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菊云 《内陆水产》1997,22(7):26-27
牛蛙、美国青蛙从蝌蚪变态成幼蛙,生理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一是从完全依赖水中生活,靠鳃呼吸,变态成能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二是从完全摄食水中浮游生物饵料,变成只捕食有动态感的活体饵料,对静止不动的饵料不捕食。变态后幼蛙的这种生理生态变化,无疑给幼蛙养殖技术、饵类品种和饵料营养,饵料投喂方法及水陆养殖环境管理带来根本变化。从对变态幼蛙早期的实际词养管理的调查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不适幼蛙生理生态变化的问题,以致普遍产生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幼蛙生长缓慢,甚至大批死亡。对于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及产生原因,尚…  相似文献   

2.
衡阳县清平乡小井村老屋组,在区、乡办点干部的引导下,养殖牛蛙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蛙专业组。该组15户,57人,1992年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流水沟坑建池养蛙,总面积2000m^2,养殖种蛙240对、成蛙240只、幼蛙43000只,蝌蚪160300尾。10月底止,已出售蝌蚪15万尾、幼蛙4万只、种蛙155对,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蛙类在幼蛙期不易区分性别,但到成熟时,其第二性征就会明显显示出来,现将牛蛙与泽蛙的雌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我国1959年从日本、古巴等地引进。我们于1986年3月从本省汉寿县引进种蛙2对,在湘潭县东风水库利用525平方米场地,进行养殖,获得成功。至1987年底,两年共孵出蝌蚪32700尾,出售24200尾,培育幼蛙5800只,出售1400只;蝌蚪及幼蛙远销四川、福建、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6日—10月6日对人工养殖环境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非繁殖期,棘腹蛙幼蛙早于成蛙出来觅食,雄蛙早于雌蛙出来觅食;棘腹蛙摄食高峰期出现在19:00—20:00。在整个摄食过程中,棘腹蛙的行为可划分为静止、跳跃、转向、捕食、侵占、驱赶、打斗、爬行。棘腹蛙幼蛙与成蛙、雌性成蛙与雄性成蛙之间在摄食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幼蛙与成蛙之间在跳跃、转动、捕食、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年雌蛙与雄蛙之间在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一带,牛蛙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孵化,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时间大致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9月中旬以前变态的幼蛙,由于在温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等有利环境条件下生长,越冬前可以长到100~150克,到第二年年底即可长成体重350~400克的商品蛙。9月中旬以后变态的幼蛙,由于处在温度已经下降、适口饵料较少等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因而死亡率较高,少量能够越冬  相似文献   

7.
林创 《水产科技》1993,(1):19-22
为了进一步掌握美国青蛙蝌蚪和幼蛙的生长规律,以及在不同饲料条件下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情况,笔者从1990年3月起,对蝌蚪的生长变态与温度和密度的关系,以及幼蛙在不同饲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004年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建德西部山区开展了棘胸蛙模拟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养殖面积715米^2,当年培育幼蛙12.4万只,生产商品蛙7245千克,实现总产值78.6万元,总利润为34.8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到48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人工饲养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在不同人工模拟生态条件下,进行棘胸蛙幼、成蛙人工饲养环境条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美国青蛙的形态,生态、人工催产,孵化,幼蛙培育,成蛙养殖,配饵驯食及腐皮病,红腿病,气泡病的防治技术,结果:孵化密度4000-8000粒/m^2,48h出苗。幼蛙培育适宜密度为80-100只/m^2,幼蛙体重15g左右时,以活饵带动法或直接驯食法分3个阶段进行驯食。成蛙养殖密度以20-30只/m^2为宜。52m^2土池放养幼蛙1404只,经123天养殖,成蛙平均体重252g,每平方米蛙6.3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百蛙之王”。“本草纲目”记载;“石磷集诸阴于一体,食百虫而解毒”。具有清凉解毒、平肝降火等功效。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现将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5):43-44
6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饲养中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石蛙蝌蚪与幼蛙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6.1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 0.6~0.8 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3天后活…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蛙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建军 《内陆水产》1997,22(6):22-22
3.3日常管理蝌蚪以鳃呼吸,应经常刷洗网箱,保持网箱良好的透水性能,使箱内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蝌蚪变态期间宜向网箱内投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变态蝌蚪栖息,并设置食台,及时进行人工驯食。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期,一般每星期需要刷洗网衣1次。高温季节注意搭盖遮阳棚,适当加大网箱入水深度。越冬期间,网箱入水深度需1.2m左右,上搭厚实茅棚。如遇严寒冰冻,应经常敲开结冰或清除箱内冰块。变态后即将越冬的幼蛙,要加强饲养管理,多投喂小鱼、小虾、蚯蚓、蛆等活食,催肥体质越冬。3.4病害防治病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4.
龙建军 《内陆水产》1997,22(5):22-22,24
网箱养蛙,就是在适宜养蛙的水体里,设置一定规格的网箱,从事养蛙生产。养蛙品种为牛蛙或美国青蛙。这种养蛙方法1992年在湖南省湘乡市东山乡试验成功,经过4年多时间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每平方米产蛙由6.7kg提高到16.8kg,每公斤蛙生产成本从16元降低到10元,技术日趋成熟,效益不断提高。它不仅能立体利用池塘养鱼水面,而且对开发江河、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1养蛙网箱制作养蛙网箱一般采用聚乙烯渔捞布缝制,这种材料价格便宜,经久耐用。渔捞市规格采用3×2,网目为1.7—2.8mm。网箱规格一般为4m×3m×1.…  相似文献   

15.
舒妙安 《水利渔业》2000,20(4):12-13
介绍了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场址选择、蛙池建造、繁殖与孵化、蝌蚪及幼(成)蛙人工饲养等方面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文健 《淡水渔业》2001,31(5):18-19
棘腹蛙 (RanaboulengeriG櫣nther)是武陵山区一种常见而个体较大的食用蛙 ,味美 ,营养丰富 ,而且还是山区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保护、繁衍和开始这一山区的珍贵资源 ,进行棘腹蛙的人工繁殖、饲养。笔者从 1996年以来 ,先后对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用于性腺发育的实验材料来自人工养殖蛙池内的棘腹蛙 ,从幼蛙至成蛙共取材 10 3只 ,其中雌蛙 61只 ,雄蛙 4 2只 ,按性腺发育分批取材。取材时 ,先测量蛙体长和体重 ,再剖腹去除其他内脏 ,在不剥离性腺的情况下测量性腺的长度、宽…  相似文献   

17.
蛙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白内障病病原病因:病原为醋酸钙不动杆菌。症状:外观病蛙双眼有一层白膜覆盖,呈白内障状,但水晶体完好。后肢呈浅绿色,皮下肌肉呈黄绿色;解剖可见肝呈黑色、肿大,胆囊明显变大,胆汁淡绿,肠基本正常。流行及危害:多发于春末夏初时节,危害幼蛙和成蛙,...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辟牛蛙养殖新空间,探索稻田水产养殖新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我们于1995年6-10月,在本市雷岸乡雪岸村4组进行了“精鱼蛙共生技术探讨”的生产试验,现报导如下。1试验条件选择透风透光、水源便利、排灌通畅的长方形稻田667m2为试验田;中稻系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9-92”;蛙种为经驯食过的上年越冬幼蛙;鱼种为鲫鱼春片。用宽1.0m的60目聚乙烯网片制成防逃网。饵料以新鲜干蚕蛹为主;肥料为一般粪肥、化肥。2技术措施2.1稻田处理2.1.1夯实田埂,在田内开挖规格为0.70m×0.70m的“田”形鱼(蛙)沟,其中图为距田埂1.20m。鱼沟…  相似文献   

19.
在2个玻璃箱中,模拟自然界环境,分别观察棘胸蛙在越冬阶段摄食、发病、死亡情况及温度、水质等外界环境对其越冬的影响.试验历时107 d,结果表明:亲蛙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幼蛙不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养蛙技术     
我国的蛙类有190多种,目前供养殖和食用的主要有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古巴牛蛙和棘胸蛙等品种。前三种别名“田鸡”,即通常称谓青蛙;棘胸蛙,又名“山鸡”、“坑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