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华按蚊成蚊直接在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带虫牛体(来自安徽阜阳地区)上吸血,而后将吸血蚊虫饲养12d左右(26~27℃),待蚊虫体内幼虫成熟后,剖检蚊虫取感染蚴。用E—MEM和0.5%乳蛋白水解物的等量混合液(外加10%初生犊牛  相似文献   

2.
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可引起马脑脊髓丝虫病中华按蚊是其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黄牛腹腔,幼虫在蚊体胸肌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经蚊虫传播至马体,侵入马的脑脊髓组织内,造成中枢神经实质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以后躯麻痹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清马、羊脑脊髓丝虫病中感染蚴到达脊髓和脑的移行径路,用绵羊32只,经皮下多点注射指状丝虫感染蚴,对组织间直接移行径路、淋巴循环径路和血液循环径路作了探讨。结果如下: (1)感染蚴主要经组织间直接移行,通过椎间孔或神经孔侵入脊髓腔及脑腔,而后移行入脑脊髓实质;(2)感染蚴可移行入淋巴管,经淋巴流环入大循环,进而侵入脑脊髓,但淋巴循环是次要径路; (3)在动物生存期,感染蚴不能直接侵入毛细血管,但在濒死期可入血液循环;(4) 虫体最早于接种后3h移行入脊髓腔,依次是脑腔,5~6h侵入脊髓实质,最后入脑实质。  相似文献   

4.
左旋咪唑(Levomisole,简称LMS)是广谱抗蠕虫药,对丝虫较敏感。体外试验,药液浓度1:6400,虫体在6h内全部死亡,虫体缩小,强直。按10mg/kg体重涂皮预防长爪沙鼠脑脊髓丝虫病,实验组21只鼠全部保护,18只阳性对照鼠在攻虫后 1~4 d内全部  相似文献   

5.
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Linstow,1906)是牛体最常见的一种寄生丝虫,成虫寄生于腹腔,其微丝蚴出现在牛的血液循环中。该虫的Ⅲ期蚴能引起非固有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据文献记载,它属于亚洲型。我国各地牛体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吴淑卿等作了详细描述。有关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形态研究,至今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牛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形态观察初步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指状腹腔丝虫的幼虫是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主要病原,中华按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我们在对福建省马脑脊髓丝虫病病原终宿主及其传播媒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78年对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以期通过观察获得指状腹腔丝虫微丝蚴及其在中华按蚊体内发  相似文献   

7.
牛腹腔丝虫感染蚴皮下接种非固有宿主马和羊,均发生脑脊髓丝虫病,接种沙鼠、小白鼠、大白鼠、豚鼠等实验小动物,亦均发生类似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牛腹腔丝虫感染蚴皮下接种非固有宿主马和羊,均发生脑脊髓丝虫病;接种沙鼠、小白鼠、大白鼠、豚鼠等实验小动物,亦均发生类似于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日本学者河野猪二郎曾报道在自然界中牛有脑脊髓丝虫病的病例。在马脑脊髓丝虫病发病机理研究中,我们以牛腹腔丝虫感染蚴接种固有宿主犊牛试验,企图通过人工造病,建立牛腹腔丝虫虫源模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牛指状丝虫检测犬丝虫抗体的PPA—ELIS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国内外用蟠尾丝虫、指状丝虫和犬恶丝虫等检测人丝虫病抗体以及棉鼠丝虫检测犬恶丝虫病的报道,说明丝虫有共同抗原部分,斯里兰卡的Dissanyoke已用牛指状丝虫分离到可  相似文献   

10.
脑脊髓丝虫病在亚洲是危害马及山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已查明该病由牛腹腔丝虫的童虫所引起,中间宿主是按蚊;因而给按蚊人工接种病原体微丝蚴是研究本病的必要环节。以往国内外做此接种试验必须先检查牛血中含牛腹腔丝虫微丝蚴的密度,选择达到30条/60mm~3以上的牛供按蚊直接叮咬。但要找到血中微丝蚴含此高密度牛只往往要检查数十头甚至数百头;必须捆绑每一头受检牛,费时费力,经研究现可直接从牛腹腔丝虫子宫内取出微丝蚴感染蚊体。这样既不需捆牛,也不要特殊设备,蚊体吸吮血  相似文献   

11.
12.
对牛腹腔唇乳突丝虫雌性成虫及其感染蚴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成雌虫头端的口孔、角质围口环、侧唇、背腹唇、亚中乳突和头感器均清晰可见,体表为环行皮纹和纵行皱褶,尾部可见侧附肢、肛孔及尾端刺状突起物,仅极少数成雌虫尾端呈纯圆光滑样,没有突起物.感染蚴的头部基本具备了成虫头部的构造,但发育较原始,其乳交数量较成虫少,尾部可见肛孔、肛唇及一个侧乳突.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夏牧场位于喀鲁木图河上游阿克沙拉、巴牧尔阿夏、森塔斯等山沟内,东与外蒙为界,海拔高2 500~3 000米,从1996年8月起放牧在此夏牧场的1 500蜂驼中发生疫病,发病95蜂,死亡44蜂,死亡率达43.37%。 1997年7月27日起又发生此病,复发45蜂,新发病8峰,共发病53峰,该病发生有季节性,每年的8月初发病比较多。近秋不发病到这个夏牧场的牲畜只放牧50多天左右,其余时间是野生动物利用的草场,主要居住的野生动物是鹿和野山羊。 骆驼脑脊髓丝虫蚴的病原体系指形丝状线虫、唇乳突丝状线虫和阿勒泰丝状线虫的微丝蚴。我国各地在马、牛、羊群中曾发生过本病,牛和马是以上3种丝虫的终末宿主,但对牛和鹿没有危害。骆驼是中间宿主,对丝虫很敏感,骆驼丝虫病在我国首次发生,对骆驼危害性很大。  相似文献   

14.
用牛指状丝虫成虫抗原诊断人和动物丝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0月,我部驻河南明港部队发生马“腰痿”病。为确诊,我们扑杀两匹。其中一例,在腹腔和脑底部各发现两条线状小丝虫,经鉴定为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的童虫,而且均为雄虫。这一情况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标本观察和测量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 suis Wu et Yun,1979)是近年来在我国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发现的一种家猪寄生丝虫。成虫寄生于猪的心脏、子宫、胆囊、肝、膈肌、胃、肋胸膜、腹膜及肺动脉基部等处的淋巴管内。1976~1980年我们在济南肉联厂检查家猪的腔静脉血250余头,找到了本虫的微丝蚴。以后,又于夏、秋和冬季检查大量的猪腔静脉血、耳静脉血和眶窦血,发现微丝蚴的阳性率分别为0~33.3%,0~4%和0~2.6%。密度很低,一般为0~5条/60立方毫米,稍高者为7~9条/60立方毫米,仅有1次耳静脉血中发现31条/60立方毫米。  相似文献   

17.
在屠宰场随机选出200头刚放血后的家猪,分别于耳根、颈部、前臂、肩胛、前胸、背部、腹中线、腹侧部、臁部(后腹部)、臀部、股部、胫(小腿)和尾根等13个部位割取1~1.5平方厘米的皮肤组织。取出其中125头猪浆膜丝虫病阳性的皮块178块,剪碎、经过34-39℃台氏液培养24小时,用贝尔曼法分离,离心沉淀、镜检沉积物。结果于9头猪的皮肤组织中检获猪浆膜丝虫微丝蚴,检出率占阳性猪总数的7.2%。检出部位为耳根、腹中线、前臂、肩胛、胫(小腿)。其中以腹中线和胫部的检出率较高。微丝蚴的检出数为1~14条/1平方厘米。从皮肤检获的微丝蚴量度为0.0876~0.1110×0.0041~0.0066毫米,比血液中微丝蚴稍小。皮肤分离获得的微丝蚴对本病的诊断和开展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东乡伊蚊叮吮含有唇乳突丝虫微丝蚴的模型动物——小鼠血液,待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时,分离出感染坳,皮下多点接种43只昆明小鼠(每只15~200条)、1只山羊及2只绵羊(每只200~300条)和4匹驹(每匹750~1 250条);将指状丝虫接种到20只昆明鼠体内,比较两种虫体的致病性。结果:唇乳突丝虫感染鼠有16只经1~8 d潜伏期发病,呈现瘫痪、昏迷症状后死亡.实验羊和驹经5~21d潜伏期后均呈不同程度的运动和神经症状,于接种虫体后40~140 d扑杀.经病理学观察,3种动物脑脊髓均呈现虫伤性液化坏死灶及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变化,在其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切片中发现丝虫虫体断面或钙化碎片,从而证明唇乳突丝虫可人工感染昆明小鼠、羊、驹发生脑脊髓丝虫病,进而提出该虫可以成为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之一。指状丝虫感染鼠死亡率高于唇乳突丝虫感染鼠(P<0.01),初步认为唇乳突丝虫致病性较指状丝虫弱。  相似文献   

19.
20.
黄牛腹腔一般寄生3种丝虫:唇乳突丝虫(Setaria labiatopapillosa)、指状丝虫(S.digitata)及马氏丝虫(S.marshalli).除见指状丝虫微丝蚴形态描述的报道外,未见其它两种微丝蚴形态的报道.为区分3种微丝蚴,而进行了此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