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5.
6.
王建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1):30-32
通过对21头产后9个月未孕母牛进行催奶处理,结果表明:母牛平均产奶量由处理前的(9.66±2.58)kg/d增加到处理后的(12.0±3.7)kg/d,平均每头增加2.43 kg/d,检查(P<0.05)差异显著;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为71%。 相似文献
7.
8.
淮北地区育龄母牛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及其与繁殖机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淮北地区育龄母牛血清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实测。结果如下:血清铁、锌、锰、铜、碘、硒、钴和钼浓度(ppm)分别为2.5113±0.5371、0.9338±0.2208、0、0189±0.0134、0.8194±0.2455、0.0391±0.0205、0.0207±0.0096,0.0119±0.0114和0.0118±0.0069。据此、初步推断:淮北地区育龄母牛铁、钴和钼营养状况正常;铜营养状况基本正常;锰临界缺乏;轻度缺锌和硒;严重缺硒。牛的锌、锰、碘和硒营养状况与繁殖机能有关。因此,该地区母牛不同程度地缺锌、锰、磺和硒.可能是其繁殖机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母牛繁殖障碍是指其无法正常发情、成功受孕或者妊娠的现象,是母牛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往往会影响繁殖性能,导致繁殖率低下或延长产犊间隔,且泌乳量也会急剧减少,甚至导致其只能被淘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对母牛发生繁殖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并总结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国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繁殖性状遗传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物模型并借助MT-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得到母牛的配妊时间与产犊间隔的遗传力分别为0.065和0.047;母牛配妊时间、产犊间隔与305d产奶量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17和0.15,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5;配妊时间与产犊间隔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27,遗传相关系数为0.33。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母牛主要繁殖性状影响非常显著,母牛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母牛繁殖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从发情、排卵开始,经过配种、受精、受精卵附植及妊娠、分娩、泌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母牛扩群增量,影响牛场养殖经济效益。文章介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诱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选用8~14月龄母犊12头,分4组,分别饲喂不同量的棉籽饼,折日喂游离棉酚5.8克,3.9克,2.9克和0克;第二步选用成年母牛16头(其中12头怀孕),也分4组,折日喂游离棉酚5.1克,1.2克,0.56克和0克。试验116天,结果表明:母牛发情表现、雌二醇含量,卵巢和滤泡发育等均为正常,孕牛无一流产,产后犊牛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很多人越来越重视饮食的营养问题,而乳制品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要求牧场在饲养牛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以便满足越来越多的对乳制品的需求。以下本文主要就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母牛的繁殖过程包括一系列顺序协调的环节,从发情、排卵开始,经过配种、受精、受精卵附植及妊娠、分娩、泌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牛繁殖性能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生态环境、饲料营养、繁殖技术、疾病等都可影响繁殖力。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和破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繁殖。因此,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多,规模牛场出现忽视繁育母牛,重视肉牛育肥生产的情况,随即出现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下降,制约了养牛业健康快速发展,作者通过多年畜牧兽医一线工作经验,介绍了影响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原因,并总结归纳出提升繁殖母牛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