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闽北山地坡位对闽楠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丰富度的影响,选择闽北山地不同坡位的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生物量以及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位显著影响了闽楠人工林的生长和林下植被组成,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为下坡位大于上坡位,不同器官生物量除细根的生物量为下坡位与上坡位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闽楠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大于上坡位,在选择闽楠造林地时,应尽量选择下坡造林,不宜选择上坡造林。  相似文献   

2.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梅州市大埔县百侯17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对不同坡位之间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之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而上坡位最差,各均值均随坡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下坡位胸径均值为23.78c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20.52cm和18.87c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13.71%和20.65%;下坡位树高均值为13.78 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为12.88 m和11.89 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6.53%和13.72%;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达0.2897m3,中坡位与上坡位分别为0.1988m3和0.1315m3,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1.38%和54.61%;下坡位、中坡位和上坡位的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51.37%、55.63%和61.47%;树高分别为6.71%、7.52%和11.12%;单株材积分别为1.98%、2.28%和3.27%,下坡位的个体之间分化较小,随坡位上升个体分化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坡位的藜蒴(Castanopsis fissa)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径均值、树高均值和单株材积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5.22cm,树高均值为6.22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10m~3;中坡位分别比下坡位减少3.09%、6.31%和9.32%;上坡位分别比下坡位减少12.29%、12.03%和25.95%;下坡位的各生长因子均值大于中坡位,中坡位大于上坡位;下坡位生长表现最好,中坡位较好,上坡位最差。  相似文献   

5.
对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不同坡位、坡向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主要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均值次序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坡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均值次序为:阳坡阴坡,不同坡向只对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马尾松人工林在下坡和阳坡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
坡位对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坡位对杉木闽楠人工混交林生长的影响,对中亚热带6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中杉木和闽楠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不同坡位上杉木和闽楠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不同坡位的最大及最小单株生长量来看,杉木和闽楠也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且在不同坡位杉木生长量都大于闽楠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淀粉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淀粉植物资源有164种。禾本科、壳斗科等种类丰富。淀粉多分布在植物果实、种子和变态根、茎中。福建各区淀粉植物丰富程度分析结果:南平最丰富,宁德最贫乏。相似性程度分析表明,南平与三明最接近,南平与莆田最疏远。通过聚类分析,福建淀粉资源分为二大区,即南平和三明为一大区,另外福州等7个地区为第二大区。建议合理开发利用福建有价值的野生淀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平市竹类种质资源丰富、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加工利用尚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竹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现有经济林面积达16 3万hm2,占有林地196 4万hm2的8 3%。经济林生产从数量上已达到了一个"阶段饱和状态",今后的重点将要转移到结构调整、效益提高和产业建设。本文就南平市经济林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林产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危害很大,实施有效监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等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光谱特性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均值等影像纹理特征,引入坡度、坡向等地形及林木因子构建马尾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虫情级数估测模型进而反演,进行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并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指数指标的虫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影像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与地形及林木因子影响进行虫害监测,显著增强了虫害的光谱响应能力,相比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的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其总精度提高了14.28%;2)这些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借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理论认识与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各种源泡桐生长适应情况,采用不同种源泡桐种子育苗,观察研究了其场圃发芽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毛泡桐的种子潍坊种源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与同种相比也较短;对于兰考泡桐的种子检验指标都显示出了宝鸡种源的优势;白花泡桐的种子的试验表明,福州种源的发芽率最高,但平均发芽时间也是最长,而南平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次于福州种源,但它的平均发芽时间却比福州种源短的多,因此应考虑南平种源的栽培选育。  相似文献   

16.
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对南平市林业产业布局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服从全局、整体最优、符合区域发展阶段和注重区域特征等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平林业产业布局的"十"字型和网络结构的2个阶段模式,为南平以及闽西北地区林业产业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皂苷性状优良的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优良种质,对调查收集的10个无患子种源67个优良单株的皂苷性状展开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无患子皂苷产出率为14.20%~24.32%,总体平均值为20.12%。皂苷产出率比较高的种源有福建顺昌、云南石林、浙江萧山、福建延平,分别比种源总体平均值增加20.87%、13.72%、11.28%、10.83%,但不同种源间皂苷产出率差异不显著。高皂苷种质材料选择单株选择优于种源选择。67株优良单株皂苷产出率为5.6%~33.2%,总体平均值为20.11%,优良单株之间皂苷产出率差异显著。聚类分析表明,第一类为皂苷产出率优势明显的优良单株(sc04、xs05),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32.95%,比总体平均值提高63.8%;第二类(27个单株),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25.83%,比总体平均值提高28.4%;第3类(35个单株),皂苷产出率平均值为16.0%,低于总体平均值;而第4类(2个单株)、第5类(1个单株)皂苷产出率远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分别只有9.45%、5.6%。皂苷产出率(Y)与经度(X_1)呈密切正相关,与果肉千粒重(X_8)、果实鲜果重(X_5)呈密切负相关,与果核千粒重(X_7)、果肉比(X_6)、树高(X_3)、胸径(X_4)、纬度(X_2)等5个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南平市银杏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95-198,208
对南平市银杏生产的优势和弊端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并对今后南平如何进一步发展银杏这一产业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林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过程,一个成功的林业信息系统不能脱离流程自动化的处理。通过对南平林业信息系统流程自动化处理的分析,阐述了流程自动化在林业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