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现行10对主要蚕品种冷藏浸液蚕种采用常温浸酸的试验,得出在春制春、夏秋用蚕种采用常温浸酸法浸酸都可获得较高的实用孵化率的结果,可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春期生产的蚕种处理时间较为短暂,因而往往会出现秋用蚕种的余缺.在出现蚕种不足时,需将滞育蚕种活化处理.本文研究表明,滞育蚕种冷藏时间大于55 d、冷藏温度5℃为宜,滞育蚕种浸酸时间比常规蚕种以延长0.5 min或1 min为宜. 相似文献
8.
冷浸种入库前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浸酸后蚕种的孵化好坏。对于短期冷藏(35天以内)浸酸种入库前的处理人们更加重视,普遍认为入库胚子以偏嫩为好。据有关资料介绍,在77-78°F,干湿差3-4°F的条件下,盛产卵后经40-45小时,卵色淡赤豆色为入库适期。笔者通过1991、1992两年对短期冷藏(30天和35天)浸酸种入库时期的探讨认为,产卵后在77-78°F,干湿差3-4°F的环境中,经30~50小时入库的苏_3×秋_3、781、782×734三个原种各不同处理间的总孵化率、实用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7532原种两年的孵化成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再冷藏处理,目前生产中规定,最长不超出7天,为研究再冷藏7天以上对蚕种的影响,经两年试验发现,中间温度保持6小时以上,再冷藏7~25天,蚕种实用孵化率一般都在97%以上,死卵率最高不到1%。并据蚁蚕饥饿死亡调查结果分析,冷藏后对幼虫的饲养成绩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正> 我省历年来冷藏浸酸种需要冷藏50天才能浸酸,即使是秋用品种也需冷藏40天,否则孵化率不高。由于农村出库时间基本一致,有时一天出库数量能达10万张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出库量,冷库往往难于承受,即使能按时出库浸酸.但在蚕种配发上难以做到品种之间、批次之间的搭配完美。针对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短期冷藏种接触高温冲击浸酸试验”基础上,于1991年着手研究短期冷藏种(没有达到生产规定的冷藏日数)出库浸酸、浸酸后再冷藏试验。1992年我们又做了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1991年、1992年均是采用宿迁场春繁秋用的苏5×苏6及反交。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本文对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蚕种遗传因素、蚕种卵质不充实、蚕种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蚕种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蚕种浸酸技术把握不当、其他管理不当等,提出通过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蚕卵卵龄差、准确把握蚕种入库时期、掌握好蚕种浸酸技术、加强人员管理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研究家蚕冷藏浸酸蚕种对盐酸刺激量的承受能力,以液温47.8℃、比重1.093、内含2%甲醛、浸渍6.5 min的盐酸刺激量为对照,以明虎A系和B系为供试品种,设置49.0、50.2和51.4℃3种盐酸液温,1.096、1.099和1.102共3种盐酸比重,9.0、11.5和14.0 min 3个盐酸浸渍时间,4%、6%和8%3种酸液中的甲醛浓度,分别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冷藏浸酸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蚕品种(系)间对盐酸刺激量的适应范围有较大差异,但整体倾向于适宜刺激量大于上述对照刺激量.蚕种对盐酸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当盐酸液温51.4℃时,蚕卵表现出死卵和迟发育卵增加等发育不良影响;而甲醛浓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微弱.在现行47.8 ℃盐酸液温条件下,盐酸比重增至1.099或盐酸浸渍时间延长至11.5 min(明虎B系),能够显著提高调查品种的实用孵化率,降低催青过程中的死卵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秋用冷藏浸酸蚕种一般在孵化率检验前蚕种已经售出.如果孵化率不合格批次销售出场 ,将会造成无法弥补损失.怎样预防不合格蚕种出场?笔者介绍一种预测冷藏浸酸种孵化效果的"五看"小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看种茧调查成绩:种茧调查茧层率高,公斤茧颗数少,死蛹率低,此批蚕种孵化率高, 反之则低. 二看微粒子病检验成绩:母蛾检验微粒子病毒率低,蚕种孵化率高,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