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肉牛真胃阻塞实属疑难病症,从1987~1995年,外贸肉牛育肥场共饲养肉牛10730头,真胃阻塞发生175头,发病率1.63%,由于受经济效益限制,只能采取保守疗法,治愈77头,淘杀98头,治愈率仅44%。因此肉牛真胃阻塞的防治甚为重要。下面谈谈几年...  相似文献   

2.
肉牛真胃阻塞实属疑难病症,1996—2003年间,某外贸肉牛育肥场共发病155头,发病率1.57%。采取保守疗法,治愈67头,淘汰88头。下面谈谈几年来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3.
牛真胃阻塞病近年来屡见不鲜,育肥牛和高产奶牛发病较高,如1997年10~11月份某肉牛场购进200多头育肥牛,先后有13头发病。自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对43例真胃阻塞病牛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变位的调查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在1999年至2000年8月对某地区国营和个体奶牛场的130头奶牛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个体奶牛场的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2%;国营奶牛场的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高达8%~10%。在施行治疗的22头患病奶牛中,左侧变位19头,占86%;右侧变位(扭转)3头,占14%,其中右侧变位急性死亡1头,占右侧变位的33%。1真胃变位的病因由于奶牛业经济效益明显,利润较高,而经营者和饲养者又单纯地、片面地追求奶产量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科学管理,造成此病的发生。此病多发生在产后2~…  相似文献   

5.
牛真胃积食,即真胃阻塞,又称饮食性真胃阻塞,是由于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真胃受纳过多,或排空不畅所造成的真胃内容物积滞、胃壁扩张和体积增大。该病主要发生于黄牛、水牛、肉牛和奶牛,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我们多年的治疗观察,牛真胃积食分为原发性真胃积食和继发性真胃积食。原发性真胃积食主要是由于牛长期大量采食粗硬而难以消化的粉碎饲草或偶然吞食不能消化的异物,如胎盘、麻线等;继发性真胃积食主要是由能引起真胃肌肉收缩收减弱的原因引起的,如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神经性消化不良、腹腔脏器粘连、真胃炎、真胃溃…  相似文献   

6.
张建岳 《青海畜牧业》2004,(3):31-31,23
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重瓣胃阻塞、真胃炎、真胃溃疡、真胃阻塞、真胃变位、急性瘤胃酸中毒、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为牛常见的前胃与真胃疾病,在临床上要占整个牛病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的真胃疾病比前胃疾病少见得多,且诊断、治疗都较棘手。据我站门诊统计,真胃病约占耕牛消化系统疾病的3%左右,而真胃溃疡则更鲜见。笔者在近20年的兽医临床上,遇真胃溃疡或类似病约40头以上,以失笑散为基础方加减施治,收效颇佳。1病因机制真胃溃疡是...  相似文献   

8.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9.
牛真胃阻塞的治疗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黄权钜牛的真胃阻塞,是以其积聚大量干硬饲料,造成体积增大扩张、后送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严重的疾病,用氧化镁加普鲁卡因真胃注射治疗21例,初步取得较高疗效。1临床表现病初以前胃弛缓症状为主,随后食欲减退到废绝,反刍停止...  相似文献   

10.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奶牛真胃变位在兽医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奶牛的真胃右方变位就更少见。多因真胃右方变位扭转程度重、发展快,使胃完全阻塞,临床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多数预后不良。笔者在2004-2007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十几例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的诊治,治愈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1平顶山市肉牛生产现状平顶山市是河南省重要粮食产区,年产农作物秸秆24亿千克,草山草坡211.3万亩,饲草饲料充足。又是全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郏县红牛的主产区,南阳黄牛也有分布,发展养牛业有得天独厚的饲草饲料资源和品种资源优势。1996年牛存栏60.48万头,出栏19.39万头,出栏率为34.8%;发展到2001年底,牛存栏72.2万头,出栏37.1万头,出栏率为51.39%,全市肉牛育肥场达27个,年育肥出栏1.35万头,养牛专业户3503个,存栏4.86万头。但是,全市肉牛规模化养殖及…  相似文献   

12.
奶牛真胃移位包括真胃左方变位、真胃右方扭转。它与真胃阻塞、真胃代谢性酸中毒、真胃炎、真胃弛缓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可相互继发或并发。近些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运动不足等,文章在分析各种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从营养供应、饲养管理、中药预防到外科手术治疗等一系列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奶牛前胃、真胃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根据对多例治疗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情况调查,奶牛真胃、前胃疾病发生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瘤胃鼓气发生率的占5%;瘤胃积食约占3%;瓣胃阻塞的占2%;创伤性网胃炎(含创伤性网位心包炎),只占1%左右;而真胃变位却高达80%~85%左右。从上述临床病例统计,当前的奶牛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4.
汪红琴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6):126-126,127
2010年2月4日,麦积区某养殖小区饲养的3头奶牛突然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确诊为奶牛真胃阻塞。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阻塞是指任何食物通过障碍,它可起因子积食、胃肠停滞、狭窄或机械阻塞。虽然食物不能通过前胃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本报告选择从真胃积食说起,在欧洲的文献上,曾经把真胃积食和与此有关的前胃阻塞称之为‘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6.
黄牛瓣胃阻塞病俗称“百叶干”,也叫重瓣胃阻塞病,在兽医临床上多见。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特别是瓣胃的收缩力减弱,内容物充满而干酷,不能运送到真胃,而引起的瓣胃阻塞病。近年随着“生态养牛”和“草畜产业”项目的确立和实施,肉牛的饲养数量大幅增加,本病在兽医临床上更加多见,笔者1995年迄今共诊治157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愈145例,治愈率92.36%,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真胃阻塞     
1流行特点原发性真胃阻塞可由摄食过于粗硬的纤维、砂石(异嗜癖)引起,亦有自发性阻塞发生。由摄入过于粗硬的纤维性饲料和缺水引起的原发性阻塞可见于冬季的肉牛(奶牛极少见)。继发性病因更常见,包括由腹侧迷走神经受损导致的幽门排空障碍,由AV(真胃扭转)、腹内粘连、幽门肿块或粘连和淋巴肉瘤导致的血管或神经损伤。作者在临床上发现,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和由穿孔性真胃溃疡导致的腹膜炎是最常见的病因。这些患病可引起真胃神经性或机械性排空障碍。任何品种的犊牛均可出现自发性真  相似文献   

18.
生长肉牛的氨基酸需要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的最常用方法为屠体氨基酸分析法和真胃或十二指肠灌注法,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肉牛的氨基酸需要量。在生长肉牛的实用日粮条件下,蛋氨酸或赖氨酸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11月至今,笔者在3年多的时间内共诊断出610头奶牛真胃变位,直接判定淘汰42头,完成568例真胃变位手术,从发病原因、诊断、手术路径、固定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本病等方面做了分析。1病例分析在手术治疗的568例奶牛真胃变位中,初产奶牛发病493头,占总发病数的86.8%;2~4胎  相似文献   

20.
<正> 真胃变位(DA)常发于乳牛,肉牛极少见。Coppock(1974)所观察的267844头泌乳牛中,1970年发生63头,1971年发生151头,1972年发生267头;国内乳牛发病率亦有增多倾向,如我省R乳牛场发病率由1978年的0.59%上升到1984年的5.81%,S乳牛场的发病率亦在3%以上。真胃变位取二种途径:真胃左方变位(LDA),乃真胃从瘤胃底部移到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真胃右方变位(RDA)即真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移到右上腹壁与肝脏之间或向前上方逆时针扭转,移到膈肌与网胃之间。LDA在1950年以前较少报道,可能与当时诊断技术水平有关,而未必发病率不高。德国、美国和挪威多见LDA,美国乳牛LDA的发生占所有DA病牛的80~90%,挪威为88%(Varden,1979);而丹麦常见RDA,与LDA之此为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