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径及截干高度对高阿丁枫实生苗枝条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月的高阿丁枫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套设计进行苗木地径及截干高度对枝条萌发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苗木地径极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枝条总长、有效枝条数和穗条产量;(2)截干高度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和有效枝条数;(3)促进苗木萌发枝条各指标的最佳地径和截干高度组合为地径D>6.50 mm,截干高度13 cm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8):60-63
以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干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截面处理对落叶松种子园母树枝条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对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的影响极显著,截干高度为3 m的树干平均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生长量均最大,其次是截干高度为2 m,截干高度为1 m的树干最小,在最佳A处理下,截干3 m的平均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分别为8.3簇、44.3条、43 cm和0.53 cm,分别是截干1 m的6.25倍、4.75倍、3.07倍和2.86倍;不同截面处理对萌枝长、萌枝条总数和枝基径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截面处理对树干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A处理(断面涂抹铅油处理)D处理(断面涂抹伤口愈合剂)C处理(断面涂抹铅油处理后,外包塑料布)B处理(用ABT生根粉处理后,外包塑料布),A处理的树干枝条萌发簇数、枝条总数、枝长和枝基径分别为8.3簇、44.3条、43 cm和0.53 cm,分别是B处理的2.78倍、12.09倍、2.92倍、1.62倍。本研究表明,截干高度3 m,断面涂抹铅油处理是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截干最佳处理方式,采用这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树干隐芽萌发。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初级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产种能力,改善种子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豆树截干时间和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豆树2年生容器苗进行截干促萌试验,分析截干时间和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干时间明显影响穗条长度和穗条直径。相对3月而言,11月和1月截干的植株穗条较长,直径明显较粗,2者对应长度和直径分别为44.79,44.28 cm和6.91,6.75 cm,均高出3月对应指标15%,且此2时间节点的穗条性状不存在明显差异;截干高度对穗条长度的影响亦较为显著,截干高度15 cm植株穗条最长,达44.58 cm,与截干高度5 cm处理所致穗条长度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长于截干高度30 cm的植株穗条。不同截干时间节点的截干高度对穗条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1月和1月,截干高度为15,30 cm的植株,萌发穗条数量显著多于截干高度为5 cm的植株;3月,则表现出截干高度愈高穗条长度愈长的现象。因此,在树液流动前,对红豆树进行截干较为理想;15 cm是较理想的截干高度,截干高度较高,对获得穗条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20株7 a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良单株为材料,研究不同截干高度对红锥萌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cm截干处理下,促萌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初始萌芽期最早,萌枝数、萌枝丛数、萌枝平均距地高都最高;红锥截干后的萌枝情况对光照的响应不显著;红锥截干可刺激主干上的隐芽萌发.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不同截干高度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穗条的影响,为枫香无性扩繁、采穗圃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的截干高度,分析其穗条数量、长度以及粗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单株穗条的数量越多,其平均长度越短、穗条越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处理间穗条的数量和粗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截干高度的不同可对枫香穗条的数量和粗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湖北省生产应用中,枫香截干高度以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7.
银杏截干对银杏叶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截干30cm时,叶产量可提高13%,并能增加长枝总长度和长枝数量,截干可提高黄酮含量17%-50%,银杏采收时间以9—10月为宜。  相似文献   

8.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米老排 Mytilaria laosensis 采穗圃营建技术,重点探究不同截干高度对 2 年生米老排无性系苗促萌效果的影响。试验共设置 3 种截干高度处理,即 20(T1)、30(T2)、40 cm(T3),采取主干和萌条 2 次截干法。结果表明:第一次截干后 T2 和 T3 的萌芽数和萌条数显著大于 T1,且 T3 > T2 > T1, T3 平均每株萌芽数和萌条数分别达 10.72 个和 4.17 条,但 T1 的萌条转化率最高;二次截干后,各处理间萌条数差异不显著。截干高度对萌条基径影响不显著,对二次截干后的萌条长度影响显著,但 T1 的萌条基径均最大,其萌条质量相对来说更优。两次截干后 T1 的单位萌条数均极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处理,其促萌效果最佳,且越靠近根部的萌条,其幼态化程度也越高,分化能力越强。综合来看,截干高度 20 cm更适合米老排的截干促萌。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稠李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钙等组分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都有所下降。综合分析认为蔗糖、硼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0.015%、0.015%最为适宜,此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1.
顶果树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顶果树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母株萌发枝条数量的影响,以及适宜插穗扦插生根的 IBA(吲哚丁酸)浓度和扦插时间。结果表明:采穗母株截干高度为20~30㎝时,萌发枝数更多,也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插穗;不同浓度的 IBA 对插穗的生根影响显著,其中以800~1000㎎/L 为适;扦插时间也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以3~7月扦插为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的青鲜素在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树上喷施,观测花椒萌芽期、测定花椒新梢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花椒树喷施青鲜素最适宜的浓度为1 000mg/L,对花椒新梢生长量影响不大,而对花椒萌芽期有明显延迟作用,为探索研究花椒萌芽期有效避开晚霜发生期、系统预防花椒晚霜冻害以启示和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柠条林人工更新和提高其利用率,文章对24年生灌木状柠条人工林进行0 cm、5 cm、10 cm 3种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1)柠条再生能力较强,第1次平茬后新生枝株高,冠幅迅速增长,且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生物效益显著.(2)离地面10 cm平茬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余2种处理.  相似文献   

14.
枇杷离体胚萌芽与丛生芽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枇杷胚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 了不同浓度的激素对胚芽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萌芽培养基1/2MS+6-BA2.0mg/L LAA0.5mg/L NAA0.0mg/L。同时也比较了时间对萌芽的影响。丛生芽诱导与增值以MS+6-BA2.0mg/L NAA0.2mg/L为较好培养基,并且高浓度的6-BA不利于无根苗健康生长,而NAA对此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交趾油楠是东南亚热带重要的优势珍贵用材树种,本文对交趾油楠的分布、用途、种子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引进交趾油楠种子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其种皮硬实导致发芽困难的问题,开展了播种催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皮或者60~70℃温水浸泡可以加速交趾油楠种子发芽时间,显著提高交趾油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整齐一致。文章对播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苗期管理和造林保存初期表现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以促进交趾油楠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甘肃有鼠李属植物14种2变种,绝大多数分布于全省天然林区;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甘肃鼠李属木本植物种类及分布。  相似文献   

18.
采用CEPA、GA3、PP333、B9等植物生长物质,以不同浓度处理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枝梢,比较药剂种类和处理浓度对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GA3(2 500 mg·L-1)对各供试树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3中对湿地松除外);试验1中,5 000 mg·L-1 PP333显著抑制马尾松枝和黑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2中,5 000 mg·L-1 PP333显著抑制湿地松和马尾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3中,5 000 mg·L-1 PP333+5 000 mg·L-1B9复合制剂显著抑制湿地松和火炬松枝梢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用"Y"型嗅觉仪测定微红梢斑螟成虫对松梢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处理组枝梢对微红梢斑螟成虫驱避效果明显;微红梢斑螟等松梢害虫危害率调查表明,处理枝梢的被害率也明显低于对照枝梢。  相似文献   

19.
Buckthorn (Rhamnus alaternus) was recently reported as a new host of Pseudomonas savastanoi. The main symptom on buckthorn is the formation of knots on stems, branches and occasionally on leaves. Knot formation and anatomical changes in host tissues induced by P. savastanoi were studied macroscopically and by light microscopy. Inoculation of buckthorn shoots with P. savastanoi initiated small green swellings that developed into normal size knots. The pathogen invades intercellular spaces of parenchyma tissues degrading cell walls and resulting in extensive cavities filled with bacterial cells. Many host cells contiguous to such cavities were plasmolysed and necrotic. Depending on the depth of the inoculation wound, parenchyma, cambium, ray parenchyma, and pith cells close to bacterial cavities enlarge and proliferate forming the fully grown knots. At later stages of knot development, the cambium appears dispersed in the knot and forms unoriented vascular tissues. Periderm surrounds bacterial cavities and outer layers of knots. These findings on buckthorn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to be caused by the same pathogen on ash, oleander and oliv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