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沙尘暴灾害研究中存在的多专题、多时相、多层次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共性问题,研究基于时空数据模型有效组织了近60a中国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数据,利用层架构模式设计了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地统计和空间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沙尘暴气象因子专题制图方法,通过瓦片式地图技术构建了沙尘暴大数据量高性能瓦片地图服务,综合应用WebGIS理论与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系统主要功能。典型应用案例分析表明,该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技术在提供沙尘暴灾害风险时空数据的高效管理服务和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方面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将区域城镇化差异分析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借助工具性软件Arcgis9.3和Geoda,对重庆市2004、2008和2012年3个时段的城镇化相对发达指数水平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知重庆市区域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针对结果,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县域为单位,借助ArcGIS 10.2操作系统和PSR模型,对山西省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土地利用的效益绩效和效率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显著,而公平绩效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分散。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异质冷点和异质热点区域4种类型,其中山西省的热点和冷点区域面积分布较小,稳定性相对异质区域较小。山西省85个县域土地利用绩效系统内部协调度呈现由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与山西省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形趋势相吻合。山西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自相关特点及土地利用绩效系统内部协调度特征在总体上相互协调,但局部区域也会出现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县域为单位,借助ArcGIS 10.2操作系统和PSR模型,对山西省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土地利用的效益绩效和效率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显著,而公平绩效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分散。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异质冷点和异质热点区域4种类型,其中山西省的热点和冷点区域面积分布较小,稳定性相对异质区域较小。山西省85个县域土地利用绩效系统内部协调度呈现由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与山西省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形趋势相吻合。山西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自相关特点及土地利用绩效系统内部协调度特征在总体上相互协调,但局部区域也会出现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准确探测耕地变化区域及热点演变趋势,提出了基于地类变更事件的区域变化热点探测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1996—2014年1:10 000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紧邻2年间地类变更碎片。基于变更碎片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技术进行局部变化热点探测,提取热点变化区域空间中心,建立空间中心转移模型,分析热点变化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996—2001年、2002—2008年汉南区耕地变化较平缓,存在个别变化热点区域,总体变化程度较均匀;2009—2014年耕地变化呈现集聚态,变化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汉南区东北部,全区耕地变化热点区域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且热点变化区域周围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心转移模型表明,汉南区整体耕地变化热点区域中心呈现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提出了基于地类变更事件的区域变化热点探测方法,实现了对于区域耕地热点变化区域的识别与挖掘,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由于建设用地增加而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的空间分布情况,以1987~2010年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未统计香港、澳门数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Getis-Ord Gi*系数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局来看,当距离阈值为500 km时,全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512。2从局部来看,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天津、河北、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高值显著聚集,属于热点区域,宁夏低值显著聚集,属于冷点区域。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探测,弥补了以往耕地变化研究重视数量分析而忽略空间关联性的缺陷,为全面认识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分析其空间异质性,为优化省域范围蔬菜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建立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评价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分高值区集中在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的部分地区,评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徐淮农区、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的部分地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级的地块分别占地块面积的9.79%、56.07%、32.00%、2.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相似的地区趋于空间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聚类区域分为3类不同区域.热点分析表明,适宜种植蔬菜的热点区域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和太湖农区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冷点区域分布在徐淮农区和沿海农区的部分地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决策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及蔬菜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8.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广西县域人均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与空间集聚同步发展和反向发展存在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变化的不同时期。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呈现点块状分布、出现热点组团区域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嵌入式数据库缓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较为常用的缓存替换算法,基于农业设备的嵌入式数据库这个特定应用领域,结合其特点提出了一种缓存块大小可变的缓冲管理结构和基于CLOCK替代策略的专用缓冲管理机制。详细阐述了该缓存管理器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5~2011年我国各个省域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依次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分析、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性,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水资源调度系统难以进行异步请求方式和兼容性的问题,提出采用Flex与瓦片地图引擎技术开发水资源调度系统的思路。介绍了Flex技术的应用架构和机制,分析了瓦片地图引擎的构造原理,构建了水资源调度系统的框架,设计了郑州市水资源调度系统的数据库模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以郑州市生态水系调度运行成果为基础,开发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调度运行软件系统。结果表明,Flex和瓦片地图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调度模块的可视化和网络平台化,为水资源调度的信息化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实地调查,研究探讨了该林区各种林分类型的害虫类群特点,以及森林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害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害虫科学管理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森林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管局10个林业局建立森林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过程。研究了区域框架结构及图层结构设计、投影及坐标一体化、数据模型、地图数据预处理、地图数据文件编码、文件索引等大区域森林地理空间数据库组织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将影响数据查询速度、森林生态系统空间分析变量和模型的选择、模型尺度转换及空间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类影响因子对城市生态进行单因素与综合分析;然后计算城市各级生态敏感性重心转移情况;最后对县域进行生态敏感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总体生态敏感性中的中心区域以中度敏感性为主,高度敏感性区域分布于山地、林地区域,其余各类敏感性全市均有分布;各级生态敏感性分布较为均匀,各级生态敏感性重心除不敏感区在东部区域外,其余生态敏感性重心均在城市地理重心周围;且各县域生态敏感性存在空间自相关的关系,热点区域为西南地区,冷点区域为城市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水稻单产时空变化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系统,该系统水稻生产能力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探测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收敛方法对1980-2014年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400多个县域水稻单产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莫兰(Moran)统计值考察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的时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对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做空间绝对β收敛检验,对H-H和L-L空间自相关区域进行空间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表明,1980-2014年系统整体水稻单产水平提升较大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水稻单产空间分布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县域水稻单产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相比于H-H自相关区域,L-L自相关区域水稻单产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个区域水稻单产收敛速度均大于整个区域平均速度。因此,在水稻单产H-H集聚区,应扩大水稻单产优势区影响半径,提升周边地区水稻单产水平,尽可能缩小H-H和L-L两个区域水稻单产的组内和组间差距,提升区域水稻生产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空间变异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异特性和分维特征。结果表明:在总体空间格局上,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热点区域在东北平原区积聚,东南沿海出现了新的冷点带,总体差异扩大;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增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日益显著;从不同方向的空间变异格局看,东南—西北方向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差异较小,而南—北方向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区域,利用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分析中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讨了2004~2013年四川省粮食单产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省粮食单产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2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Moran’s I指数的最小值为0.14,为空间正相关,表明21个市州的粮食单产空间上聚集,并且德阳、南充的粮食单产的"热点"效应逐渐扩散。3对影响因素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化肥施用量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化肥施用量是对粮食单产的最主要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耕地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使全国范围内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2002-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主产区的过量施肥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水稻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黄淮海地区、华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小麦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北部高原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片分布,玉米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集聚特征显著。2)水稻、小麦和玉米过量施肥程度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小麦集聚程度最强,水稻居中,玉米最弱。3)水稻过量施肥程度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小麦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间热周围冷",热点区域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玉米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格局由"南热北冷"转变为"东热西冷",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地理标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利用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等空间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地市州(林区)地理标志数量的分布较均匀,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表现有所不同,质检地理标志以及中药材、水果与坚果、茶产品、禽畜制成品、水产品类地理标志的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工商地理标志点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茶产品、豆制品与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点分散分布,具有双热点区域;蔬菜与菌类、水产品、畜禽制成品类地理标志点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区域;水果与坚果、中药材和粮食作物类地理标志点也呈集聚分布,但具有多个热点区域;区域的常住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区域地理标志数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控制着不同类型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湖北省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当有限。因此,湖北省应加强地理标志的利用,发挥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创收增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北京市SARS疫情空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是针对具有空间属性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解释,以便于辅助预测与调控的方法手段.SARS疾病的突然爆发与蔓延,为区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有效认识SARS疫情的空间过程,对于其防治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市公布的SARS病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相关性分析手段,试图分析出SARS的空间过程.结果发现,整个SARS的空间聚集状态存在两个转折点,即人群对疾病的恐慌并迁移引起的疫情扩散和对疫情采取有效防治策略、定点医院的成立后疾病的空间聚集,及后期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呈现零星发作状态而出现空间扩散趋势.新增病例的热点探测证实了空间聚集度的变化趋势,而以街道社区尺度进行的密切接触者的热点探测分析则表明:SARS的空间传播,最早应该是一级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二环内)随机分布状态,后随着人群的空间分布与流动,而出现与人群分布相关的热点区域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