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2.
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到成鸡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因此正值春季育雏即将到来之际,谈几点关于雏鸡培育的体会。一、温度的控制育雏室合适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小鸡接入育雏室后要立即给予较高的温度,一般应达32℃~34...  相似文献   

3.
<正>成活率是衡量养鸡饲养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雏鸡生长快与慢,也关系到养鸡经济效益的高和低。因此,提高雏鸡成活率,就要靠科学、严谨、细心的饲养管理,全面优质的饲料和完善的防疫、免疫等措施。1适宜温度温度与雏鸡成活率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进雏鸡时要提前一天预热室温,要求室温在33℃~35℃,以后每天降温0.5℃,降至自  相似文献   

4.
正养殖雏鸡的合适温度是多少?温度是决定雏鸡养殖的关健因素,因此要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注意雏鸡舍的温度变动。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的温度,相比较而言,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又要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通常情况下,育雏期间,育雏室的合适温度为:1~2日龄,温度为35℃;3~7日龄,32~35℃;7~14日龄,29~32℃;14~21日龄,温度为27~29℃;22日龄以后,温  相似文献   

5.
养好雏鸡是家庭养鸡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养好雏鸡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宜的温度。雏鸡在三周龄前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22℃。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表应悬挂在小鸡活动的地方,离地面垫料5厘米处。温度合适时,雏鸡活泼,行动自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养鸡专业户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饲养管理不善,造成雏鸡的死亡率高,使一部分农民的养鸡热情受到打击。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温度:育雏第一周要求在30~32℃,以后每周下降2℃,降至18~21℃为止。温度是否适宜可以根据雏鸡的动态情况来判断:当温度适宜时,雏鸡呈漫天星状均匀分布,无怪叫声,活泼  相似文献   

7.
优质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高成活率 一般情况下,优质鸡的成活率在100~120天之前均应达到97%以上才算达标。 (一)满足优质鸡的生活条件 1.温度。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期适宜温度为: 第1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3℃,4周以后开始脱温,此后舍内温度以保持在25℃左右为最好。保温操作时要根据鸡苗的行为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当(见图1),温度适宜,雏鸡则均匀地散开;如果雏鸡倦怠、气喘乃至虚脱、脚干则表示温度过高;如果雏鸡挤作一团并“吱吱”鸣叫则表示有贼风进入,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及天花板有否漏风等。供温可采用育雏伞、地坑、烟道及火炉、煤气炉等加…  相似文献   

8.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同时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育雏的条件1.1温度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并且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御寒,所以在育雏期间应提供热源。另外,供热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卵黄中含有母源抗体的遗传物质,在早期可防止传染病的侵入。育雏室的温度一般为:第1周35℃~33℃,以后每周降2℃~3℃,降到18℃左右停止。1.2湿度雏鸡出壳时的营养供给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卵黄,如湿度过低,会…  相似文献   

9.
育雏成败直接关系到养鸡的经济效益 ,我省人工育雏在农村早已不是罕见之事 ,大多数人都会背出育雏常规的饲养管理方法 ,但实际操作中 ,还不能说育雏不是过关了。眼看造成的经济损失 ,笔者仍然要提醒一下易失误之处。1 正确掌握育雏的温度自然育雏时 ,雏鸡在母鸡腹下、翅下既温暖又舒适 ,所以成活率高 ,因此给适宜温度是关键 ,所以第一周的温度最重要。育雏室温度最低不低于 18℃ ,保温处应保持 31~ 35℃ ,以后每周降 2~ 3℃ ,4周龄左右可脱至常温。上述给温范围并非一成不变 ,如饲养的品种 ,快大鸡 ,轻型蛋鸡、白毛乌骨鸡所给温度均应灵…  相似文献   

10.
AA+肉种鸡是美国安伟捷公司培育的新品种。此品种的最大特点是对饲养环境要求高,容易超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提供好的鸡舍环境,特别应注意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管理。掌握好不同饲养期的饲喂原则:育雏、育成期,以获得目标体重为目的,产蛋期以获得最大量的合格种蛋为目的。1母鸡育雏、育成期(1~24周)的管理要点1.1加强接鸡时的管理长途运输的雏鸡,接鸡前鸡舍温度恒定在26~28℃,育雏伞下的温度为33~35℃,湿度在65%~70%,垫料温度要在28~30℃。这一点很关键,防止雏鸡此时脱水和着凉。强制饮水,重点教不会喝水的鸡,提高成活率。前三天最…  相似文献   

11.
马鹿截肢术     
1 温湿度 1.1 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条件,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鹧鸪在1~2周龄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为24℃。  相似文献   

12.
1 0~6周龄(育雏期)1.1 温度:绿壳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温度的掌握要适当,防止忽高忽低,并注意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具体标准是:0~3日龄为34℃;4~7日龄34~31℃,第2周为31~27℃;第3周27~23℃;第4周23~20℃,以后保持20℃。雏鸡在接种疫苗、断喙或发病时,应适当将温度升高0.5~1℃,以缓解应激。1.2 密度:1~3日龄应掌握在30~40只/平方米;30~60日龄为20~30只/平方米;根据不同季节和饲养方式应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冬季稍密,夏秋略稀。网养可密,地面平养要稀一些。1.3 “开饮”与“开食”:雏鸡入舍后,为…  相似文献   

13.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14.
1.合适的温度.雏鸡的育雏温度为:1~2天35~33℃,3~7天为33~32℃,以后每周约降低2~3℃,到5~6周龄为21~18℃为止.供给的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还应观察雏鸡的行为状态.例  相似文献   

15.
培育高产蛋鸡群,育雏是关键。衡量育雏工作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雏鸡体型的一致性、达标率、育雏成活率等,尤其是雏鸡体型早期达标与否是培育高产蛋鸡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我们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针对市区养鸡场户的生产现状,在常规育雏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如下几项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的育雏效果。一、高温育雏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重要条件。高温育雏,即在头一周采用比常规供温标准稍高的育雏温度,不仅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也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施温程序为1日龄时35—36℃,2日龄时34-35℃,3日龄时33-3…  相似文献   

16.
刘娇 《中国家禽》2003,25(5):34-34
育雏工作是养鸡业的关键.有人采用苗鸡共育至7~15日龄后接回饲养,成活率总是不理想,笔者认为在雏鸡刚出壳羽毛暖干后立即接回饲养,有利于提高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王岩王会昌(辽宁省黑山县畜牧兽医站121400)培育好雏鸡是关系到养鸡成败的关键。但在饲养过程中往往有人由于缺乏科学育雏知识或管理不善而造成雏鸡死亡。以下谈谈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一、适宜的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02,23(8):56-56
采用科学方法饲养土鸡,育雏成活率可达95%,可使雏鸡体重50d达750g,死亡率仅2.5%。在投资不大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选好种蛋,高效育雏种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鸡育成率。而科学的贮存方法又是决定种蛋质量的关键。在贮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种蛋壳上污物切勿用乘虚而入;②种蛋应远离农药、化肥等强刺激性化学物品;③种蛋应存放在荫凉通风之处,温度宜在23℃以下,存入时大头朝上,每天转动1次,以防蛋壳黄粘连。在育雏时应把握好以下3个关键技术环节:①育雏第1d必须保持24h光照,30~34℃及7…  相似文献   

19.
通常将0~7周龄雏鸡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及其生产性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水、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鸡,往往育雏很多,可是到成鸡时所剩无几。因此,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农村养鸡户的一大难题。1农家养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育雏期温度不合理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把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1.2饲养密度不合适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再加之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一般农家饲养鸡只较为合适的密度是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