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季晚稻机插秧生产品种筛选与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泰优398、H优518、五优308、甬优246等9个品种的生育特性和产量表现。H优518、H优159、五优308、甬优2640四个品种生育期与产量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双季稻机械化生产中作晚稻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稻鱼共生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引进甬优15、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共10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在稻鱼共生系统下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稻曲病抗性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泰两优217、中浙优8号和嘉丰优2号这3个杂交水稻品种比较符合要求,尤其是泰两优21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稻曲病抗性强、米质优,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安乡县种植的节水抗旱稻品种,于2017年开展了品比试验、高产示范和再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品比试验中产量较高的品种为旱优549、旱优73,其他3个品种较旱优73减产;高产示范中旱优73、旱优113产量较高,分别较周边同熟期水稻大田增产1 267.5、1 654.5 kg/hm~2,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再生栽培试验中旱优73表现较好,2季产量合计达10 332.0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14个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综合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广8优2156、吉丰优1002、陵两优1844、博优778、吉两优37、科两优10号、科两优3219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当涂县种植的籼稻品种,进行了不同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组合)中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徽两优996的品种有Y两优1928、Y两优900、国隆1号、Y两优1998。综合3个试验点区试情况可得知,Y两优900产量较高,3个试验点均较对照徽两优996表现为增产,且抗性较强、米质好、生育期适中,综合表现良好,可推广应用;Y两优1928、国隆1号、Y两优1998在2个试验点表现增产,产量较高,且米质较好、抗倒性较强,建议下一年继续参试,以作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黄冈市种植的优质高产中稻品种,选取两优619、科两优1号、科两优10号等30个湖北省通过审定且表现较突出的品种,实施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0861、C两优386、隆两优1813、Y两优800等4个品种全生育期比较适宜,抗病性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合在黄冈市开展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在太湖县选择10个单季稻杂交品种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其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性状及抗性等。结果表明:Y两优1198、隆两优华占、Y两优896、C两优华占、深两优1813、隆两优1813等品种产量表现、分蘖力、后期熟相等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黄冈市种植的优质高产中稻品种,选取两优619、科两优1号、科两优10号等30个湖北省通过审定且表现较突出的品种,实施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两优0861、C两优386、隆两优1813、Y两优800等4个品种,全生育期比较适宜,抗病性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合在黄冈市开展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沅江和南县两地早稻主栽常规品种湘早籼24号为对照,收集在湖南栽培面积较大的10个早稻品种,分析比较其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中早35、潭两优143、中早25、陵两优916、H两优30和陵两优268这6个品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对照50%以上,在当地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潜江市虾稻共作田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潜江市近几年表现较好的中稻品种中挑选12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品种抗逆性表现较好的有广两优476、广两优5号、两优3905,可以在潜江虾稻共作田继续推广种植;徽两优华占应继续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引进19个优质稻新品种在闽清县下祝、东桥、坂东、云龙等4个乡镇6个试点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增产的新品种有9个,增幅为0.41%~11.46%;其中平均相比对照品种增幅最大的新品种是华优钰禾,平均产量为621.54 kg/亩。比对照品种减产的新品种有10个,减幅为0.55%~21.30%,其中减幅最大的新品种是深两优686。新品种华优钰禾、荃优212、野香优6833等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或一般,米质优,适应性强,建议在闽清县中、晚稻区列为主推品种扩大示范;荃优607、雅5优明占、野香优669等10个新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列为后备品种继续展示。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丰产性、抗逆性较好,适应澜沧县上允镇栽培的水稻品种,2015年上允镇以常年栽培的品种Ⅱ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0个杂交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情况、抗逆性等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蓉18优662、德优4742和两优15在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建议在上允镇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中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上杭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宜优673为对照,引进10个杂交晚稻新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观察比较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发现其中的5个品种:荃优639、农优212、福农优9802、甬优5518、B优164增产明显,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本地大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土壤、水分、湿度、光照、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同等条件下,2015年在潜山县考察不同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及生物性状综合表现。经过统计分析,20个品种抗性均较好,基本达到适合当地的种植水平,产量超过10 500 kg/hm2的品种有11个,分别为隆两优华占、隆两优黄莉占、隆示1号、隆两优1813、隆示2号、深两优2000、隆示3号、Y两优2号、望两优511、N两优1号、隆两优1141。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金谷优3301等10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荔波县的产量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乐优891、DM优6188等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分蘖强,建议在荔波县推广,但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等品种应在加强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防治;锋优85、川优6203、宜香4245等品种产量一般,建议进一步示范;健优388产量不太理想,不宜在荔波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评价水稻品种(组合)在海南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和品质等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海南省水稻品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6个早稻试验点对恒两优新华占等13个水稻新品种开展试验。笔者主要从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抗病性、米质等性状结果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中映优116、谷优3207、内10优7185、特优382等4个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好,可在海南各市县早造进一步进行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于稻鱼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以野香优676、Y两优5866、晶两优华占、Y两优676、万象优111、臻优727、中浙优8号、农两优3135、深两优332等9个杂交中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稻田养鱼环境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品种的产量、抗性等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米质较优;深两优332和晶两优华占2个品种在稻鱼环境下的综合表现较好;野香优676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佳,但稻曲病发生严重;农两优3135、万象优111和Y两优676这3个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表现一般。从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比较适宜稻鱼环境,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对野香优669、明Ⅰ优明占、田黄101等13个水稻品种进行展示示范,分析了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以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野香优669、野香优967、明Ⅰ优明占、中浙优华香占4个参试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建议在沙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山区中稻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11—2013年在三江县对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产量较高,均达到7 685 kg/hm2以上,以中浙优10号产量最高,达8 550 kg/hm2,综合考虑抗逆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稻米品质等,以湘两优2号、中浙优10号、Y两优9号、Y两优302号、Y两优6号较理想,可作为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