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秋后桑园空闲期,以不同比例配方桑枝屑开展羊肚菌室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基料中添加35%-55%的桑枝屑作为基料出菌率高、整齐度好、综合效益高。同时菌料作为桑园有机肥料可以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7,(1):11-14
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蚕沙作为主要栽培基料,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配方。结果表明,桑枝屑、蚕沙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采用70%桑枝屑、12%的蚕沙和15.8%的麦麸作为主要基料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良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桑枝培育食用菌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蚕结束后,将剪伐的枝条粉碎成屑,培育花菇木耳等食用菌极好的基料。食用菌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是养蚕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很好途径。1桑枝培育食用菌有利条件1.1有效利用资源临安市有桑园面积26  相似文献   

4.
桑树因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大面积种植。为了使桑树在促进库区生态恢复的同时发挥提升传统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分析桑枝营养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将养蚕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粉碎后作为基料,用于栽培食用菌秀珍菇和姬菇,并将菌渣制作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物中的粗蛋白、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达10.52%、51.43%,且各种营养成分均衡;用桑枝屑基料栽培的秀珍菇和姬菇的产量较稻草粉、棉籽壳基料分别提高87.2%、12.0%,85.9%、25.4%,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50.3、11.6,53.5、23.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比稻草粉基料降低37.2%;用含桑枝屑的食用菌菌渣制作的有机肥符合国家有机肥质量标准。预测整个三峡库区如果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每年可增加产值24.3~35.2亿元,初步认为建立的"桑枝-食用菌-有机肥"资源循环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三峡库区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技术概述:适合中高干成林桑园套种。利用桑园桑树取代传统竹荪栽培荫棚或遮阳网,桑枝就地粉碎作为竹荪培养料,形成“桑园-桑枝-食用菌-桑园”增收增肥增效栽培模式。采用桑枝生料栽培,缩短了培养基的堆沤过程,节省劳动量和劳动工时;利用遮阳网弥补桑园因采叶后郁蔽度较低的问题,使其满足竹荪生长发育的场所要求;采用桑枝屑作竹荪的主要培养基料,使废弃的桑枝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将竹荪直接套种在桑园中,培养基在为竹荪生长繁育提供营养之后,其残存料是桑园良好的有机肥,可大大改善桑园肥力。一种在叶用桑园中简易套种桑枝竹荪的栽培方法(ZL 2014 1 0007874.X)于2015年11月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6.
依据桑树栽植密度和桑园管理水平(好、中、差),从我国10个蚕桑主产省选择有代表性的桑园采集32个桑枝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测算出单位面积桑园的桑枝产量,结果表明,杂交桑为74.40 t/hm2、春伐湖桑为17.07 t/hm2、夏伐湖桑为10.52 t/hm2、果桑为4.73 t/hm2,为我国桑枝产量预测提供了实验数据和技术方法。同时,对桑枝屑和栎木屑的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桑枝屑营养成分与栎木屑相近,为桑枝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方的桑枝培养基生产灵芝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年产废弃桑枝300多万t,具有开发桑枝食用菌的巨大潜力。以桑枝屑为栽培灵芝的主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8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粉1%、红糖1%为栽培灵芝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利用桑枝作为培养基栽培灵芝,对开发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开辟蚕桑综合利用新途径,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我们利用夏伐桑枝屑配以蚕沙栽培食用菌,首先进行了平菇配方的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桑枝木屑:夏伐鲜桑枝用伐条机截成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桑枝屑还田对桑芽功能成分的影响,将丰田5号作为试验对象,以覆盖桑枝屑(M1)和覆盖桑枝屑旋耕(M2)为处理,以未覆盖桑枝屑未旋耕(CK1)为空白对照,以未覆盖桑枝屑旋耕(CK2)为旋耕对照,研究其对桑芽中总酚、总黄酮、多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酚类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覆盖桑枝屑处理60d后桑芽总...  相似文献   

10.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一大副产物,全国年产桑枝可达1 200万t,桑枝屑与杂木屑成分相近,作为香菇生产基料开发,既是发展蚕桑产业的需要,也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桑枝特点、桑枝栽培香菇试验及栽培技术方面阐述了桑枝栽培香菇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桑枝栽培香菇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利用广西来源丰富的桑枝资源培育高档大杯蕈的可行性。研究以桑枝为主原料基料栽培配方进行对比,比较不同配比的桑枝粉作为碳源对大杯蕈产鲜菇总量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果以80%桑枝为主基料的生物学转化率与以98%棉籽壳为主基料的生物学转化率差异相当,但其生物学转化率,单位的物料成本比棉籽壳为主基料的低58.7%。因此,以广西来源丰富的桑枝为主原料基料栽培大杯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桑枝小规模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利用剪伐后的桑枝,经过机械加工成桑枝屑后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及其生理特性要求,利用桑枝屑结合其他成分材料栽培桑枝屑食用菌,其中消毒灭菌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好食用菌品种及品种的搭配,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而增加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食用菌营养材料的配方筛选后,选定其中一组进行30万袋的小规模种植试验,以观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栽培的30万袋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平均每袋产菇0.6834公斤、产值3.4元。  相似文献   

13.
如皋市利用桑枝屑栽白背毛木耳不仅毛木耳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而且毛木耳品质也得到有效提升,摸索出桑枝屑栽培白背毛木耳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桐乡市是浙江省蚕桑主产区,年发种量、产茧量一直位居全省首位。蚕桑产业是桐乡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目前,该市年饲养蚕种稳定在25万张左右,全市桑园面积8333 hm2。据统计,桑园年均生产桑枝条鲜重约800 kg/667 m2,年可产鲜桑枝10万t。在传统经济中,桑枝作为燃料,经济效益甚微;随着农村液化气、沼气的普及,以柴禾作燃料逐步减少,众多的桑枝也逐渐成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利用桑枝、树枝栽培食用菌,是解决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一直以来,我市的食用菌生产品种、生产量仅限于供应本地市场为主,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循环利用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5.
<正>横县是桑蚕大县,有桑园19万多亩,每年桑园夏伐、冬伐都产生大量的桑枝,这些修剪出来的桑枝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桑园清洁,给病虫越冬提供庇护。横县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发展桑枝种植食用菌,为桑枝回收利用闯出了新路。在位于马岭镇双平村的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笔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着桑枝的车辆正在等待着排队过磅、卸车,这些车辆有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甚至还有牛车。公司的料场堆满了桑枝,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地粉碎桑枝,制作菌包。在公司的财务部,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废弃的桑枝资源以及扩充食用菌产业的原材料来源,进行了以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的实用技术研究。栽培基质配方中桑枝基料的质量分数为75%~80%,且桑枝基料中桑枝段的比率为1/3时有利于毛木耳的生长,生长速度可达1.96~2.69 mm/d。菌种瓶或菌袋装满培养基质后121℃高压灭菌2 h以上,或者100℃常压灭菌12 h,或100℃2次间歇灭菌(8 h/次),均可有效避免污染。在广东地区从5月开始出耳第1潮,至11月份可连续出耳多达15潮次,其中夏季是主要的出耳期,生物学效率可达80%以上;采用吊袋叉状口出耳、吊袋V型口出耳和站立出耳的出耳方式,毛木耳长势好,产量较高,不宜采用卧式一端或者两端开口的出耳方式。毛木耳生产期的产量呈现出前期和后期产量低,中期产量高的态势,后期产量低与受腐烂病、蚂蚁等病虫害的危害有关。试验结果表明,蚕区利用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特别是在夏季采用合适的出耳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枝、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的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的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的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的弱枝所废弃的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只为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而且对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一般作为柴火处理,经济价值极低。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枝条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报道了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桑枝屑替代部分栽培料培养平菇获得了成功,其发菌情况、子实体生长和平菇产量等与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的基本相同,生物转化率达76.8%,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平菇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高效利用蚕桑资源,以桑叶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皮为原料,提取果胶并制备纳米级纤维素晶须。研究表明,用0.10mol/L盐酸提取桑枝皮中的果胶,得率最高可达30.1%±1.2%,红外光谱图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糖醛酸,且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可提取不同酯化度的果胶;经碱煮后的桑枝皮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再经硫酸水解制备获得长约400 nm、直径约20 nm的纤维素晶须。将桑枝皮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废弃蚕丝的溶液相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因桑枝皮纤维素晶须与丝素蛋白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故复合膜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5.79MPa和2.10 GPa。初步认为,利用桑枝皮提取果胶和制备纳米纤维素晶须,可以作为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与增加桑园产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