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6,(13)
正冬枣(Ziziphus jujuba cv.Dongzao)为枣树的一个栽培品种,别名冻枣、冰糖枣、雁过红、苹果枣。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其他果品相比,冬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  相似文献   

2.
<正>冬枣,又名苹果枣、冰糖枣,其成熟期较晚,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故名"冬枣"。冬枣表面光滑,绿白色,个大、皮薄而脆,细嫩多汁,酸甜可口,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尤其是Vc的含量可高达3~5 g/kg,所以,享有"鲜果之王"和"活维生素丸"的美誉。由于冬枣是鲜食品种,采收后常温下不经处理放置  相似文献   

3.
<正>冬枣,又名苹果枣、冰糖枣,其成熟期较晚,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故名"冬枣"。冬枣表面光滑,绿白色,个大、皮薄而脆,细嫩多汁,酸甜可口,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尤其是Vc的含量可高达3~5 g/kg,所以,享有"鲜果之王"和"活维生素丸"的美誉。由于冬枣是鲜食品种,采收后常温下不经处理放置  相似文献   

4.
2015年4月1日,记者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我国审定通过首个有关冬枣的国家标准,预计2015年五六月份发布实施,以后农户在种植、出售、交易冬枣时将会更为规范. 大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德全介绍,大荔县作为全国冬枣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30万亩,曾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中国枣乡"称号.但冬枣在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冬枣农户有时用药不规范等,导致冬枣质量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5.
推迟枣果采收,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鲜食枣品种中以冬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三种干燥处理中以微波干燥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当年生枝的冬枣(点红期)较多年生枝冬枣(全红期)保鲜期长,维生素C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以3种鲜食枣品种灵武长枣、冬枣、梨枣为试材,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梨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低于灵武长枣和冬枣,冬枣果实硬度明显低于灵武长枣和梨枣,苹果酸含量在3种枣品种的有机酸含量中占比均为最高;另外,柠檬酸、丁二酸、乙酸和酒石酸4种酸含量较高,但比例各有不同。灵武长枣和冬枣中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梨枣。灵武长枣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冬枣和梨枣。灵武长枣有机酸组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明显有别于冬枣和梨枣。  相似文献   

7.
冬枣又名苹果枣,为鼠李科枣属落叶果树,是普通枣中无刺枣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冬枣果中大,品质优良,青脆甜美,皮薄汁多肉细。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1.65%,总黄酮0.26%,烟酸0.87毫克,维生素B 0.1%毫克/千克,维生素B2 0.2毫克/千克,含维生素C最为丰富,是苹果的70倍,可称为“活维生素丸”。  相似文献   

8.
用沾化冬枣作原料烘制成的冬枣香酥片,色艳诱人、酥脆无渣、枣香浓郁、甜味绵长,是枣制品中之上品。可将贮藏与销售过程中不适于鲜食的等外枣果制成香酥片,从而获得增值。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冬枣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鲜枣维生素C含量丰富,不同成熟度的冬枣维生素C含量不同,其中以白熟期含量最高,每100 g鲜枣含有333.2 mg维生素C..由白熟期到全红期含量逐渐下降.冬枣采收以及贮藏过程中,无论室内自然放置还是0℃保存,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贮藏80 d后,保鲜剂处理的降幅最小,为47.06%,不打孔处理的降幅最大,为73.52%.  相似文献   

10.
冬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以VC含量最高,每百克鲜果肉中含量高达380mg,是苹果的80倍、柑桔的16倍、猕猴桃的8倍,是“天然VC丸”,营养价值居百果之首,所以,近年冬枣价格相对较高。随着冬枣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多枣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冬枣在浙东地区的种植和推广,浙东农户陆续利用"沾化冬枣"、"山西大雪枣"、"美人指"、"胎里红"等冬枣品种,对本地的"义乌大枣"进行高接改造,或直接种植。其中"沾化冬枣"表现出适应性较好,高接成活率高,6~8年生"沾化冬枣"产量可达1000kg/667m2以上。由于浙东地区冬枣花期易受阴雨影响,果实生长期易受高温干旱、台风及长期降雨的影响,使缩果病、裂果病发生严重,易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保花保果,尽量避免冬枣园湿度过大,控制冬枣园果实生长期的土壤含水率和变动比率,加强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发展冬枣产业,常年种植面积666.67 hm2左右。在冬枣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主要有枣锈病、枣疯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枣焦叶病、枣尺以及枣龟蜡蚧等,这些病虫害给冬枣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成为扶沟县冬枣产业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控制病虫害的危害,需要在了解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综合防治技术。基于此,重点介绍了冬枣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冬枣面积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各种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冬枣生产安全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冬枣常发生的病害有斑点落叶病、干腐病、缩果病、枣锈病、炭疽病等;虫害有枣尺蠖、枣芽象甲、枣瘿蚊、枣粘虫、枣龟蜡蚧、黄斑蝽、黄刺蛾、红蜘蛛、桃小食心虫、蚜虫、棉铃虫等.  相似文献   

14.
<正> 冬枣在立冬前后即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成熟,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仍可品尝到甘甜可口的鲜枣。冬枣耐贮藏,易保鲜,丰富了元旦、春节的鲜果市场。 冬枣个大,平均果重40克,最大果重达80克。冬枣含糖量居各类果品之首,鲜枣含糖量在20%以上,干枣含糖量在60%~80%之间,维生素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60倍。冬枣枣果艳丽鲜红,食之甜脆味美,品质上乘,堪称枣中珍品。冬枣1996~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东、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冬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冬枣主产区枣果生理病害缩果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枣果一旦感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16.
采用TPS-2光合测定系统、OS-30P手持荧光仪和碳同位素技术测定了阿克苏市的5个枣品种—冬枣、灰枣、骏枣、临猗梨枣和赞皇大枣的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特征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研究了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般在12:00左右达到峰值,整个生长季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大小关系依次为:赞皇大枣>冬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2)5个品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节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排序为:冬枣>赞皇大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3)5个品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冬枣>赞皇大枣>临猗梨枣>骏枣>灰枣,骏枣和灰枣表现较高,赞皇大枣和临猗梨枣次之,冬枣最低;4)5个品种气孔导度均表现出"早晚高,午间低"的现象,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有所不同;5)5个品种净光合速率主要影响因子有所不同,但光合有效辐射和胞间CO2浓度均为各品种的主要影响因子;6)通过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冬枣的耐光性低于其他品种。综上所述,冬枣、赞皇大枣和临猗梨枣属于高光合、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品种,而骏枣和灰枣则为低光合、低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且具有较强耐光性的品种,更适宜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缺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了市售冬枣和设施灵武长枣果实中可溶性总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结果表明:供试的2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可溶性总糖、总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灵武长枣冬枣;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糖酸比和固酸比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银 《农村新技术》2011,(24):34-37
红枣(大枣)味美甘甜,含糖量居各类果品之首,还含有粗脂肪、粗蛋白质、矿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原、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维生素P)。维生素C含量超过一般水果,每100克鲜枣含维生素C高达300毫克。红枣是优良的滋补果品。红枣的加工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常供不应求。红枣加工更是枣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介绍8款红枣系列食品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高糖枣,又名桂式蜜枣,是枣制品中的精品,由于糖分含量高,故名高糖枣。高糖枣,是在枣的白熟期,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时期采收加工,所以该产品不仅糖分、果酸、矿质营养含量高,维生索C的含  相似文献   

20.
冬枣属于鲜食经济树种,能给果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冬枣树不但生产性能比较好,而且还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冬枣在生长过程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抗逆性也非常好。但是想要种植出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冬枣树,在培育当中就要严格筛选枣苗,并为冬枣提供更加适合的生长环境,以保证枣苗的种植质量,培养出优质高产的冬枣。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苗木培育、种植、土地施肥、浇水、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控和包装与运输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冬枣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了探究,并对冬枣的生产和管理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