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利用高保真PCR法,分别扩增了牛乳腺β-酪蛋白基因的1.8和1.1 kb的5′和3′调控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入TA载体。经PCR验证后测序,用NCBI Blast软件分析表明其克隆片断与奶牛β-酪蛋白基因相应区域同源性分别为97.0%和99.0%,表明成功克隆了酪蛋白基因5′和3′的调控区。然后利用DNA重组技术依次亚克隆入改造过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切除CMV启动子),构建成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验证等表明,成功构建了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牛乳总蛋白中酪蛋白约占80%,其中36%是β-酪蛋白。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是β-酪蛋白遗传变体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A2β-酪蛋白为天然原型。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消化酶解后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肽,来源于A1β-酪蛋白的BCM-7可能与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消化功能紊乱等人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A2β-酪蛋白酶解后产生的BCM-7要比A1β-酪蛋白少甚至不会产生β-酪啡肽-7(BCM-7)。β-酪蛋白基因多态性受常染色体上共显性基因控制,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电聚焦电泳(IEF)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SCP-PCR)等。文章对β-酪蛋白遗传变体A2β-酪蛋白功能特点、遗传学特点及A2β-酪蛋白基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A<...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通过凝乳酶酶解牛乳得到乳源糖巨肽(CGMP),利用CGMP对三氯乙酸的耐受差异,实现CGMP的分离与纯化。利用β-酪蛋白在低温低酸条件下容易游离的特性,从凝乳酶酶解后的酪蛋白中分离出β-酪蛋白。[方法]鲜牛乳经过脱脂后,加入适量凝乳酶在35℃条件下充分酶解,酶解后样品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和沉淀。在上清液中加入三氯乙酸实现CGMP的除杂和沉淀,得到固体CGM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纯度;沉淀经过碱性复溶降低温度后,在全程低温条件下调节pH值到3.5,低温离心取上层清液,升温至35℃,再次常温离心后得到β-酪蛋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纯度。[结果]当TCA浓度达到10%时,溶液中CGMP全部析出。收集分离纯化后的CGMP固体,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GMP纯度为80%~90%。在低温低酸性条件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β-酪蛋白,纯度为85%~90%。 相似文献
9.
10.
牛乳中酪蛋白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鲜乳高速离心分离得到酪蛋白。并以分离得到的酪蛋白为原料,从流变学特性、粒径、Zeta电位和透光度等几个指标研究了其在不同pH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5.0~7.0范围内,Zeta电势值(绝对值)、电导率值和粘度都是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酪蛋白胶粒的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5.8和6.2时最小。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酪蛋白溶液在pH6.2到pH6.6时最稳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现象与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茶多酚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选用茶多酚中活性较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接枝αs1-酪蛋白。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αs1-酪蛋白构象变化,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免疫印迹实验分析αs1-酪蛋白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EGC、EGCG均对αs1-酪蛋白内部荧光有猝灭作用,对αs1-酪蛋白的酪氨酸(tyrosine,Tyr)和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均有影响,αs1-酪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无规卷曲含量略有降低;α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其抗原性显著降低,EGCG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显著强于EGC。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加热对牛乳中β-乳球蛋白(β-L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β-LG的来源与特性
牛奶包含了下列蛋白质:酪蛋白(casein)、乳清蛋白(whey,其中包括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BSA)。β-LG是乳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8400kDa,存在于反刍动物及一些非反刍动物的乳汁中β-LG在60年前已被发现,但对于其生理及生物化学方面的功能尚未明确β-LG是牛奶中主要热敏感蛋白.主要由162个氨基酸所组成,并且在C106-C119及C66-C160的位置上有双硫键的键结,在C121位置上具有单一硫键。 相似文献
16.
本检测方法在已有检测方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柱温和梯度洗脱条件,提高A1 β-酪蛋白和A2 β-酪蛋白的分离效果,以便更好的分析乳制品中A1 β-酪蛋白和A2 β-酪蛋白的含量。本检测方法使用盐酸胍、二硫苏糖醇使β-酪蛋白变性,流动相选择B(乙腈),A(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速0.5 mL/min,梯度洗脱,柱温50℃,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214 nm检测。采用本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牛乳中的A1 β-酪蛋白和A2 β-酪蛋白,并且出峰时间稳定。A1 β-酪蛋白在0.16~1.65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5×106x-1.44×105,R2=0.9985,R=0.9992,回收率范围96.4%~105.0%,精密度小于2.0%;A2β-酪蛋白在0.34~3.35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16×106x-3.16×105,R2=0.9988,R=0.9994,三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97.... 相似文献
17.
18.
19.
奶牛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质性状为奶牛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乳蛋白量、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脂率等。乳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并将其应用于奶牛乳质性状的分子育种实践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针对乳质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就参与泌乳调控的乳质相关基因、脂肪合成与次生物质代谢通路,以及其他一些与乳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功能性单核苷酸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热加工方式对牛乳过敏原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免疫印迹方法分析不同加热条件下αs1-酪蛋白免疫原性的变化,进而通过8-苯胺-1-萘磺酸荧光探针和圆二色谱分
析其二级结构变化,初步揭示热处理调控过敏原αs1-酪蛋白抗原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在80 ℃、60 min,90 ℃、
10 min,90 ℃、60 min条件下热处理后,αs1-酪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低于未加热αs1-酪蛋白,在70 ℃、
20 min,80 ℃、20 min,90 ℃、20 min条件下热处理后,αs1-酪蛋白中无规卷曲含量显著增加,70~100 ℃加热
20 min条件下表面荧光强度最强,其他温度-时间条件下二级结构含量变化不显著;α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αs1-酪
蛋白的抗原性显著降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显示,在70~100 ℃加热20 min条件下,αs1-酪蛋白的抗原残留
量均较高,而免疫印迹方法显示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αs1-酪蛋白仍具有免疫反应特性,建议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揭
示热处理调控αs1-酪蛋白抗原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