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张鑫生 《玉米科学》2006,14(Z1):69-70
军单8号玉米杂交种是由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原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1998年以自选系军8903为母本,外引系吉853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密的特点,在长春地区生育期129d,需≥10℃活动积温2650℃.d,属中晚熟品种。在2001~2003年吉林省玉米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超过对照品种6.4%~17.8%。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内单314是内蒙古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选系M5168为母本,自选系M34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需≥10℃活动积温2800℃.d以上。  相似文献   

3.
铁研919是以自选系铁0940为母本,自选系铁094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熟玉米单交种。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为高产稳产、多抗,两年区试比对照辽单565平均增产16.05%,2014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阜新、朝阳等地≥10℃活动积温2 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适宜种植密度57 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4.
九单48以自选系97108为母本,外引系81162为父本,于1995年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期124 d,需≥10℃积温2 550℃·d,属于中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特点,适宜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金振国  南元涛  魏国才 《玉米科学》2007,15(Z1):123-124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绥系SGY22为母本、自交系绥系SGy46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日数126 d,需≥10℃积温2 600℃.d,具有幼苗生长势强、苗期耐低温、耐旱能力强的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6.
玉米高淀粉品种达玉1号的选育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达玉1号以忻1302选系为母本,以异源自交系540为父本,于1994年育成.200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16 d(达州),需≥10℃积温2 400℃·d,属中熟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适宜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推广种植.子粒粗淀粉含量达77.2%,比高淀粉玉米的子粒淀粉含量指标(75%)高出2.2个百分点,是一个高淀粉专用加工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春玉米绥玉1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才 《玉米科学》2006,14(Z1):50-51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绥玉15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绥系606为母本,以自交系绥系704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期117d,需≥10℃积温2350℃.d,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8.
九单50以外引系099为母本,抗黄为父本,于1996年育成.该品种生育期118 d,需≥10℃积温2 400℃·d,属于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特点,适宜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导入Suwan1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试验选用地方常用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黄早四导入Suwan1种质选育的自交系5份,分别与选定测验种杂交。通过改良系与未改良系、改良杂交种与未改杂交种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良系生育期延后,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下降、单株产量提高,增产幅度在3.9%~43.5%。改良系与选定测验种的杂种优势表现:甸骨11A改良系与红玉米、红玉米改良系与甸骨11A、长3改良系与海014的产量对照优势显著高于相邻对照;红玉米改良系与C500、Mo17改良系与B73和444的产量对照优势为正,长3改良系与龙抗11,黄早四改良系与Mo17和8112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但与相邻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甸骨11A改良系与早大黄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并差异显著,其杂交种丝黑穗发病率25.3%。  相似文献   

10.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苏玉13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采用自选系274作母本,自选骨干系414的姐妹系A6作父本杂交育成.2000年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春播出苗至成熟约97~98 d,需≥10℃积温2 320℃·d,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宜江苏及东南玉米产区春播纯作或套作种植.一般露地直播以4月初开播为宜,也可在3月中旬育苗移栽或3月下旬地膜覆盖栽培,种植密度一般纯作以每公顷7.5万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