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渔业动态     
为保护海狮新西兰RFABS要求在奥克兰群岛水域禁止鱿鱼拖网作业新西兰南岛南的奥克兰群岛水域是为捕捞新西兰鱿鱼的渔场,渔期为1~4月。现下有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的拖网船,以新西兰当地渔业公司的租船形式在奥克兰群岛水域从事鱿鱼的拖网作业。而这个奥克兰群  相似文献   

2.
世界渔业捕捞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波 《中国水产》2012,(5):43-45
一、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捕捞装备的现状 国外渔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远洋渔业的捕捞作业方式主要是:拖网、围网、延绳钓、鱿鱼钓等方式.由于200海里渔业专属经济区划分,以及渔业资源问题,使渔船作业海区离基地渔港越来越远,所以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在发展远洋渔业中都特别注重发展大型或特大型渔船,特别是拖网和围网渔船.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洋渔业的抛弃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吝 《渔业现代化》1999,26(1):36-39
1 海洋捕捞渔业类型出于立法和统计目的.日本海洋渔业分为三类: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这是基于渔场、渔具渔法、主捕对象和渔船尺寸综合分类的。远洋渔业由远洋拖网、东海拖网、在中太平洋和印度洋鲣和金枪鱼大中型围网、北太平洋延绳钓和刺网、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远洋鲣竿钓和远洋鱿鱼钓组成。近海渔业包括中型渔船作业、典型的例子是近海拖网、大中型围网(除捕捞金枪鱼外)近海金枪鱼延绳的和近海鲣竿钓。沿岸渔业由10GT以下渔船作业的定置网渔业和地拉网渔业组成。在这类渔业的每一个部门内、根据当地需要.捕捞全日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8-2003年福建海区拖网渔业资源监测以及1995-1997年间闽南台湾浅渔场单拖渔业资源调查、1998年和2000-2001年福建海区拖网定点调查的资料,论述和分析福建海区单拖渔业的现状。结果表明:目前整个单拖渔业虽然船数削减,实际却加大渔船功率,作业时间延长,促使年产量、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导致渔获组成发生很大变化,由低质小型鱼类、生命周期短的头足类、虾蟹类支撑,渔获鱼类质量较差,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头足类、虾蟹类资源量年间波动性较大,易受捕捞过渡影响,很难长时间承担目前捕捞压力。为此,文中提出加强严格实行"双控制度"及控制网目规格等管理建议和意见,为有关渔业管理和生产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近期捕捞力量和捕捞作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福建省在福建近海捕捞渔业及其五种主要捕捞作业的最大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捕捞力量进行估算,并在估算值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渔业资源结构变化趋势及福建近海渔业的实际情况,确定2005年之前福建省近海的捕捞力量和捕捞作业结构的调整方案,调整结果为:总捕捞力量由1998年的标准机施总功率3084460kW削减至1668940kW;其中定置渔业自然功率由1998年的202860kW削减到100136kW;拖网渔业由1474764kW削减到801091kW;灯围61645kW提高到100136kW,刺网渔业由449680kW削减到442269kW;钓渔业由67423kW提高到83447kW;其它作业由35126kW提高到141861kW。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的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森 《福建水产》2002,(3):24-29
十年来我省拖网、张网作业发展太快,捕捞力已大大超过近海渔场资源的承受能力,造成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海捕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实行限额捕捞制度,逐步减少拖网和定置渔船数量,围刺钓笼作业也要调整发展,并引导上岸渔民改行从事养殖、加工、休闲渔业及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根据1996~2004年福建海区历次渔业资源专题调查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以及1990~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福建海区拖网、张网、流剌网、灯光围网等主要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拖网、张网等作业对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强度尚未有效遏制,资源结构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人们利用的方向发展。并提出控制海区捕捞强度、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加强福建海区主要作业生产动态监测力度、加快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步伐等渔业资源管理、养护和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南部拖网渔场是我国拖网渔船在南海南部海域的最主要作业渔场,该渔场的开发为保证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顺利实施、拓展南海外海渔业生存空间、开发南海渔业资源及维护国家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分析南海南部拖网渔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开发价值和潜力,探讨进一步推进渔场开发,加强我方对该渔场的有效管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长春 《福建水产》2012,34(4):302-308
根据2009—2010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船拖网作业监测调查资料和生产统计数据,阐明单船拖网作业的渔业地位、渔场分布、网具类型,着重分析该作业渔获种类组成及主要捕捞对象的资源动态。结果表明:单船拖网作业产量位居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大吨位、大功率渔船数量连续多年不断增长;渔具型式以有翼单囊网具为主;部分渔船使用的拖网网囊尺寸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带鱼、二长棘鲷幼鱼损害现象较为严重;秋季8—10月蓝圆鲹和鲐鱼群体绝大多数个体可达到最小可捕规格。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2002年以来单船拖网渔业资源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生命周期短、营养级较低的蟹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虾类资源渔获比重显著增长;原优势种类绿布氏筋鱼资源已出现严重衰竭;二长棘鲷资源量逐年减少,渔获群体明显趋向小型化、低龄化。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的渔获物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渔获量重心法和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06年浙江省单拖渔业典型性调查数据和2005~2008年的单拖作业监测资料,从浙江省单拖捕捞力量和产量分布、渔获对象和资源密度变化及经济效益、劳动力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浙江省单拖作业船数保持在2200艘左右,产量在40×104t左右,单船净利润存在年间波动,以2005年最高;单拖作业渔场分布较广,渔获物以头足类和中下层鱼类为主;近年来经济鱼类比例下降,而其它低值鱼类比例上升。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浙江单拖渔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式估算了闽南近海三大作业——定置网、拖网和灯光围网的渔业资源可捕量和最适捕捞力量,结果定置网的 MSY为5.55万 t,f_(opt)为33745张;拖网的 MSY 为15.92万 t,f_(opt)为2222艘;灯光围网的 MSY 为10.12万 t,f_(opt)为472组。根据评估结果就现有捕捞船(网)数量,提出了削减定置网和拖网作业的捕捞力量,发展灯光围网渔船的调整方案,以及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近海渔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瑙鲁协议成员国(PNA)自2007年起实施“按日计费入渔模式”(船天计划,VDS),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阐述VDS渔业管理模式出台的背景、基本内容和管理体系,并结合中国船队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分析VDS管理体系实施后对各金枪鱼围网渔船队的影响,提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区域渔业管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2013—2017年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日志,利用捕捞自由鱼群作业位置、作业时间和渔获量等数据信息,分析了自由鱼群渔场重心月间变化、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指数(South Oscillation Index,SOI)的关系。结果显示,渔获量较高的海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高于29℃;自由鱼群的渔场重心主要分布介于160°E—175°W;2013—2015年渔场重心有逐年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无明显的月间变化规律;SOI为正值时,中西太平洋“暖池”较正常年份向西偏移,自由鱼群渔场重心亦明显向西偏移;反之,自由鱼群渔场重心较正常年份向东偏移。相关性分析显示SOI和月间渔场重心的经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5),表明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和异常气候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对于掌握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变动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闽中地区单拖作业捕捞能力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拖作业是福建省闽中地区重要的作业渔具之一。在捕捞生产过程中渔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渔具捕捞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给捕捞力量的量化计算和管理带来困难。为了了解各因子对单拖作业捕捞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12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网具结构、渔船作业能力、船龄、渔民捕捞技能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单拖捕捞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率依次为网具结构52.87%,渔船作业能力24.46%,船龄7.05%,捕捞技能4.73%。本文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船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船的捕捞能力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月,后者同步;和180°E与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和–0.41,前者滞后2月,后者同步;和29℃等温线经度最大相关系数0.75,同步;和Ni?o3.4指数同步,相关系数为0.47。(2)中心渔场纬度与180°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都是正相关,相关指数分别0.55和0.63,延迟2个月和1个月;而与该两处的纬向风速变异负相关,相关性都低于0.5,延迟3个月和同步;和Ni?o3.4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通过逐步最优回归拟合,获得了中心渔场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C_Lon=137.534+2.36159UA_165_t+0.159159SST_29_t,GC_Lat=0.236156+0.51587UA_165_(t–1)–1.12848VA_165_t。在渔场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29℃等温线经度值,模型相关指数平方R~2为0.72;而经度模型中,最优模型包括了165°E平均经向风速异常和纬向风速异常,其相关指数平方R~2为0.34。在预报模型预报结果中,预报结果和实际值在经度和纬度上都存在2度以上误差,产生差异原因是船队的在东部海域购买作业许可天数不够,而西部有余所致;模型的预报结果和中国租赁船队的渔场中心经度误差在0.5°以内,纬度误差在1.5°左右,较为理想。该研究发现了风速异常和温度线分布对渔场移动有显著性影响,但风速变异较少获得关注,尤其是位于165°E和180°E的纬向风速变异对渔场的影响超过了29℃等温线。这一发现可用于以后相关研究,以及建立的预报模型的可供围网公司购买渔业许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本渔场现有光诱作业的发展历史,着重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光诱作业产量及其在全场渔获产量中的结构变化和资源利用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