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田间降解状况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本试验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间的降解状况及作物的生长,研究了它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从地膜边缘开始降解,由小孔洞逐渐大块裂开,到作物收获时.暴露在地表的地膜全部降解,而埋土部分和根系周围降解缓慢;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用降解地膜覆盖土壤贮水量可以比裸地增加3倍和1倍,保墒效果较好。抽雄期后土壤贮水量降低到播种期贮水量之下,保墒作用越来越弱;玉米生育前期。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提高地温0.41~0.9℃,到中后期增温作用不明显;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使玉米提前10d成熟并增加了产量.但与普通膜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新型生物降解地膜自身特性及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通过覆膜玉米小区和大田试验,以普通地膜及无覆盖栽培为对照,探讨不同新型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研究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玉米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新型生物降解地膜中M1膜降解速率最快,当季可降解75%左右;生物降解地膜在花期前的保温保墒效果与普通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花期之后其保温保墒性能与降解速度呈负相关;覆膜可以促进玉米生育期提前,生物降解地膜可使玉米生育期提前8~11 d;覆膜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M1降解膜处理的玉米产量为955.45 kg·(667 m2)-1,比裸地对照增产17.21%。本研究认为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取代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3.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87团的主要经济作物,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已在我团推广多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同时,也给玉米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中耕导致地膜埋在土壤下,无法人工捡拾残膜。随着地膜使用年份的增加,土壤中残膜量也逐年增加,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治理玉米地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为此,我团开始在玉米上使用聚酯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验证聚酯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  相似文献   

5.
1999年进行的地膜玉米膜侧灌溉单因子灌水量对地膜玉米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玉米的产量并不是与灌水量成正比增加。当灌水量较小时,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定额达到4800m^3/hm^2时,玉米各项考种指标达到最优,产量达最大值;其后如再增加灌水量时,玉米产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通过对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田间降解情况以及对地温、土壤含水量和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既可达到普通地膜的促温、保墒、增产效果,又能减少田间残膜污染,具备大田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情况,推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推广,本研究基于2018年在辽宁阜新和海城建立的地膜覆盖玉米定位试验(试验设计相同,包含透明、黑色生物降解地膜和透明、黑色塑料地膜覆盖,以及不覆膜处理),测定了2019年春季土壤呼吸速率和春秋两季的土壤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N-乙酰葡萄胺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结果表明:地膜短期覆盖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PLFA含量无显著影响。对于两个试验地点,覆盖生物降解地膜土壤呼吸速率均高于塑料地膜,说明生物降解地膜有提高微生物活性的潜力。研究表明,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在短期内没有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负面影响,但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的长期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中的降解特性,以普通地膜(CPF)为对照,设置2年田间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BPF)的降解及残留指标。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从玉米苗期(40 d左右)开始出现降解,拔节时地膜降解已进入破裂期,抽穗之后进入崩解期。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量也相应增加,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表层残膜累积量分别增加165%和47%,残片总数分别增加80%和21%;2种地膜残留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伴随覆膜年限增加,深层土壤中残膜占残膜总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其中,普通地膜比例由8.2%增至12.4%,全生物降解地膜由2.9%增至3.7%。通过2年覆盖,表层土壤中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残片数分别为277万和236万片/hm2,残膜质量分别为73.6和57.6 kg/hm2,与普通地膜相比,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实现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以其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在察布查尔县金禾源种业制种玉米种植基地开展聚酯生物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观察聚酯生物降解膜在玉米上的降解效果,以及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聚酯生物降解膜在该地区的适宜性及聚酯生物降解膜对农田土壤残留危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以BF_1(国内PBAT材料)、BF_2(进口PBAT材料为主)和BF_3(国内PPC材料)3种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PE(普通聚乙烯)和LD(裸地)作对照,系统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LD,可使鲜食玉米和甘薯提早成熟,产量和外观品质提升。其中,BF_1和BF_3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分别为18 652.66和18 125.73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BF_2和LD处理;BF_1和BF_3处理的甘薯产量分别为31 586.16和29 933.48kg/hm~2,与PE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LD处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鲜食玉米和甘薯上的经济效益均高于LD,不及PE地膜,其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BF_1BF_3BF_2。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在北京的鲜食玉米和甘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BF_1,通过应用生物降解地膜逐渐替代PE地膜,实现地膜应用的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降解地膜在露地玉米种植使用中的具体降解情况,进行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应用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在植株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上均高于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叶片数上表现差异不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鲜食玉米产量上较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分别高83.47%、6.58%、26.04%、23.88%;在降解速度上华盛降解地膜表现降解最快,其次是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常规PE膜未出现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加快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推广应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冬种马铃薯上覆盖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降解特性及对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60 d时开始降解,马铃薯收获时(覆膜125 d)的降解失重率达36.26%。马铃薯收获后不回收残膜,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里继续降解,在种植1茬早稻和1茬晚稻后的降解失重率分别为88.49%和96.41%,在晚稻收获后生物降解地膜已基本全部降解。生物降解地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会影响下茬作物早稻的生长及产量,与普通地膜残膜处理区比较,早稻产量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因此,生物降解地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物产生,从而彻底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生物降解膜和PE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解决PE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以大西洋3号为供试品种,试验了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PE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生物降解膜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于覆盖PE地膜处理的产量,处理4(覆盖生物降解膜)马铃薯亩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2 824.5 kg和79.8%,不覆盖地膜的处理1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低。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生物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优于PE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与PE地膜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碳氮含量以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覆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进而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田作物种植中使用普通农用塑料地膜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可降解(光、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保墒、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性、拉力、延展性良好在铺设时间、铺设方法、相应农事操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与普通地膜相同,保温、保墒效果良好,完全可以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和农事操作。  相似文献   

17.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改善农田土壤的透气性,提升和保护耕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本试验通过在甘谷县早春地膜马铃薯上应用全生物降解膜,掌握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性、保墒性、降解情况和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地膜马铃薯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膜增温保温保墒效果差异不明显;全生物降解地膜从覆盖到出现裂纹需要70 d,在7月上旬马铃薯成熟时,该膜只是裂口伸长,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降解;覆盖普通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时,起垄时垄面一定要平整,不能有凸起的土块,否则造成降解地膜裂纹提早出现,影响增温、保温、保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率较高的区域之一,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覆盖塑料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将对土壤起到明显作用。塑料地膜在多年的使用中,已经对土壤造成了明显的严重污染。此外,农业膜渣的去除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较大操作实施难度。近年来,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玉米田试验,可以有效地了解可降解生物地膜的降解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聚乙烯塑料(PE)地膜为处理,在南疆四地州主要棉区和玉米种植区,开展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试验与示范,系统分析了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以及对作物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然后出现孔洞,最后破碎成小块,中间伴随着地膜变薄、变脆。巴州棉花降解地膜出现碎裂期的时间较阿克苏提前4 d,喀什玉米出现大裂期的时间较和田地区提前7 d;但同一作物不同地区之间降解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处于诱导期之前,除巴州棉花降解地膜膜下5 cm的平均土温低于PE地膜外,四地州棉花和玉米降解地膜膜下5 cm和10 cm的土壤温湿度均高于PE地膜,但两种地膜的土壤温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作物收获期和播种前土壤养分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巴州和阿克苏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的棉花产量分别较PE地膜提高8.33%和6.48%,喀什与和田地区玉米分别较PE地膜提高3.67%和14.97%,但两种地膜的作物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良好,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与PE地膜相当,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PE地膜应用于南疆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对作物和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玉米上进行了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在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以及玉米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在生产上应用。此外,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作物生长后期开始降解,降解膜先裂缝,后变成小碎片,最终变成末状,不会产生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