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是从农民信息需求、农民信息获取行为、农民信息利用行为和农民信息意识等方面,采用调查分析法,对农民信息需求的状况、信息获取行为、信息获取渠道和农民信息利用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甘肃省110位村农民信息需求类型、获取信息方式等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现代农民信息需求呈现需要迫切、类型广泛、渠道多样化的特点,总结了形成农民信息行为特点的成因,为农村的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为例,通过对海南农民科技信息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海南农民科技信息意识普遍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几个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海南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广花 《现代农业》2010,(6):108-109
农民的创业意识决定农民的创业行为。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创业培训经验出发,将农民创业意识划分为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行为倾向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概括出三种农民创业意识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从农民创业意识出发引导农民行为改变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发达地区农民信息行为现状及成因,为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首次在省域范围内,以各县的农技推广信息员为调查对象,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效用3个角度,对发达地区农民信息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出发达地区农民信息行为的如下情况:(1)发达地区农民对信息有强烈需求,但需求并未被很好满足;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信息类型依次是市场供求、生产科技、气象灾害等有助于增产增收的信息;(2)农民获取信息以传统的电视、亲朋好友、广播等途径为主,对互联网途径利用不足;(3)农民认为农业信息效用较低。上述情况的成因在于:(1)农民的信息素养较低;(2)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3)信息资源质量差。对此,该文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1)充分利用传统信息获取(传播)途径提高农民信息素养;(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民的信息获取途径;(3)将政府推广与互联网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认清农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关系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兼业化的现状,针对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民群体,以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为环保意识的显变量,以私人领域(生活行为)和公共领域(农业行为)的环保行为作为环保行为的显变量,结合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兼业程度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民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子春  张振国  姬志刚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38-5438,5440
在对邯郸市有关乡镇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民信息需求的特点及成因,并就如何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择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吕梁市临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地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村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以此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来培养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行为,实现临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临县农民环保知识知晓并不多,对环境知识名词了解少,但环保实践知识较为充实。(2)临县农民支持禁止焚烧秸秆,但是对其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没有认识,但临县农民明白环境责任在于每个人。(3)临县农民大多数人环境参与水平和参与意愿较好,并且大多数人愿意阻止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4)临县农民认识到当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本地生活环境和污染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支持政府和村委会继续整治环境。(5)临县农民认为政府部门、环卫工人和环保部门都有必要加强工作力度,说明临县农民对本县环境状况较为不满。  相似文献   

9.
农民信息行为有其独特性,对农民信息行为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湖南省岳阳市屈原农场为例,对农民信息行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G镇的调查说明,农民认为在消费权益、土地权益和法律与政策范围内农民应该享有的权益等方面,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当这部分权益受到侵害时,经过权衡,他们一般都选择以牺牲部分权益来换取在他们心目中更为重要的利益。虽然,农民把政府作为第一位的维权依靠力量,但农民维权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存在使潜在的维权诉求难以转化为具体的维权实践。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动力。以江苏省为例对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加强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主体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业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把握农业科技需求,是实现农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和关键。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湖北省农业科技需求体系和关键农业技术进行排序,并结合专家主观评价打分,找出湖北省农业科技的薄弱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总结了其以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地市级农科所以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偏低、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不能有效衔接等,并从加大对基层科研单位的科研投入力度、发挥市场和政府等多元化主体作用、优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转变传统科技创新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成果产生的主要来源,在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较大优势。文章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的优势,介绍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的主要模式,如"一场四站"、"四个一"、"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社"、"4C"农资连锁推广等,并针对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学科联合,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设立专门农技推广部门,完善督导和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农业科研、推广分工协作的推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的组装、继承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的新型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影响?在此,通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作用和存在问题,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财力、人力两个维度,以2015—2019 年浙江省60个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农业科技财政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且对浙西南地区的正向作用要明显高于浙东北地区;农业科技人员投入仅在浙东北地区表现出正向作用,在浙西南地区表现出负向作用;其他控制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没有表现出正向作用。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中,浙江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并向浙西南地区倾斜;积极优化农业科技人员配置,在浙西南地区要着重优化农业科技人员配置使其与农业生产相适应,在浙东北地区要着重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引进培养以打造有力的农业科技队伍;加快老旧农业机械设备更新和新型实用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丁磊  陈秉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404-8405
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成要素入手,介绍了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绩与经验,对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普工作已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农民在想些什么,有哪些要求,政府如何改进这项工作等,都需要深入了解。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农业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农民的需求,提出了积极探索和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新形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普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普事业市场化运作等现时期推进农业科普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解决江苏省产业技术体系不完整、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不够和成果支撑产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抓手,设置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整合省内优势农业科研力量,协同创新打造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的设置背景与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从打造高效创新团队、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构建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城镇化发展视角出发,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通过科学调查分析了耕地功能变化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城镇化与耕地功能相关性,探讨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耕地功能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功能随着城镇化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但其功能所发挥的价值却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而不断提升。相关性分析表明,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别、农业占总产值比重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这3个变量均相关。城乡收入差别扩大、农业占总产值比重下降以及化肥施用量增加等变化反映了耕地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耕地生产、社会、生态功能总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