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生态学预防鱼病鱼病的生态预防是依照鱼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来减少致病生物对鱼体侵袭机率,达到消除鱼病发生之目的。一、改善水体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水体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渔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鱼产量,除了改善水体环境,为经济鱼类的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条件外;还采取调整和改善原有鱼类的区系组成,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其一切饵料资源,以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具体措施就是鱼类的移植和驯化。移植是把鱼类移养到与它原  相似文献   

3.
内陆天然水域生物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操纵方法,通过在富营养化程度较低的温带非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凶猛鱼类,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亚热带、温带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鲢、鳙鱼40~50g/m^2、控制底栖鱼类、移植适宜水生植物、严格限制草食性水生动物,在草型湖泊控制草食性水生动物、保护和恢复水下植被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4.
所谓鱼病的生态预防就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体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除鱼病的方法。一、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消灭和抑制病原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基本前提,包括改善底质和水质两个方面。首先清除淤泥,因为它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源,又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藏身处,大量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产生氨或胺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鱼类发病或死亡。高产鱼池每年都必须清除淤泥并消毒,同时清理改造进排水设备,做到进排分开,防止鱼病的交叉传染。…  相似文献   

5.
岱海湖浮游动物种类贫乏,生物量不高,并有向咸水化墨迹的趋势,但是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优势,为鱼类提供优质铒料,有利于渔业发展,积极引种耐低温、耐盐碱的水生植物,藻类和浮游动物,增植岱海水体浮游生物品种和数量,改善水体的自然环境,促进铒料生物的发展,优化鱼类品种组成是岱海渔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不同类型养殖水体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快速测定水体溶氧,及时采取溶氧管理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池塘水质恶化和鱼类浮头或泛塘事件的发生,降低鱼类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张幼敏 《水库渔业》1981,(1):54-60,67
开发水域的鱼类区系是在自然环境、鱼类起源、地理位置和人为干预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与分布区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但从渔业的观点看,多数天然水域鱼类区系组成不能合理地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基础,散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真中往往有一个主导因素.只有全面、具体地找出主导因素,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鱼类死亡,提高鱼类越冬的成活率。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越冬水体缺氧的...  相似文献   

11.
水库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养殖水域,除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拦、养设备的设置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水体中凶猛鱼类种群和数量的多寡也是影响水库投放鱼类成活率、回捕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梅山水库曾因鳡、鮊等凶猛鱼类的大量繁衍,形成种群优势,抑制了投放鱼类的生长,导致水库成鱼产量急骤下降,影响了水库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中华肥水王”是专门针对高产型水产养殖的水质特点,应用“以磷促氮,以微促肥”的科学原理研制开发的绿色环保型水产增产剂。其作用机理为:“中华肥水王”含有丰富的营养微量元素、生物素等。微量元素能定向繁殖滤食性鱼类所喜食的硅藻、隐藻等天然生物饵料,且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利用水体中大量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能有效分解水体中残饵,腐殖质及鱼类排泄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理化因子,抑制有害藻类细菌繁殖,促进鱼类生产。东湖2001年应用“中华肥水王”,鲢、鳙鱼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1应用情况东湖面积700公顷,…  相似文献   

14.
建造工厂化养鱼的大型养鱼场,必然会在鱼类生物学上和鱼类病理学上产生一系列新问题。在工厂化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养鱼场、鱼类综合养殖场、专门化养鱼场中,大量鱼集中在不大的水体中,因而每尾鱼所占据的水体较小,能吃到的天然饵料较少,而且残余的精饲料、粪便、粘液和鱼类生命活动的其它产物的积累,使水中充满了有机物质,含氧量下降,游离二氧化碳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招聘     
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值中后期蓝藻火星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新开挖池塘底质条件差,底层鱼类产量低,影响鱼产量及鱼池的经济效益;根据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合理混养,可充分发挥池塘水体和鱼类的群体生产潜力,获得较高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90年在“2814”项目郑州郊区柳林渔场进行了罗非鱼与白鲢鱼种混养试验,对新开挖鱼池及改善城郊养鱼结构有一定意义。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一种能使虾,鳗鱼塘水体产生上下层立体循环流动的机理及装置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不仅适用于虾,鳗鱼类,也适用于其它各类名贵鱼类的高密度养殖。该装置一方面模拟自然界的流水状态,另一方面对水体进行了充氧,曝气,改善各个层次的水质,适用于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养对象在鱼塘的各个水层的生长栖息环境。该装置的增氧动力效率比目前普通的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造流能力每小时超过120立方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