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花君子兰、黄花君子兰、垂笑君子兰、百子莲、石蒜、朱顶红、彩色君子兰为材料,进行种内自交、杂交,种间、属间杂交试验.试验表明:种内杂交亲和指数要高于自交;种间黄花君子兰与垂笑君子兰反交亲和指数要高于正交;属间大花君子兰与朱顶红杂交不能获得种,大花君子兰与百子莲、石蒜,彩色君子兰与朱顶红都可获得了种子.  相似文献   

2.
君子兰原产南非,属石蒜科,君子兰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因此君子兰又名大花君子兰、剑叶石蒜.君子兰的园艺栽培已有170多年的历史.1823年英国人博维最早在南非党布柯诺尼发现了垂笑君子兰,将其栽培于英格兰.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石蒜科中玉帘属的葱兰、石蒜属的石蒜、水仙属的水仙和朱顶红属的朱顶红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解剖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海绵组织发达,叶脉中的维管束都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且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气孔器都由2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无副卫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都很小,在1.03~1.44之间.但是,葱兰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肾形”,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形;葱兰叶片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分界不明显,无叶缘结构,而石蒜的叶缘为楔形,水仙的叶缘为乳突状,朱顶红的叶缘为圆弧形;葱兰、水仙和朱顶红均为等面叶,而石蒜为异面叶且下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海绵组织内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这类细胞破裂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葱兰则是以花环状的薄壁细胞围成小空腔;叶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葱兰、石蒜、水仙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朱顶红的叶表皮细胞多数近椭圆形或近圆形;葱兰和水仙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很小,石蒜和朱顶红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明显.说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科植物的种属关系确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石蒜属植物淀粉粒特性。[方法]以忽地笑、红花石蒜、长筒石蒜、中国石蒜以及换锦花为材料,用软件Scophoto测量了根、鳞茎、叶内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并且统计不同部位淀粉粒的数目和大小。[结果]忽地笑、红花石蒜、长筒石蒜、中国石蒜、换锦花淀粉粒面积范围分别为84.864~883.926、12.716~986.444、91.457~1 136.025、50.370~957.309、42.988~949.062μm2。忽地笑、中国石蒜和换锦花小淀粉粒比例高于大淀粉粒;长筒石蒜大淀粉与小淀粉差异不明显;红花石蒜大淀粉粒比例高于小淀粉粒。5种石蒜属植物根部和叶部的淀粉含量相对鳞茎较低。忽地笑、长筒石蒜和换锦花根部淀粉粒高于叶部,红花石蒜叶部淀粉粒高于根部,中国石蒜根部和叶部淀粉粒差异不明显。[结论]5种石蒜属植物在淀粉粒分布上差异在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5.
朱顶兰红斑病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于3月上旬开始初次侵染,而后病菌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发生期为3-11月,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在诸因子中以与雨日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朱顶兰的被害程度不但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栽培环境有关。根据室内抑菌测定和圃地防治试验,ZHB(自己混合配制药剂),四氯苯酞,百蓖清,三环唑等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  相似文献   

6.
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主要危害朱顶兰(Amaryllis vittata)叶片及花梗,其次危害鳞茎。病斑呈椭圆形、纺缍形或半圆形。被害部初期呈鲜红色,后期转赭红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点。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适宜pH位为4~9,最适为6左右;菌丝生长对培养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PSA培养基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葡萄糖最佳,山梨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及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牛肉浸膏和门冬酰胺最佳,尿素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为25℃,高于35℃或低于8℃时孢子均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7.
<正>朱顶红又名百枝莲、朱顶兰,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叶似君子兰,厚而光亮,花大色艳,对开,花梗挺拔,是一种既可观花又可赏叶的植物。一般家庭莳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变化,为忽地笑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100%自然光、50%遮荫和85%遮荫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3种不同光强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均表现为:50%遮荫>85%遮荫>100%自然光,其中在50%遮荫条件下其含量均最高,与100%自然光的相比,分别提高了35.88%和20.56%,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稳定性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效果好,稳定性强,方法可靠;适度遮荫(如50%遮荫)可以提高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忽地笑适宜在一定遮荫环境下栽培。  相似文献   

9.
以石蒜属(Lycoris Herb.)切花品种忽地笑(Lycoris aurea)、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为试材,研究种源鳞茎、光、温、栽培基质等因素对石蒜属植物切花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蒜种源其种...  相似文献   

10.
基于rpL36-rpS8序列的石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试剂盒提取总DNA、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石蒜属12种、1变种和外类群水仙属中国水仙的rpL36-rpS8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石蒜属rpL36-rpS8长约515 bp,排序且两端切平后为523 bp,当空位始终作为缺失处理时,变异位点7个,其中信息位点4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78%;种间碱基差异百分率为0.3%,其中转换率为0.2%,颠换率为0.1%;序列的G+C含量为36.1%.利用UPGMA法基于rpL36-rpS8序列构建了石蒜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发育树,结果,安徽石蒜、长筒石蒜、稻草石蒜、江苏石蒜、乳白石蒜和换锦花首先聚为一支,中国石蒜和玫瑰石蒜聚为第二支,二者组成了第I类,并获得了67%的支持率;第II类由夏水仙和长筒石蒜的变种黄长筒石蒜组成,靴带支持率为54%;第III类由香石蒜和石蒜组成,获得了90%的靴带支持率;忽地笑则自成单系.本研究结果与前人matK、atpB-rbcL和trnL-F的结果基本吻合.同时还证实,rpL36-rpS8是研究石蒜属种间鉴别和亲缘关系较合适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忽地笑又称黄花石蒜,具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等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水肿等.近年来,忽地笑在医药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工繁育栽培正当时.下面总结忽地笑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顶红又名百枝莲、朱顶兰,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叶似君子兰,厚而光亮,花大色艳,对开,花梗挺拔,是一种既可观花又可赏叶的植物。一般家庭莳养此花,每年只开一次。笔者通过实验,掌握了其当年两开花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顶红又名百莲枝、华胃兰 ,属石蒜科 ,弧挺花属 ,原产秘鲁 ,是多年生草本花卉。朱顶红花大色艳、叶片翠绿 ,叶带状、肥厚 ,6~ 8枚 ,由鳞茎上生出 ;花葶中空 ,花序伞形 ,每一枝有花3~ 6朵 ,着生于花葶上 ,有白色、红色或白红相间等色 ,花呈喇叭形 ,供盆栽观赏或作切花。1 繁  相似文献   

14.
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等方式测定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以及Pn日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并且后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光饱和点为1190.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8.2μmol.m-2.s-1;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影响石蒜属植物忽地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片温度(Tl),其次大气CO2浓度(C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最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G s),其次是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 i)等。  相似文献   

15.
水仙大褐斑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 Berk.Sacc.]在感病球茎和病残叶上越夏;以菌丝体在播种后当年发病的叶片上越冬。初侵染发生于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以后随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再次侵染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传播,田间可见明显发病中心。气温、降雨量、栽培品种,种植密度及耕作制度与发病有关。4、5月雨量多,气温偏离,连作地、种植密度大均发病较重,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防效达47.7%,生长期连续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有一定的防治率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微量元素对提高忽地笑叶生长量和鳞茎产量的作用,以高浓度锌肥和硼肥在沙床上进行施肥试验,观测了叶生长量和鳞茎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基质沙土中增施锌肥和硼肥未明显增加忽地笑的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及鳞茎生物量,说明石蒜属植物通常不需要施肥,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石蒜属植物是极具市场潜力的花卉和药用植物,但须解决其种源繁殖问题尤其是种球增殖,弥补石蒜种子常规播种繁殖成活率低、分球繁殖系数低的不足。【方法】通过研究石蒜种子实生无菌苗离体培养、鳞片离体培养、鳞块基底切割繁殖、切去鳞茎1/3后的鳞块基底切割繁殖等4种无性繁殖技术,摸索增殖倍数、生根率、成苗率、生长情况等指标。【结果】石蒜种子无菌苗及离体培养试验,红花石蒜、忽地笑发芽率较高,且丛生芽诱导率、增殖倍数、生根率均高于换锦花、长筒石蒜。鳞片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3种石蒜小鳞茎的诱导有较大差异,红花石蒜培养3~4周后鳞片间陆续有米粒状突起并渐长成小鳞茎,而忽地笑比红花石蒜迟10 d左右。鳞块基底切割繁殖适宜时期为花后叶片生长初期的9~10月份,忽地笑、红花石蒜的切割鳞片在25(±2)℃左右、消毒过基质(沙)、湿度60%~70%有利于繁殖成活,成苗率高于90%;切去鳞茎1/3后的鳞块基底切割繁成苗率高于86%,其形成小鳞茎、生根和成苗等比整个种球鳞块基底切割繁殖迟10~15 d左右。【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性状表明,采用二分法鳞块基底切割繁殖是石蒜属植物一种有效的、简易的、低成本的无性快速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丽娟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7):1377-1379
对石蒜、忽地笑和长筒石蒜3种石蒜属植物鳞茎进行切割扦插繁殖, 结果表明:不同石蒜属植物茎盘沟切(十字形)的分球数无明显差异;相较于自然分球, 人工切割能显著提高石蒜小球分球数, 四分法平均分球数最多, 为4.6, 十字形平均分球数为4.3, 而双鳞片法分球数仅略高于自然分球, 为2.0;不同基质的石蒜种球分球数差异显著, 泥炭的平均分球数最多, 为7.3, 珍珠岩的平均分球数最少, 为3.3。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适合广东栽培的优质石蒜切花品种,在引进石蒜种质资源基础上,对石蒜花、叶、鳞茎、切花开展质量评价、品比试验以及3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忽地笑、长筒石蒜、换锦花、红花石蒜(粗叶型)4种石蒜在品质、产量、切花保鲜等方面表现突出,其鳞茎年增重率30.4%~40.1%,叶面积44.0~160.9 cm2,叶生育期90~180 d,花型大(7~13 cm),花葶粗(0.70~1.16 cm),花葶高(51~65 cm),花苞多(6~8朵),花生育期长(高达65 d),切花保鲜期长(12~16 d).因此,忽地笑、长筒石蒜、换锦花、红花石蒜4种石蒜对广东气候的适应性强,切花品质佳、产量高和保鲜期长,是适合于广东栽种的优良鲜切花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石蒜属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忽地笑(Lycoris aurea)、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的中层鳞片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碳水化合物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这2种石蒜的生长发育模型。结果表明,2种石蒜中部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GA3、ZR、IAA在叶枯期较高且保持上升趋势,花芽分化期降至峰谷后回升;淀粉含量、SOD、POD、CAT、PAL活性、ABA含量在叶期较低,花芽分化期增加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花期一般下降。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忽地笑生长发育较大的指标为PAL、POD、SOD和IAA;影响中国石蒜生长发育较大的指标为PAL、淀粉含量、SOD、POD和ABA。根据结果可以看出,高浓度的淀粉含量、SOD、CAT、PAL、POD及ABA,较低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ZR、GA3和IAA,有利于2种石蒜花芽分化。2种生长节律差别较大的石蒜,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似,各生理指标对花的影响较大,对叶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为石蒜属植物的花芽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石蒜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及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