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水禽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观察记录到20种珍稀濒危水禽,隶属于6目7科13属。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水禽有1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有13种,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的有10种。4个调查区域中分布于乌兰诺尔地区的物种为最多,有18种,占总数的90%;呼伦沟地区的为最少,仅有7种,占总数的35%。12种为夏候鸟,8种为旅鸟,5月和9月分是迁徙高峰期。保护和管理好现存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是目前最好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另外,结合保护区野外调查资料,探讨了湿地生境退化对鹤类等珍稀水禽迁徙及繁殖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建立后湿地损失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减少的趋势;核心区内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保护作用较弱;与其周边区域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显著;鹤类等珍稀水禽种群数量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而迅速减少。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为活动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十分宝贵的资源。胡杨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作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干旱区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条件以及人类对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最终引起了胡杨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梳理了脆弱性分析研究现状,对其定义和分析框架进行了评述。重点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脆弱性进行分析,指出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市场因素等是造成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脆弱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尝试从制度安排、区位优势、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降低白水江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西荒漠戈壁自然保护区遥感试验研究和动态监测为背景,就干旱地带环境和资源特点,对保护区管理和建设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对策,可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内蒙古西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困难,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地区经济、城市工业等的发展又成为目前造成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就是一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7.
为遏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我国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出台标志着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在两次工程实施起到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以退耕还林典型项目区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CVM方法定量分析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受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哈巴湖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2584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预期均值是4820元/hm~2,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显著高于哈巴湖自然保护区。2)哈巴湖自然保护区95.8%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新一轮国家生态补偿标准,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71.7%的农户的生态补偿预期低于该标准。3)机会成本和家庭年收入是生态补偿预期的显著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越少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越高,反映出低收入农户期望得到更高的生态补偿。此外,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预期也越高。  相似文献   

8.
在阅海湖西岸建立了一条原位监测剖面,通过分析湖水与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动态相关性以及氘、氧同位素分布特征,解析阅海湖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和驱动力条件。结果表明:①阅海湖仅与近岸区浅层地下水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响应关系;②在近岸区,湖水补给地下水的作用过程在5 m深度范围内明显,当地下水埋深大于5 m时,湖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补给作用减弱;③人工补水形成的高水头是驱动湖水向近岸区浅层地下水转化的直接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民是受旅游影响的最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了解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影响的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之间的关系,是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以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421个农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影响的认知、旅游发展满意度以及支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成本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旅游获益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获益认知比成本认知对旅游满意度及制度的影响效应更大;农户旅游满意度对其旅游支持度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提高社区农户对旅游的满意度及支持度给出了几点建议,为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离子色谱(IC)分析水质。结果显示:F-、SO2-4和水中Na元素超标率较为严重,分别为60%、24%和28%。永久性自然水源中,Na元素和SO2-4浓度较高,超标率为100%。临时性自然水源中的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低于永久性自然水源,但F-超标率达80%,显著高于其他水源。除Mg和Fe元素外,改造水源大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与永久性自然水源相近。与遗弃水源相比较,除F-外,改造水源其他离子浓度均降低。总体上,[JP2]离子浓度的趋势为遗弃水源>[JP]自然水源≈改造水源。本研究表明,3种水源中,临时性水源水质F-含量过高,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注意除氟工作。改造水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为野生动物利用的重要水源。因此,改造水源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但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减少遗弃水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达里湖沉积剖面的粒度和元素组成,结合OSL年代序列,探讨了17.8-6.8 ka BP期间达里湖的水文环境变化。在17.8 ka BP,该剖面由冲洪积相转为湖相沉积,标志着达里湖水位显著升高,这是末次盛冰期结束后气温回升山地冰雪融水增多所导致的;但是,在13.5-13.1 ka BP和12.2-11.8 ka BP,湖水位明显下降,这大致对应着两次仙女木事件时的冷干气候;在11.8-6.8 ka BP湖泊水位再次升高,并于7.6-6.8 ka BP达到最高,这是进入全新世后东亚夏季风增强带来的较多降水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以扎鲁特旗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建立土地荒漠化数据库.结果表明: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率达28.88%.荒漠化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南、北部严重而中部较轻,农牧交错区比纯农区和纯牧区严重.地形地貌、松散的土质以及干旱多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条件,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人口剧增是间接原因,而管理失误才是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要遏制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人口,改革土地利用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中,农牧交错带聚落的形成、演变及分布格局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文中利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深度访谈资料、地名志及地方志等资料建立聚落数据库,基于个案分析,研究了内蒙古扎鲁特旗聚落格局与形成。研究发现:牧村小且稀疏,蒙古族居多;半农半牧村规模适中,分布不均,蒙汉杂居;农业村大且密集,汉族居多。聚落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即择优生成期(1932年前);缓慢增长期(1932~1949年);快速扩展期(1949~1980年);形成回落期(1980年后)。农牧交错带的聚落形成过程中,聚落类型、布局、景观在不断地变迁,对当地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农牧交错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聚落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生态保护过程中产生的扭曲影响效应进一步影响农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通过调研取证法、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在受偿意愿的表达中,表现为一定的抑制特征,与生态保护的扭曲效应有关。实证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的扭曲效应对农民的受偿意愿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主要表现是: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农民失地带来的收入减少及土地权益损失问题,在补偿分配中还存在不公平行为,这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生态保护的受偿意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林缘社区居民能源需求调查为依据,初步说明了林缘社区能源需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森林的依赖程度,进而对这种高依赖度的成因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动物岩画是内蒙古地区古代动物的图解,通过岩画中的动物群落结构对比,可以推测相同地域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动物分布情况,进而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奈曼旗1975,1985,1995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各类型沙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沙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40.33%,40.14%.近30年来,林地、耕地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由22827 hm2,207493 hm2增加到121375 hm2,331442 hm2.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南120 75l hm2减少到13 299hm2,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为:草地转化为耕地,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从沙地的空间格局特点来看,沙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以固定沙地的分布为主,在50%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沙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漠化程度指数由O.24下降到0.19,沙漠化过程正处于全面逆转期.沙漠化的逆转主要表现为沙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沙漠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草地和耕地向沙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蒙古6个代表性站点的春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APSIM-wheat模型在内蒙古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确定了10个春小麦品种的作物参数。结果表明:模拟春小麦的播种至出苗、开花和成熟各阶段天数与实测天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7d,0.8~4.1d和1.0~2.8d;模拟的10个春小麦品种中,地上部分生物量模拟与实测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2%~24%,10个品种产量的模拟与实测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为2%~26%,作物生育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的检验结果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APSIM模型对内蒙古地区春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具有较好的模拟结果,验证后的APSIM模型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以上结果为今后在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和适应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提。生态旅游作为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旅游方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推崇。本文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测度指标,对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探讨了其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4,1991年和2000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景观区划图,通过定量指标体系,分析了伊金霍洛旗1984-200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草地是当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土地面积的59.03%~69.33%.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年变化速率和动态度3个指标来看:1984-1991年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增幅为162.75%,下同)和乔木林地(114.70%)的快速增加,流动沙地(-37.11%)和草地(-8.30%)的减少为特点.1991-2000年,以林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增幅分别为-61.43%和-88.47%)大幅减少,流动沙地(102.28%)和草地(17.45%)大幅增加为特点.从空间稳定性看,草地(未变化比例为66.71%~77.05%,下同)和水体(50%左右)最稳定,耕地(基本在30%左右)次之,其他类型稳定性较差.草地和水体的空间位移较小,而建设用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及流动沙地的空间位移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