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指出了杉木是我国南方的常见树种,用途广,经济效益大。但是长期单一的杉木栽种,会导致林木土壤肥力退化,生产力也随之下降。因此我国南方的一些国有林场已经开始在原有林木的基础上套种其他的树种,以调整土壤的结构,提高生产力。研究了杉木林下套种红锥的效果,通过分析套种红锥后林分生长量情况,得出了适合杉木套种红锥的最佳郁闭度和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对永安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按照3种保留密度(A450、B600、C750株·hm-2)进行择伐,2017年2月在A、B、C 3种保留密度林下分别套种825、675、525株·hm-2红锥,2021年12月对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套种后5 a,杉木和红锥生长量均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组合间杉木、红锥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杉木保留450株·hm-2套种红锥825株·hm-2形成的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最优,林分总蓄积量达445.08 m3·hm-2,其中35年生的杉木平均树高27.20 m、胸径31.77 cm、单株材积0.9398 m3,分别比对照提高13.66%、17.15%、51.13%。6年生红锥的平均树高7.08 m、胸径6.26 cm、冠幅3.52 m、材积0.0123 m3,达到红锥适宜区生长量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培育杉木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开展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套种红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林冠下套种红锥其造林成活率较高,造林成活率达90%~94%,而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套种红锥生长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中度抚育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6对套种的红锥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5.
6.
对红锥纯林造林与杉木林、马尾松林林下套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活率、保存率、地径与抽梢生长均有明显差异,以红锥纯林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林下套种次之,而杉木林下套种成活率、保存率最差。永安市妍岭林木种植试验场红锥容器苗纯林造林与林下混交套种均较成功,可在今后较大量引种红锥容器造林与林下套种,从而提高永安及周边地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广州市帽峰山18 a生米锥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米锥人工林林下植被表现出木本植物稀疏、垂直结构单一的特点。建议对该林分进行适当的结构管理,如适当的疏伐,借此促进林下植物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广西红锥天然林原生境自然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广西15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天然林县市的气候和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广西红锥天然林分布的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红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型;红锥天然林分布以赤红壤、红壤林地出现较多,土壤酸碱度为微酸性(pH 4.36~6.23)。根据对广西红锥天然林原生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广西红锥的现实生态位宽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广西红锥人工林生长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利用广西在不同时期栽培的红锥人工林的地理气候因子和生长因子,对其适应性、栽培管理水平、生长效果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在广西现人工种植范围内具有较强地适应性;同时红锥人工林栽培管理水平对林分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可以初步确定纬度、年均温、≥10℃积温、最热月均温是影响广西红锥人工林生长最主要自然、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以红锥嫩枝插穗为材料,用清水处理,研究红锥插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ABA、ZR、GA3等激素含量在扦插过程中基本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判别生根难易的IAA/ABA比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ZR/IAA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外部形态学观察结果,红锥插穗扦插后第21d开始生根,第60天生根基本结束,生根率达92.5%,说明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影响生根性状,红锥插穗自身的激素含量有利于生根,故红锥插穗生根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红椎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椎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常用阔叶材蒙古栎为对照试材,参照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D1666-87)与新西兰林业科学研究院标准,分别对其机械加工性能(刨削、砂光、钻孔、成型铣削、榫眼加工、车削、横截)进行全面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机械加工缺陷进行分类,并根据各自标准对各项性能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1)对于机械加工性能而言,西南桦和蒙古栎的车削性能分别为良和中,其他6项均属于优;而红椎木材的车削和榫眼加工2项性能为良,其他5项性能为优;2)红椎、西南桦和蒙古栎3种木材机械加工性能质量等级值分别为4.07,4.35和4.32,同属为优级;3)根据成型铣削试验结果,西南桦木材平行区域宜采用顺铣的加工方法,对角区和端面Ⅸ域采用逆铣;红椎对角区宜采用顺铣的加工方法,平行区和端面区域宜采用逆铣;蒙古栎的3个区域均可采用顺铣方式加工;4)红椎和西南桦木材经80目和120目砂纸先后砂光后,其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平均值要比经120目砂纸砂光2遍的小,其波动程度也要小,而蒙古栎的情况恰恰相反;蒙古栎经刨削[刨刀转速5 000 r·min-1,每英寸(2.54 cm)刀痕数40,加工厚度0.8 mm]处理后表面质量要优于经过砂光(先80后120目)后的表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树种与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南亚热带相同立地上,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33年生马尾松纯林(PCL)、红椎纯林(CCL)、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林(PCM)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5.38、196.40、144.59t/hm^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高于纯林,马尾松纯林显著高于红椎纯林。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的分配比例,乔木层分别为:53.70%、54.05%、33.02%;地被物层为:1.47%、2.06%、1.37%;土壤层为:44.83%、43.89%、65.61%。生态系统碳储量在不同层次分配比例排序,PCM、PCL都为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CCL为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7.94%~98.63%,地被物层仅占1.37%~2.0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