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张掖市甘州区对春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与常规栽培方法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模式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利于大面积推广高密度玉米品种、培肥地力、省工省时、保护环境、机械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玉米“一穴多株”栽培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月英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3):73+79-73,79
对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模式与常规种植方法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模式不仅增产显著,且利于推广高密度玉米品种、机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时、保护环境、培肥地力,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模式是现阶段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途径,作为一项高产栽培技术,它改变了传统一穴一株的玉米单株种植模式,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相互竞争的特性,在一穴里种植三株以上玉米,最多不超过五株玉米,是把多株玉米变成一株玉米生长,实现玉米高产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是玉米种植的第三次革命。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玉米行距和株距,充分发挥每株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群体效应,把玉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一穴多株的栽培模式是指在一穴中栽植两株及两株以上玉米,在不减少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密度,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它与传统的一穴多株的种植方式相比,具有抗根倒性强、亩株数增多的优势。元氏县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适宜一穴多株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和适宜种植密度,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套平原灌区玉米种植模式传统单一和再增产潜力较大等实际问题,于2018年在五原县进行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一穴双株、一穴3株、无膜浅埋滴灌绿色种植、超高产种植和割苗种植5种种植模式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无膜浅埋滴灌绿色种植模式下,玉米株高表现良好;一穴双株和超高产种植下,玉米植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及果穗性状表现最好。在产量方面,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其他模式相比,分别增产22.7%、37.4%、28.8%和15.9%。综上所述,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可作为河套灌区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米薯套作是在垄台上栽土豆,垄沟里种玉米、隔行穴种、一穴多株的新式立体栽培模式。土豆是全面积种植,玉米虽然隔行种植,但一穴多株,单位面积株数不减,效益实际上一亩顶二亩,一年顶二年,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7.
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比一穴单株种植的玉米单产高,高出的产量范围为333.3~1 428.6 kg/hm2,高出的百分比范围为3.4%~42.4%。对于一穴双株玉米种植模式,在7.50万~9.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即行距为70 cm×70 cm,穴距为32 cm时,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单产达到最高值11 285.7 kg/hm2。  相似文献   

8.
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同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增加了玉米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要想发挥出该项技术的优势一定要注意做好其他相关工作,也就是合理调配肥水管理。如果不能做好这些工作,不但玉米产量不会增加,还会造成减产。本文结合该项技术的这一特点,对玉米"一穴多株"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玉米一埯多株技术是国家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单株种植模式,使一穴里种植3株以上玉米。行距0.9~1.1m,穴距0.36~0.6m,每穴株数3~8株,亩留苗6000株以上。据统计此种种植模式产量增幅在25%~50%。1边行优势扩大了行距,增加了通透性,提高了光、热、水、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喜光喜温,行间光照充足与否,空气流动性好坏是影响玉米光合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讨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群体生物性状、果穗性状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密度为7000株/亩的处理可少量增加玉米生育时期各项指标,但改变密度无法改变生育时期节点与生育时长等与品种相关的因素;可以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避免因增加密度而发生病虫害并造成作物减产的隐患;在大多数果穗性状上具备增产优势;具备相当的增产效果,较产量最少的处理增加了29.04%。故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合理密植确实能起到优化生育时期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但是若密度过小或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通过研究探索实现玉米高产的新途径,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选择适宜引黄高扬程灌区耐密植玉米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减穴增株种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500~1 800 m的引黄高扬程灌区,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玉米宽窄行、减穴增株种植,每穴播种2~4株较常规单株种植平均增产1 181.82~3 939.39 kg/hm2,增产率7.2%~24.8%。一穴2株种植,种植密度为88 050株/hm2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百粒重达最高,分别为580.7粒、36.3 g;一穴4株种植,种植密度为106 2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为19 848.48 kg/hm2。综合来看,采用减穴增株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选择适宜引黄高扬程灌区耐密植玉米品种的基础上,研究减穴增株种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500~1800m的引黄高扬程灌区,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玉米宽窄行、减穴增株种植,每穴播种2~4株,较常规等行距、单株种植,平均增产1185~3930kg/hm2,增产率7.4~24.8%。一穴2株种植,种植密度为88050株/hm2时,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百粒重达最高为580.7粒、36.3g;一穴4株种植,种植密度为106200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为19848kg/hm2,增产率24.8%。改进种植方式,提高种植密度,采用减穴增株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穴多株”又称“一埯多株”,是采用专用机械播种,改传统一穴单株成行种植形式为一穴多株成行种植形式。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一穴多株”种植形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杭锦旗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实践经验,阐述了该项技术的核心,只要对玉米的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种子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料要求和综合田间技术管理。"一穴双株"技术主要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使作物对光能、热能吸收达到最佳效果,提高通风效果,增加授粉率,改善农作物小范围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为其群体优势增产奠定基础,提高农作物产量。最终实现玉米高产增产,提提升农民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15.
正2016-2017年在我旗推广应用玉米一穴双株绿色增产技术,核心技术可概括为"一改、一增、一扩、一减、一控、两提高"。即改单株种植为一穴双株种植;选用耐密品种大幅度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亩种植密度达到6000株以上,较玉米常规种植亩增加1500株左右;扩大玉米行距,改善玉米通风透光状况,实现群体密而不蔽;减少地膜使用量;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一、玉米生产及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最大的夏玉米品种之一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在7.5万~10.5万株/hm2的高密度种植下,采用每穴单株对称、单株三角留苗和双株三角留苗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植株和籽粒干物质积累、穗部等性状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结果筛选出7.5万株/hm2的双株三角留苗新模式下栽培产量最高,为夏玉米创新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村民王广亮按照河北福路特农业技术开发公司专利技术的"一埯多株"方法种植夏玉米、追施穗肥又有所创新、获得较高产量为例,介绍了"一埯多株"栽培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增产的原因,并对王广亮种植夏玉米与当地常规种植的效益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一埯多株"栽培技术的统一种植、技术到位和追肥机械改进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社旗县2013-2015年玉米"行穴植"新技术模式的增产实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证明新技术模式比"行株植"传统种植模式亩增产124.42~200 kg,平均亩增产162.79 kg。"行穴植"新技术模式大幅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穴播、扩大行距、株距,增加了种植密度,改善了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了边行生长优势和玉米植株参比生长的特性,为玉米增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简介了玉米增株减穴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增株减穴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关键技术、模式规格、品种要求、田间管理等,为玉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玉米耕作面积趋于饱和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单产,是玉米种植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玉米一窝双株栽培,是在常规单株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拉开栽培行距,每穴栽植两株玉米,以密植达到增产目的的种植技术。玉米亩种植密度在5500以上时,宜推广宽等行单株栽培方式;667m2种植密度在5500以下(含5500株)时,宜推广宽等行、宽窄行双株栽培方式,可以获得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