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长牦牛与生长黄牛体表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贴法对1~3岁的生长耗牛(刊和生长黄牛(C)体表面积(S)进行测定,同时称重(W),测体斜长(X1)、胸围(X2)和体高(X3),并对它们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耗牛及生长黄牛休表面积与上述各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此外,生长牦牛及生长黄牛W与X1、X2、X3亦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10头体重100—200kg的阉牦牛对其维持能量需要进行了40天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平均增重0.097kg,平均日增重0.002 4kg,证明生长牦牛MEm=458kJ/(kgW~(0.75)·日)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黄金分割法"对一世代肉乳兼用新品群牦牛初生到24月龄体重生长资料进行了Blogistic、Brody、Bertalanffy和Gomportz四种生长模型参数拟合.最后选定用Brody模型描述一定世代新品群牦牛体重生长发育最好.公、母牦牛体重生长模型分别为W=162.424(1-0.9067 e.)-0.2807 m和W=155.603(1-0.9547 e.).这些模型对指导牦牛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测定367头青海高原牦牛体尺、体重及生长发育规律。采用Mitscherlich、Bertalantty、Logistic和Gompertz4种非线性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Mitscherlich、Logistic、Bertalantty和Compertz模型均适宜拟合青海高原型牦牛的生长曲线,其中Bertalantty模型最好,青海高原型牦牛公牛生长曲线为Y=252. 6909(1-0. 5362e~(-0. 4331t))~3,拟合度为0. 9702,极限体重为252. 69kg,生长拐点为16. 32月龄,最大生长速度为48. 64g。青海高原型牦牛母牛生长曲线为Y=221. 7712(1-0. 5346e~(-0. 3881t))~3,极限体重为221. 77kg,生长拐点为18. 12月龄,最大生长速度为38. 25g,说明高原型牦牛存在体重小,生长速度慢,生长拐点早的特点。在放牧饲养条件下,加强拐点前后的饲养管理,可最大限度发挥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冯仰廉教授研制的闭路循环式面具,于1988年8月在青海省平坦的环湖草原草场(海拔3300米)对生长牦牛和生长黄牛不同运动速度下的能量需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牦牛以 V_1=1.0015±0.0113米/秒和 V_2=1.4978±0.0175米/秒行走时,能量消耗分别比静站时增加0.4603±0.0113和0.5615±0.0256Cal/kgm;生长黄牛以 V_1=0.9954±0.0066米/秒和 V_2=1.4979±0.0191米/秒行走时,能量消耗分别比静站时增加0.3539±0.0299和0.4182±0.0253Cal/kgm。经统计分析表明,两品种间及各运动水平间产热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指出,牦牛因其紧凑的体型结构而运动所耗能量要高于其他体大品种的牛。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川南山地黄牛及杂种后代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川南山地黄牛及其8种杂种后代的体重资料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川南山地黄牛及其8种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但Gompertz模型尤佳。成熟体重最大的是西杂牛313.2373 kg,最小的是本地黄牛166.1484 kg。引进的8个肉牛品种对本地黄牛都有改良效果,较好的有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红安格斯、德国黄牛、利木赞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冷季不同能量水平对生长期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8头生长期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全舍饲试验,分别饲喂3种能量水平等氮日粮,分别为能量1组(ME1,8.26 MJ/kg),能量2组(ME2,10.22 MJ/kg),能量3组(ME3,11.92 MJ/kg)。结果表明:ME2和ME3牦牛的体重较初始体重分别增加了3.68 kg、8.33 kg,而ME1牦牛体重有所降低,且3个能量组牦牛增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试验结束时,血清中胆固醇(TC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升高,血糖(GLU)和球蛋白(GLO)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3个能量组间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冷季舍饲牦牛饲喂能量水平为11.92 MJ/kg的饲粮可使牦牛月增重达到8.33 kg,且不会影响牦牛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大通牦牛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增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优势畜种--牦牛的种质特性,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为试验基点,探讨了在完全放牧条件下,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实际称重,采集循环血样,分析了血液17种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在分子标记层次,以欧洲15个普通牛品种的有关资料为参照,比较研究了大通牦牛群体、甘南牦牛群体和3头野牦牛的13种微卫星座位的变异,揭示了大通牦牛群体遗传结构,为开发利用牦牛遗传资源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一)牦牛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增长模型生长牦牛的体重增长规律受高寒牧区牧草营养物质四季供给极不平衡的影响,在体成熟前,表现出暖季体重快速增长,冷季体重又逐渐损失,最终呈现体重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的周期性规律.1头牦牛从出生后生长至37月龄,体重平均增长158.7 kg.但在经历的三个冷季,其体重损失达67.0 kg,占增重的42.2%.对3胎以上的3个连续年龄段的G1、G2和G3组生长牦牛(分别为初生~13月龄、13~25月龄和25~37月龄)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牛不同,生长牦牛从初生~37月龄,公牛与母畜间的体重未表现明显的差异.G1组牛从初生~11月龄,由于随母哺乳和生长发育较快的固有的生物学特性,体重一直保持增长,只是在13月龄断乳后的牧草极度匮乏期,才略下降0.5 kg.在一年3~4个月的暖季,G2、G3组牛体重分别增长68.9 kg、56.9 kg,日增重分别达561 g和463 g.在约8个月的冷季枯草期,两组牛体重损失基本相同,为33 kg.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生长牦牛暖季增重速度逐渐下降.因此,在高寒牧区应推广季节性畜牧业,将淘汰牦牛的屠宰、出售年龄提前到2.5~3.5岁.从出生至37月龄,牦牛体重增长有3个峰值,应采用3个数学模型组合表述这一生长期牦牛体重Y依月龄X变化的生长发育规律性Y1=8.012+13.543x-0.629x2适于描述初生~13月龄的生长曲线;13~25月龄和25~37月龄的生长曲线分别由Y2=-359.687+49.977x-1.249x2和Y3=-833.339+63.772x-1.019x2描述.回归系数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消化代谢及生长需要量。选择健康、出生日期接近、平均体重(60.44±4.59) kg的大通牦牛犊牛(公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平均体重73.61 kg,IS组)、中期屠宰组(平均体重81.96 kg,MS组)、末期屠宰组(平均体重96.53 kg,FS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所有牦牛犊牛均单栏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当犊牛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96.53 kg时进行消化代谢、气体代谢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和空腹体重显著增加(P<0.05)。2)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干物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IS组无机物、氮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MS组和FS组(P<0.05)。3)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总能、粪能、尿能和消化能显著增加(P<0.05),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IS组和MS组代谢能和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F...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选育的优质肉鸡新品系(W系)的体重和体尺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W系优质鸡的累积生长曲线大致呈"S"型,体尺性状早于体重达到生长速度高峰期及生长极限值,体重与胫长、胫围呈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了W系优质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指导W系生长发育性状的早期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40~90 kg牦牛犊牛硒的维持需要量及净生长需要量,为牦牛犊牛的饲养标准提供基础依据。选取(60±3)d日龄、身体健康、出生体重相近的35头公牦牛犊作为试验动物,分为起始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末期自由采食组(AL高饲喂水平组)、70%自由采食组(IR70中饲喂水平组)和40%自由采食组(IR40低饲喂水平组)。在试验开始时对BL组进行屠宰,平均体重为48 kg;在平均体重达到约64 kg时对M组进行屠宰;在AL组体重达到约88 kg时,从AL组、IR70组和IR40组各组随机选取5头犊牛进行屠宰。对样品进行处理并测定各组织中的硒含量,计算出试验期间硒的沉积量,根据硒沉积量与EBW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关系,分别建立牦牛犊牛硒元素生长需要量模型和维持需要量模型。结果表明,硒主要分布于牦牛犊牛的肌肉和内脏,分别占体内总硒量的47.43%和23.85%;硒的维持需要量=-0.162 7+0.832 2 DMI,硒的净生长需要量=0.096 6×EBW0.348 3。综上所述,40~90 kg牦牛犊牛硒的维持需要量为0.16 mg·d  相似文献   

12.
长白猪生长肥育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头长白猪从70日龄到190日龄,每隔15天测定体重和背膘厚,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猪生长肥育期的各个日龄体重间存在较大的相关(r≥0.54,P<0.01);(2)Logistic模型、Bertanlanffy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可拟合长白猪在生长肥育期的生长曲线(P<0.01),但Logistic模型(R2=0.995)优于其他模型(R2=0.994、0.988);(3)长白猪160日龄时的背膘厚度与体重的比值最小(0.110);160日龄前背膘厚的分化生长率小于1(0.213~0.931);长白猪190日龄时体重为117.78 kg、背膘厚为13.35 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青海牦牛、犏牛、黄牛的体尺数据,提出牦牛改良选育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在青海省海西州共测定了326头牛的体尺数据,按照品种和年龄分类,分别统计了各组体尺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与已报道的相关文献中相同年龄牦牛测定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自2012年以来,青海高原牦牛(2岁公)在体高、胸围和体重方面均有所增加;2柴达木福牛(3月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3柴达木黄牛(2岁母和成年母)虽然在体高和胸围方面与高原牦牛相近,但在体重方面显著优于高原牦牛;4犏牛(1岁母)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均优于高原牦牛(体重未参与比较)。[结论]杂交改良能够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和体重,但一定要控制规范性杂交方式和力度以保证不丢失品种固有的特点。建议在今后高原牦牛的遗传改良中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快品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牦牛、犏牛的生产效益,促进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高原牦牛肺泡组织结构特点与高原低氧的关系,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利用光镜、透射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高原牦牛单位面积内肺泡数(MAN)、单个肺泡平均面积(MSAA)、单位面积内总肺泡面积(TAA)与平原黄牛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高原牦牛肺泡隔厚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快慢羽太行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其体重和体尺指标及其相关性以及Logistic拟合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羽公鸡生长最快,其次为快羽公鸡,快羽和慢羽母鸡相似最低,其Logistic生长曲线分别为Y=1.760/(1+13.445e-0.034t)、Y=1.519/(1+14.066e-0.036t)、Y=1.377/(1+11.503e-0.031t)和Y=1.314/(1+10.286e-0.031t)。当快羽母鸡生长到77~79日龄体重达到0.698 kg左右,慢羽母鸡生长到74~76日龄体重达到0.657 kg左右,快羽公鸡生长到72~74日龄体重达到0.760 kg,慢羽公鸡生长到75~77日龄体重达到0.880 kg,此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6.
通城猪的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通城猪的生长、胴体、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通城猪生长速度缓慢,胴体品质较差,但具有优良的肉质。达75 kg体重日龄与出生至上市日增重两性状的相关程度最高,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5 P<0.01);胴体性状中以内脂率和板油率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0以上(P<0.01),其次是眼肌面积与腿臀肉骨率的相关;肉质性状各指标间相关较弱,相关系数大都在0.4以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牦牛、本地黄牛及犏牛内源性嘌呤衍生物每日每千克代谢体重(BW~(0.75))总排出量分别为134、163、138 μmol;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mmol/d)与可消化有机物食入量(DOMI,kg/d)线性相关[牦牛:PD=16.02 DOMI + 1.27 (R~2 = 0.75,P<0.001);本地黄牛:PD= 14.42 DOMI + 3.03 (R~2=0.89,P<0.001);犏牛:PD = 20.01 DOMI-0.71 (R~2=0.94,P<0.001)];牦牛皱胃连续注射酵母RNA测得牦牛吸收嘌呤在尿中的回收率为85%,则牦牛小肠吸收嘌呤(X, mmol/d)与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Y,mmol/d)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70~10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需要量。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试验,历时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选取21头体况良好、体重[(60.44±4.59) kg]相近的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3组试验犊牛均饲喂同种饲料自由采食,分别在平均体重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采集各组织样品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组织中常量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含量,并分析犊牛机体矿物质分布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对生长需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不断增加,肉重、内脏(含血液)重、皮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和脂肪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骨骼生长速度减慢,而肌肉生长速度呈增加的趋势;2)钾在肌肉中分布量最大,在脂肪中的含量较少;钠、镁在骨骼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镁少量分布于脂肪和毛中;3)牦牛犊牛生长后期的钠、钾、镁净生长需要量(NRG)预测公式分别为:NRG=1.0125×EBW-0.0807  相似文献   

19.
马学武 《养猪》2004,(3):17-20
在生猪生产中,科技进步的作用集中体现为生产水平的提高,衡量它的重要指标为生产周期和饲料报酬。在科学研究中,单项技术水平的测定,仍然以这两项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而在有些生产试验中往往以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作参照,说明所采用技术的现实水平。此文利用在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生猪生产试验数据,以生猪平均生长模式为基础,总体推断世纪之交我国生猪试验条件下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一是找出了生猪生长曲线为W=0.098S^4/3-0.665,S为生猪日龄,W为S时刻生猪体重(相关系数0.9730);二是选择了日增重与体重的关系函数为Y=22.8W^3/4 160.8,W为体重,Y为W体重下相应的日增重(相关系数0.9596)。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盐霉素添加剂对黄牛生长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盐霉素添加剂,饲喂基础日粮与对照组相同的试验组肉用黄牛,研究其对牛生长速度的影响和饲喂经济效益。每日添加剂用量,试验Ⅰ组为1.00g/100kg体重,试验Ⅱ组为1.40g/100kg体重,试验期为65天。结果表明:饲喂不同浓度的盐霉素添加剂对黄牛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使日增重速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2%和10.1%,而以1.40/100kg体重添加量的增重为最明显(P<0.05),饲喂该添加剂可提高黄牛饲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