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木银耳营养价值高,仅氨基酸含量就达19种,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1]。段木银耳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作用^[2]。银耳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最适相对湿度为90%左右。在常规银耳生产栽培中,采用将银耳菌种掰成块状接种,且只用木屑简单封口或者不封口,产量相对较低。为提高段木银耳产量,笔者经过多年相关技术探索和试验,采用将银耳菌种捣散混匀,并将接种口采用石蜡封口技术,将产量比常规栽培提高50%以上。现将段木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去年 ,我们首次试种杏鲍菇获得成功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适时栽培 杏鲍菇出菇最适宜温度是 10~18℃ ,因而按照出菇温度要求安排好季节 ,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以形成子实体。而且与平菇栽培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蕾未能正常形成 ,将影响到第二潮的正常出菇。我县安排在 11月下旬进行栽培较适宜。2 适增氮源 在常规配方基础上 ,我们把麸皮的量提高到 2 0 %~ 2 5 % ,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第二潮菇长势较以前旺盛 ,后劲足产量明显提高。3 充足水分 在配料时水分加得稍多些 ,一般以手握料水 ,手缝间有一滴水滴为度 ,…  相似文献   

3.
贾乾义 《食用菌》2002,24(5):31-31
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杏鲍菇不同季节的市场价格变化,我们认为,北方各省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华北地区在3~4月出菇较佳,东北地区安排在9~10月出菇。在栽培实践中,应根据这个出菇时间来确定菌棒与菌种的制作时间。目前,北方许多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不但受福建、浙江产菇季节的影响,杏鲍菇价格较低,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出菇,管理非常不便。北方各省杏鲍菇生产大多采用塑料大棚,这个季节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但生火湿度很难把握,不通风又易出畸形菇,通风湿度和温度又很难保持正常,所以各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很难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在生产上易造成经济损失。2 菌棒生产 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培养料含水量:许多栽培者认为,料的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二潮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朱宏发 《食用菌》1998,20(1):22-22
平菇P40是笔者近年从多个由高温型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耐高温菌株,已于1996年在全国试推广,均表现出高产性能。该菌株在夏季36℃能正常出菇,且菇形好;抗杂性极强,6~8月用生料袋栽发菌成功率均达100%;出菇早,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菇体白至乳白色.菇盖直径10~180m,柄长3cm左右,丛生,转潮快,产量高,足高温季节栽培的理想优良菌株。 1 生活特性 1.1 培养基质 可用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稻草等主栽原料。棉子壳、玉米芯可采用生料袋栽,稻草需发酵后进行袋栽或畦栽。采用熟料栽培添加10%~20%的麸皮或玉米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1.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出菇温度10~36℃,最适18~28℃。适宜播种期3~9月底,出菇期4~11月底。 1.3 光线 菌丝生长对光线无明显要求,黑暗、明亮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需有散射光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无光线均可。  相似文献   

5.
姚永兴 《食用菌》2002,24(3):26-26
双孢蘑菇属中温型草腐菌 ,其菌丝生长温度为 5~ 33℃ ,最适为 2 2~ 2 5℃ ;子实体生长温度 5~ 2 2℃ ,最适为 13~16℃ ;在上海地区已有几十年栽培历史。过去传统的栽培时间安排为每年的 8月 2 0日左右堆制培养料 ,9月 10日左右播种 ,10月 5日左右覆土 ,10月下旬开始采收 ,11月份为产菇高峰 ,一般到 12月份秋蘑菇采收结束。而到年末的元旦、春节期间 ,虽然市场上的蘑菇消费量大增 ,价格走势看好 ,但本地区已基本上无鲜蘑菇产出上市 ,实在令人惋惜。且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感到上述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1 传统栽培方法不足  19月上旬播种时 …  相似文献   

6.
以芦笋秆为试验对象,筛选以芦笋秆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适菌株和栽培配方,探讨其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通过观察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来确定最适菌株及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Y杏鲍菇为最适菌株,30%芦笋秆为最适添加比例,芦笋秆可应用于杏鲍菇栽培。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美英 《食用菌》2006,28(5):66-68
杏鲍菇与金针菇一样,也是属于原基发生快的品种。在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季节栽培;二是与金针菇一样,利用周年工厂化的生产工艺栽培杏鲍菇。5.1自然季节栽培5.1.1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18℃,低于10℃和高于18℃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南方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份接种,11月份开始栽培;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以秋末初冬与春末夏初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1磐安杏鲍菇的生长条件1.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浙江省县杏鲍菇生产以木屑、棉籽壳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辅料选用麸皮、石膏粉、石灰,所用配料要求新鲜,未受潮。1.2温度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5℃,出菇最适温度是14~16℃。应考虑其生长适宜温度从高到低的特点,根据各地海拔高度安排生产季节(磐安县为8月下旬~10月中旬)。温度过低或过高都难以形成子实体。杏鲍菇不同于其它菌类的是,第一批菇蕾若未能正常形成,将影响到第二潮菇的正常出菇,且温度高易导致已成形的子实体萎缩死亡。1.3湿度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3%~65%,以手捏培养料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菌丝培养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发育和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各为95%和85%~90%。1.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的形成、发育和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一般以在菇棚内可以看清5号字的报纸为准。1.5空气杏鲍菇各生长阶段均需要氧气,但是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内积累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反而能促进菌丝的生长;而子实体的形成、发育和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否则菌盖难以形成,易出现畸形菇...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 目前国内杏鲍菇以自然栽培为主,由于杏鲍菇形成原基温度为10~18℃,最适12~15℃。子实体生长一般适温为10~21℃,但也有不耐高温菌株,以10~18℃为宜。我所自  相似文献   

11.
正1季即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最适温度是15~l8℃,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温度太高和太低难于形成子实体。而且与平菇栽培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蕾若未能正常形成,将影响到第二潮的正常出菇。一般南方地区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栽培更为适宜。北方地区可根据具体温度安排好季节。需要注意的是在风雪寒冷的冬季是难于出菇的。它以秋末冬初与春末夏初较适宜。2器  相似文献   

12.
在银耳栽培过程中,不同菌龄的银耳菌种(栽培种),不同的栽培基质、培养温度,不同的菌种搅拌时间等,对栽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以在温度20~23℃条件下培养的不同菌龄的银耳栽培种,在常规基质中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杏鲍菇P008菌种为研究对象,以巨菌草、象草、五节芒、类芦、芒萁等常见菌草为培养基筛选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研究了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杏鲍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五节芒48%、芒萁20%、麸皮2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pH 8.6,含水量60%,五节芒与芒萁比较适宜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的主料原料。  相似文献   

14.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15.
金福菇室内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福菇其子实体丛生,菌柄呈长棒状、上小下大,菌盖平展光滑,菌肉肥厚嫩白,味微甜、脆嫩而鲜美,口感好,营养丰富,且耐贮性好。2 0 0 3年我们引进试种后,结果表明,金福菇要取得稳产、高产,培养料的处理及配制是关键。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活条件金福菇属草生菌,人工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如稻草、秸杆、甘蔗渣、棉籽壳以及栽培金针菇、杏鲍菇、银耳等的废料(菌糠)等均可作为栽培原料。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 7~3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2 0~35℃,最适温度2 5~30℃,低于2 0℃,子实体停止生长,色泽逐渐变黑甚…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团玉  陈峰  陈锡雄 《食用菌》2006,28(5):25-27
杏鲍菇营养丰富且具医疗保健功效,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值得推广的食用菌之一。采用液体菌种进行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较固体菌种栽培工艺具有大幅度缩短栽培周期、提高子实体品质和产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覆土栽培及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赵洪  马媛 《食用菌》2012,34(6):37-38
采用沙质黄壤土、粘质黄壤土和田园土为覆土材料,用于杏鲍菇覆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沙质黄壤土覆土杏鲍菇产量最高,田园土次之,粘质黄壤土最差;对比覆土厚度发现1cm、2cm和3cm覆土厚度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大。采用蔗糖液、酵母粉、磷酸二氢钾为营养因子,用正交法设计配制营养液,在第二潮菇采收后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0.5%蔗糖液,1%磷酸二氢钾液,0.1%酵母粉液组合配方(A1B2C3)是试验最适宜杏鲍菇的追肥的配方。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和春寒时节,气温都很低,要种好银耳重要一点是使银耳栽培室的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当地银耳栽培户采用的炕道温室栽培银耳,经济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1 亚光一号:源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菌种保藏中心。其菌丝生长适温15~30℃,最适温度30℃,子实体形成温度6~31℃,适温10~25℃,为广温型菌侏。子实体大型,柄中等,菌盖幼时灰色,渐变白为浅灰或灰白色,子实生产过程中产孢子量很少,能有效地避免孢子过敏反应。在14~20℃下,棉籽壳栽培15天左右发好菌。20天左右出平菇,播种1个月内采收第一潮菇,菇潮间隔4~5天,采收4~5潮,生长周期110天左右,生物转化率180%~200%。该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袋栽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杏鲍茹是亚热带及草原地带典型菇类,侧耳属.杏鲍菇营养丰富,口感绝佳,有保健作用,适合保鲜、加工,极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在全世界商业性栽培较少,污染率高,生物转化率低.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次袋栽试验,现仅将杏鲍菇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适宜温度在14—16℃,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因而必须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出菇温度要求安排好栽培季节,以秋末初冬与春末夏初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