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田稻草还田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5年不同肥料培肥定位试验表明:稻草和猪粪及化肥合理配施,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比稻草配合施化肥增产4.74%;比单施化肥增产10.15%;比不施肥增产56.75%;其差异显著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利于作物生长,增产效益为佳。  相似文献   

3.
稻草覆盖还田培肥地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4.
稻草不同还田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明确早稻草还田以每亩鲜草400kg配施化学氮7.5kg较佳,可增产晚稻8.77%。若稻草用量增加,化肥氮可随着增加。在土壤缺钾地区可适当配施化学钾肥,增产效果更佳,可以发挥鲜稻草及化学氮,钾肥的联合效应,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稻草还田改良滨海盐土的作用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稻草还田改良滨海盐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麦复种条件下,亩稻草还田600-900kg,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培肥土抑盐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5年10个稻作季对灰泥田等4种土种,设置4个稻草还田土壤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情况下,化肥配加稻草的处理比配方施肥(纯化肥)的处理,有使土壤有机质、全N、速产养分,阳离子交换量等含量提高的趋势。而肥力趋低的土壤,含量提高越显著。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15N标记羊粪和稻草还田氮素的转化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工作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15N标记羊粪和稻草单独施用或分别与尿素配合施用作为水稻基肥时,肥料氮的命运及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洞庭湖贫钾地区,稻草还田能显著促进晚稻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在稻草还田的条件下,施用适量钾肥,对晚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培土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与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对培肥地力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振雄  陈洪 《土壤与环境》2002,11(3):328-330
在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土壤肥力的田块进行了多点多年定点试验,经过连续三年早造稻草还田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4个试验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182%,早晚稻、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1305、1275、3765kg,表明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效果显著,但不同土质的田块其效果有所不同。稻草还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和合理轮作和平衡施肥相结合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越来越高、连年增产,因此,稻草还田是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早稻草面施还田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平衡作用。田晨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面施6000kg鲜稻草配合施用112.5kg氮素化肥能取得较佳的增产效果并有利于土壤钾素营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与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年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3年田间示范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效果.长期定位试验化肥 稻草还田区水稻产量相对无肥区(CK)增产80.8%,但与等量NPK的纯化肥区差异不显著.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稻草还田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率达3.7%~6.8%.氮肥的增产作用显著,建议氮肥和习惯氮肥处理增产率分别为38.8%和47.4%,而氮肥的农学产量效益分别为每公斤纯氮增产谷粒13.7 kg和11.7 kg,肥料报酬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减.经济效应分析表明,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 (N)、磷 (P)、钾 (K) 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 996 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 6 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 2015 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 N、P、K 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 N、P、K 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 2.9%~ 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 23.8%~ 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 K 含量及 N、P、K 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 N、P 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 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 N、P、K 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 N、K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 K 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 N、P、K 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 N、P、K 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 (N) 29.5%、磷肥 (P2O5) 4.0% 和钾肥 (K2O) 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区稻草还田(NPK+S)、 稻草烧灰还田(NPK+SI)和稻草不还田(NPK)以及相对应的不施肥区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用等量氮、 磷、 钾养分条件下, NPK+S处理具有提高早稻分蘖数及成穗率、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 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作用,但对晚稻的作用不明显; 早稻NPK+S处理的产量较其他两个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3.78%~8.77%, 晚稻随着稻草还田次数的增加,NPK+S与NPK+SI处理的产量趋于接近,但较NPK处理增产5.66%~7.32%。不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CK+S)处理对早、 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稻草烧灰还田(CK+SI)和稻草不还田(CK), 且其早、 晚稻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后两个处理。研究还发现,稻草还田能提高早、 晚稻的稻米食味品质,但降低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以及晚稻稻米的加工品质。以上结果说明,进行稻草全量还田对持续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农村稻草资源的还田利用问题,对稻麦轮作过程中,采用机械方法进行稻草还田的最适方式、用量、以及在稻套麦轻型栽培条件下,提高稻草还田效果的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5年10个稻作季对灰泥田等4种土种,设置4个稻草还田土壤定位监测的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情况下,化肥配加稻草的处理比配方施肥(纯化肥)的处理,有使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养分、阳离子交换量等含量提高的趋势.而肥力越低的土壤,含量提高越显著.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励励  文启孝  李洪 《土壤》1992,24(5):234-238,243
研究了稻草与化学氮肥配施对肥料氮的固定、释放及水稻生长的影响。认为在配施一定量的化学氮肥条件下,每666m2施用100-150公斤稻草,对水稻生长不致产生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油菜出苗及苗情和不同稻草覆盖量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翻埋还田对油菜出苗均有抑制作用,出苗率及出苗速率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均有降低趋势,但覆盖条件下油菜出苗所受抑制更加明显。稻草覆盖还田对油菜苗情影响不大,而稻草翻埋还田则对苗期油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速率,但进入薹期之后油菜生长基本不受稻草覆盖的影响。稻草覆盖对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幅度为18.1%,但不同覆盖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另外,稻草覆盖后,土壤温度日变化趋于缓和,土壤含水率明显提高,且随覆盖量增加稻草的保温保水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稻草不同途径还田对土壤结构及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的研究了稻草不同途径还田对稻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有机碳总量、腐殖质组成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CK)及纯施化肥(NPK)对照相比,稻草直接深埋还田(NPK+S)及利用后的菌渣、牛粪、沼渣深埋还田(NPK+FD、NPK+CD、NPK+BD)均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同时能提高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量和HA/FA比值,增加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提高松/紧腐殖质比值,能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性质及结合形态,提高腐殖质品质,不过这4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稻草焚烧还田(NPK+S′)在以上方面效果均不显著,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