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在经营组织形式上有所欠缺的问题,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要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是对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保证现有问题均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文章首先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例如,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接下来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对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创新的路径,例如,扩大生产规模、细化内部分工,供有关人员参考。众所周知,农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必须通过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来解决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突出矛盾,必须建立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产业化经营主要载体来重构中国农业微现经济基础。本文从历史检索和现实反思有机结合视角,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和基本国情,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井提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及发展所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更加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更是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改善农业投入动力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最近,就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有一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资源,但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着经济性与社区性合一、产权模糊、运行效率低及与农户缺乏利益互动机制等制度性缺陷。因此,应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与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当前主要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经济职能与行政职能剥离、明晰农地产权、专用性投资与政府的互补性安排等几个方面的制度性创新,进而从制度层面上促进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散的小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因此,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十分必要。农业合作组织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中国“入世”之后,农业合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关注和推动中国农业合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极具有价值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南贵昆区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保证生产要素达到一定程度融合的同时降低生产费用也成为相关人员探索的重点。这也就意味着在组织形式方面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创新。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探究了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作出了分析,以此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农业市场化的要求与现行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种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形成合理、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从2002年初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以来,蒲城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模式,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现就重点针对如何更好推进蒲城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做一定程度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当地级重点企业为骨干,其它中介组织、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框架,虽然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要达到较高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用有效的组织模式。1.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布局结合起来要对优势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逐步扩大特色产业的生产规模。种植业重点建设马铃薯、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但是农业主产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我国农业面临的矛盾已经由原来的数量不足转变到质量和效益的低下。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主要包括生产理念市场化、组织形式企业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农业部局区域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传统农业制度的限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人民增收。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现行农业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种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形成合理、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必要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传统农业制度的限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人民增收。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是推动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农村、农民奔小康步伐,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战略性措施;是广大农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1.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在于生产经营规模化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实现生产经营的区域化、社会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现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改变以传统农业占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在保有现有农民农业的同时,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向导,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多种形式来实现。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支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把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开…  相似文献   

17.
1 新形势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能够与我国农业现行组织形式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以“公司 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充实、完善和发展.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将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利益,提高农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多年来,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产生、发展到规范提升始终保持强大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本文回顾了甘肃农业产业化从实践探索、快速发展到规范提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做法,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就新形势下推动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创新体制,通过聚合各经营主体的力量形成产业发展的大动能,其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对联合体起着纽带作用与支撑作用。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经验丰富,其运营模式对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极具借鉴意义。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另一方面要顺应农业多功能与农民合作多需求的趋势,更新理念并积累经验,合理发挥政府作用、拓展合作组织业务范围、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构建区域性农业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要走向现代化道路,就必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化概述着手,在论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后,并就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