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贮藏大棚窖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薯贮藏大棚窖是将蔬菜大棚冬季增温特点与地窖保温性能相结合设计而成的。其建造灵活,节约成本,管理方便,适合甘薯的安全贮藏。经推广验证,贮藏甘薯150d后,保薯率达94.6%,比传统地窖贮藏提高保薯率42.9个百分点,贮藏保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地窖。  相似文献   

2.
甘薯贮藏烂薯原因调查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甘薯贮藏期烂薯主要是由冷害、病害、湿害和缺氧造成的,而采用甘薯贮藏大棚窖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经验集萃     
《今日农村》2006,(4):35-35
甘薯与马铃薯不宜同窖贮藏一些农户对甘薯与马铃薯生性不甚了解,为图省事,常常把“两薯”堆放在同一窖内,结果不是马铃薯发芽变青,就是甘薯僵心坏死。在贮藏甘薯时,为了预防黑斑病、软腐病入侵薯块,一般入窖后先将窖温提高到37℃,相对湿度85%,并持续4天左右,以使薯块在挖掘时所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科技》2010,(6):51-51
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1.贮藏前期管理:从薯块入窖到封窖。  相似文献   

5.
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开芳  左明玉  郑明强  邵代兴  陈敏 《农技服务》2011,28(3):273+277-273,277
从种薯收获时期、薯窖选择及消毒和薯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在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7.
<正>2月-5月份是甘薯生产淡季,此时市场需求大,甘薯销售价格较高。薯农意识到这种差价,通过甘薯贮藏能够较大幅度提高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后,在京郊甘薯产区贮藏甘薯已成时尚。甘薯贮藏期间因薯块体积大、水分多、表皮薄易破损、擦伤而感染病害。贮藏期间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线虫病和湿害、干害等。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和薯伤带菌,旧窖传染及薯块受冻、水渍、破伤等。  相似文献   

8.
"葫芦"形土窖贮藏甘薯,投资少,耗能低,占地面积小,保鲜期长,在7个月以上,好薯块率达95%以上,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且简单易行.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以贮藏期危害最重。薯块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交界分明,轮廓明显。发病薯块薯肉墨绿色,有苦味。70年代中期,我国曾推广使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对甘薯黑斑病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高温大屋窖贮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  相似文献   

10.
<正> 丰南县地处渤海沿岸平原地区,属于甘薯零星产区,没有贮藏种薯的经验。自1987年引进遗字83—306品种以来,因其具有出干率高、淀粉含量高、抗逆性强、高产好吃等优点,农民争相索购薯秧栽植,面积有空前扩大之趋势。如何组织好种薯的繁殖和越冬贮藏,进而育好秧,已成为本县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1988年,我们在组织农民搞好种薯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搞了三处甘薯浅窖土法贮藏的试验,共贮藏种薯19750公斤,经过精心管理和科学调控窖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市、县科委组织验收,种薯完好率达98.5%以上。从而为我县和与我县自然气候条件相类似地区的甘薯贮藏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现以县科委院内浅窖为例,将其有关技术要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薯贮藏法     
甘薯的贮藏以窖藏为最适宜。薯窖的形式很多,通常用的有长方形,丁字形或十字形。窖地要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干燥、避风向阳、防潮防水的地方。在收薯以前就要把窖挖好。窖深约8—10尺。晒干以后,用木棒作梁,复盖秫秸,再培上2尺左右厚的干土即成。窖的容量一般3,000—4,000斤比较合适,最大不要超过6,000斤,太大了不易检查,如果发生烂薯,很容易传染。甘薯在下窖以前,窖内要铺砂,即防潮湿,又治老鼠。甘薯刨下来以后,一般不要过夜,上午刨的甘薯,下午就要下窖;如当天刨的不能  相似文献   

12.
红薯贮藏烂薯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平  严瑾 《吉林农业》2011,(2):119-120
乡文章阐述了红薯贮藏发生烂窖的原因。大棚窖对红薯种薯、商品薯贮藏的关键技术,收挖、入窖、窖内管理的整个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贮藏期监测,病虫鼠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由于甘薯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玉田县山区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甘薯的贮藏却成了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甘薯烂窖的原因及贮藏技术。1甘薯的烂窖原因1.1冷害。受冷害的薯块由于生理作用反  相似文献   

14.
汪载 《农家参谋》2011,(11):24-24
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5.
汪载 《农家顾问》2009,(9):56-57
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著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6.
软库贮藏甘薯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普通房间和高温窖贮藏作对照,研究了软库贮藏甘薯的效果及保鲜机理。结果表明,软库内相对温度高,湿温度变化小,冬季有一定保温作用,约有1%CO2积累,比较适宜甘薯贮藏。贮藏120d后,软库内完好薯块为原重的90.1%(普房83.2%,高温窖为70.0%),营养物损失少,经济效益高,利润率达26.1%(普房0.4%,高温窖为6.5%)。失重与感病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软库通过改善环境,控制薯  相似文献   

17.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8.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9.
甘薯也称红薯、红苕、番薯、白薯、山芋、地瓜等,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块根。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20.
<正>甘薯又称蕃薯、山芋、地瓜,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平山县种植的重要旱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5万亩左右。甘薯营养价值较高,它具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近年来深得民众的喜爱。但甘薯对贮藏的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存放不好,特别容易引起薯块腐烂变质,造成损失。1贮藏窖的准备贮藏窖的选址很重要。贮藏窖要选在背风向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