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益生菌L.casei Zhang以2.0×10^7cfu/g的接种量接种在马乳中进行发酵,测定其发酵特性及28d贮藏期间人工消化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pH4.5)时,活菌数较接种时增加了1.11个对数单位。在28d贮藏期间,发酵马乳样品pH降低了0.35个单位,滴定酸度增加了16°T,活菌数保持在10^8cfu/g以上。贮藏28d后,发酵马乳样品中L.casei Zhang在pH2.5和2.0人工胃液消化3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100.6%和46.22%,又经人工肠液消化8h后,存活率分别降为74.83%和11.04%。L.casei Zhang保持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及较好的人工消化液耐受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西藏灵菇乳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菇乳是采用从西藏灵菇菌在牛乳中进行发酵而制成的新型发酵乳制品。灵菇菌是发现于西藏和高加索高原地区,原始菌呈白色至淡黄色的菜花状菌朵,但不同于覃类的食用真菌。它是以牛羊乳等乳类为生活基质,将牛乳酸化凝固,不仅口感颇佳而且民间流传其具有多种神奇功效,如: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治风湿、美容养颜、减肥等等。虽然灵菇乳在民间流传较广较神奇,但并无人对它的真正功效进行过系统的科学试验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西藏灵菇(Tibetan Kefir)是源自西藏雪原的特有珍稀菌种,也是我国独有的珍宝。由西藏灵菇制成的发酵乳对机体有保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某地农户饲养的绵羊大批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羊心脏、脾脏、小肠、肺脏、气管等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PCR检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病料中分离出一株溶血性曼氏杆菌,血清型为2型;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证明分离菌株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主要毒力基因lktA检测为阳性。该研究首次从西藏绵羊分离出溶血性曼氏杆菌,并研究了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目前研究深入、应用广泛的益生菌菌种,优良的发酵及贮藏性能是干酪乳杆菌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KDL22)的应用性能,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通过添加葡萄糖来提高菌株的发酵及贮藏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菌株L.casei shirota(LCS)相比,KDL22表现了较好的发酵性能,但贮藏性能较差;添加葡萄糖可以增加KDL22发酵过程产酸性能及活菌数。为KDL22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益生菌的应用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病毒西藏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病死藏鸡中分离到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新城疫病病毒(NDV),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毒对鸡具有致病性;分离毒株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为120h,EID50为10-8.44、IVPI为0.5、ICPI为0.6,均符合NDV弱毒株特征。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显示:各分离株的血凝解脱时间短,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符合NDV弱毒株的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西藏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90%;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同源性为81%。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112 G-K-Q-G-R-L117,具有NDV弱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DV西藏分离毒株遗传进化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缺氧环境下NDV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晓颖 《广东饲料》2019,28(4):29-31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5株菌,编号为DB-1、DB-2、DB-3、DB-4、DB-5。经16S r D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类型,并且对其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B-1、DB-4、DB-5鉴定为植物乳杆菌,DB-2和DB-3为棒状乳杆菌。通过测定3株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液的产酸、抑菌能力、活菌数及抗生素耐药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菌株DB-4。后期测定DB-4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2 h时活菌数达到最大值,为1.9×10~9CFU/mL,后期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5株菌,编号为DB-1、DB-2、DB-3、DB-4、DB-5。经16S r D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类型,并且对其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B-1、DB-4、DB-5鉴定为植物乳杆菌,DB-2和DB-3为棒状乳杆菌。通过测定3株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液的产酸、抑菌能力、活菌数及抗生素耐药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菌株DB-4。后期测定DB-4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2h时活菌数达到最大值,为1.9×10~9CFU/m L,后期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西藏鸡群中沙门氏菌流行情况,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分别在拉萨市5个县(区)共10个规模化养鸡场,选择发病雏鸡进行采集样品鉴定,结果所有鸡场均分离出沙门氏菌。采用Kirby-Baueer法对这些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所检测的21种药品中,除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外,沙门氏菌对其它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1.
猪流感(SI)是由猪流感病毒(SIV)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主要流行H 1和H 3亚型[2],H 9N 2等亚型也见报道[3]。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1],感染后会抑制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易导致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组易发生变异,猪又是产生重组病毒的“混合器”,如20世纪90年代在意大利猪体内就发现了禽与人流感病毒重组体[4],如果产生一种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新型流感病毒,将造成极大危害,故及时掌握猪流感流行情况及进行有效的防制,具有重要的兽医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本试验旨在对河北…  相似文献   

12.
7型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生化鉴定和PCR方法从湖北省部分地区高热症猪病料中分离鉴定了17株7型猪链球菌,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毒力基因分布及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化鉴定显示所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但经PCR鉴定为7型,测序结果经分析与已发表的7型序列同源性为100%。17株7型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0.0%为mrp+,11.8%为epf+,17.6%为sly+orf2+,29.4%fbps+,100.0%gdh+。通过对28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发现各分离株耐药性差别很大,但对阿莫西林和复方阿莫西林较为敏感(88.2%),对红霉素最为敏感(100.0%)。动物试验表明,编号为HB6、HB8、HB9的分离株致病性较强。通过对病猪和感染小鼠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各器官充血出血最为明显。总之,在以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的高热症诊断和治疗中,同样需要考虑混合或继发感染7型猪链球菌致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链球菌及其血清型流行情况,对2010-2012年从河北省各地区临床病死猪分离获得的32株链球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血清分型。结果表明,分离的链球菌以兰氏D群为主,占34.4%,其次为C群(18.8%)。利用PCR扩增猪链球菌的种特异性16SrRNA基因以及荚膜多糖cpslI、eps2J、cps7H和eps9H基因,对32株链球菌分离株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和分型。结果显示,属于猪链球菌的为16株,其中猪链球菌2型(SS2)为56.25%(9/16),SS7占6.25%(1/16),SS9占12.5%(2/16),其他血清型占25%(4/16)。  相似文献   

14.
藏灵菇是源自西藏雪原的特有珍稀菌种,可用作酸奶的发酵剂,发酵的酸奶含有大量有益菌,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保健功能,自1998年由西藏牧区传入内地以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藏灵菇的营养功能、发酵特性和增殖条件以及发酵制品的发展前景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10-1614
为了解国内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2012年从山东省发病的水貂肺内分离得到了22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基因分型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97%、87%、78%、81%,对头孢哌酮中敏率为87%,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68%。22株分离株可以分为G、B2种血清型,比例分别为82%、18%。  相似文献   

17.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l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呈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的TCID50为10^-4-19/0.1mL,能被轮状病毒阳性血清所中和;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接种2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黏膜变薄;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肠绒毛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A群轮状病毒,该研究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吉林省长春市张二路鹿场致鹿死亡病原菌,对分离出的1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扩增,并用NCBI blast及MEGA5.05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剖检死亡鹿肺脏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为O102型大肠杆菌,命名为Ed-102。在此基础上,为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对分离株完成运动性分析、生物被膜检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可以在LB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运动圈,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人工感染小鼠试验显示小鼠感染12 h后开始死亡,剖检小鼠肝脏、肺脏及脾脏有不同程度出血,其对小鼠的LD_(50)为1.20×10~7 CFU/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西诺沙星、萘啶酸及氯霉素高度耐药,仅对于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西藏那曲市申扎县牦牛腹泻的原因,本试验无菌采集11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对检测菌株的16Sr 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序列上传至Gen Bank进行比对,并使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结果表明,11份样品中共分离出5株菌株,在MAC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发现所有菌株均为阴性且两端钝圆的直杆菌;16Sr 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16Sr RNA序列同源性在90%以上,与大肠杆菌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5.2%以上;遗传进化树显示,XZ-1、XZ-5分离株与大肠杆菌AT125株、PAK/SA4株亲缘关系较近,XZ-2、XZ-3和XZ-4分离株与大肠杆菌RM13322株亲缘关系较近,经以上鉴定可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西藏那曲市羊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用药,本试验从那曲市采集羊新鲜无污染腹泻物92份,进行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粉红色的短杆菌,通过生化鉴定及23S rRNA的PCR检测得到26株羊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8.3%;其中25株符合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特性,致泻菌株分离率为2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得25株羊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24.0%;对羧苄西林、卡那霉素的耐药性次之,耐药率为8%;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四环素、米诺霉素等药物耐药率为4%;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极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用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_(TEM)基因检出率为100%,表明分离菌均含有相应的耐药基因。以上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市羊源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提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减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