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农机合作社在土地规模经营中的主要模式1.土地托管服务模式这是一种农户与农机合作社以托管合同的方式进行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其主旨是农机合作社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专业性和全面性的托管服务,实现对农作物提供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服务,农机合作社从农户的利润中收取一定机械作业费用。这类托管对象主要为企业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外出人员较多的村集体。将土地托管出去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不用改变土地承包性质,依然达到了规模经营的效果。托管后的土地大部分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汶上县农机局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课题,以开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订单作业服务为手段,通过培养壮大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农机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羊"。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农机合作社61家。2013年实现土地托管面积1.5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共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234.2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67.4万亩,订单面积166.8万亩,实现服务总收入7800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合作社主要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的供应和耕种收、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全程服务。近两年来,该合作社不断探索新的土地托管新模式。近日,合作社和引镇街道胡家寨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代表签约了1000亩土地的托管经营项目。此模式由310户农户将土地委托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农机合作社再同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达成协议,将1000亩土地经营权以入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土地托管?通俗地讲就是"你外出挣钱,我代你种田"。近年来在临汾市普遍出现的土地托管经营形式,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受益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种粮大户等托管方,按照农民的要求,对其责任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一种新型经营形式。通过土地托管,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  相似文献   

5.
土地托管这一新经营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了很多新成果。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土地托管机械作业流程及成本调查,作出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步伐.枣庄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转变服务方式.调整发展思路。探索承包、租赁、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也增强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内动力。以滕州市南沙河镇兴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土地托管模式进行剖析.以期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租用、入股、托管等方式扩大土地流转面积,鼓励合作社开展"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延伸产业链,创建合作服务品牌。目前,全市流转耕地达15 hm2以上的农机合作社198个,其中133 hm2以上的合作社80个,累计流转土地1.67万hm2,从总体上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粮食生产安全与农机化事业等多方共赢,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迅猛,成为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特别是2016年,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强化扶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指导力度,深入开展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万多个。其中,新推出了203个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承包经营、跨地区作业、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农户5700多万户。  相似文献   

9.
<正>一、鄄城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现状鄄城县人口80万人,耕地面积97万亩,农机合作社75家,社员1200人。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托管服务进行流转,合作社收取农民一定数额的作业费用,负责从种到收的全程农机作业。二是通过租赁经营进行流转,合作社从土地承包者手中以每亩800~120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截至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15万亩。鄄城县农机局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农机专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抚州市崇仁县丰粮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授予2016年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该社目前已拥有抚州市批处理量最大的稻谷烘干机,拥有大马力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手拖拉机及植保机械等数十台,采取"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及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作业范围覆盖了耕、种、收及喷药、烘  相似文献   

11.
左赟 《当代农机》2014,(10):40-41
<正>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合作社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增收渠道,增强服务功能,树立品牌意识,大胆开拓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的土地经营模式……这无疑概括了农机合作社建立、发展、壮大所要经历的历程。然而,在鄄城县有这样一家合作社,农机具维修是其成立之因,而后的经营与发展又与维修密切相关,合作社理事长牛存站表示,未来合作社还将在维修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这就是鄄城县存站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奠基合作社成立"其实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我们只是一个农机修理站。"  相似文献   

12.
正7月上旬,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路宿郑家村丰阳合作社8.67 hm~2的马铃薯全部收获完毕,450t新鲜马铃薯全部进入合作社里的冷风库进行保鲜贮存,除了完成欧美的订单合同外,剩余的马铃薯也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与此同时,莱州市维松农机合作社种出的400 t新鲜马铃薯全部通过订单农业在地头上就销售一空,且售价高于目前市场价的20%。合作经营分享产加销收益"与土地托管不同,我们带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每年合作社按当年产量给予分红,而且还参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淮安市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租用、入股、托管等方式扩大土地流转面积,鼓励合作社开展"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延伸产业链,创建合作服务品牌。目前,全市流转耕地300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已有198个,其中2000亩以上的合作社80个,累计流转土地25万亩,实现了合作社、农户、粮食生产安全、农机化事业等多方共赢,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亮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为积极开辟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新途径,近年来,巨野县农机部门以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载体,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要求,大力引导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式、全过程"一条龙"农机化作业服务,并不断探索农机化"土地托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基础条件,而创新机制能让生产参与者均增收,则是服务组织发展壮大的秘笈.河北省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构建"土地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率先应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建立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并在托管...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玉米是河南省安阳市主要农作物,其中小麦面积295万亩,玉米面积260万亩。截至2016年底,安阳市有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7个,其中部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13.72万亩,托管土地面积7.85万亩。农机合作社具有机械数量多、性能高、配套结构优良、大规模生产能力强等优势,通过推动"订单作业"、耕、种、收、运"一条龙"作业、"土地托管"等作业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土地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有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无棣县农机化服务组织达到130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30个,具备全程机械化能力的农机合作社26个,其中3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市农机合作示范社,农机合作社积极开展代耕代种、托管、土地流转等服务,逐渐摸索出耕、  相似文献   

18.
正高高瘦瘦的个子,黑黝黝的脸庞,虽然也是"时髦青年"的打扮,仍然遮不住他一身的"土气"。"俺就是个搞农机、种庄稼的人!"5月24日,"80后"农机合作社长张国峰站在自家新成立的"旺丰农机合作社跨区接待站"门口憨厚地笑着。按理说,"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每年都是由政府部门设立,服务"三夏"生产的。这小张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还是另有所图,非要搞个民间组织组建的全县第一家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淮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星级创建工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以土地托管经营服务为重点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该市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1淮安市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基本情况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393家,合作社社员3.5万人,拥有各类机具3.3万台套,机具总资产5.6亿元,覆盖农户近30万户。目前,全市直接参与土地流转经营的农机合作社达47  相似文献   

20.
马铮 《河北农机》2014,(3):27-29
<正>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又成功地流转了一块面积达100余亩的土地。合作社理事长宋涛介绍,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以托管、承包等方式成功流转了8万亩土地,合作社依托农机服务,实现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与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一样,湖北省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也日益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谁来种田"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