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选用1日龄济宁百日鸡(纯种)母鸡800只、公鸡80只,分为地面散养和传统笼养2个试验组,对不同饲养方式下济宁百日鸡生产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济宁百日鸡育雏期(0~6周龄)雏鸡的体重增长迅速,育成期(7~18周龄)笼养公鸡的体重始终高于笼养母鸡体重。在22、32、42、52四个周龄,笼养组母鸡体重均高于散养组母鸡,散养母鸡的产蛋期饲料转化比和每个鸡蛋耗料量高于笼养母鸡。在整个产蛋期,济宁百日鸡笼养组蛋重都高于散养组。综上,笼养鸡具有低耗料及高产蛋性能的特点,但是笼养鸡的死亡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1育雏、育成期体重偏低原因:育雏育成期养殖密度太大,笔者建议双坡四阶梯四门笼(每单位笼5只)的饲养密度只有89只/米2;雏鸡料及育成期料营养偏低,各营养元素不均衡;育成期不做体重测量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1日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雏鸡生长的影响。试验将240只罗曼褐雏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含有四列鸡笼的育雏室内,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试验期28天。每隔7天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重。结果表明:上、下两层之间,下层试验鸡体重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离窗口近的试验鸡较离窗口远的体重明显较高,且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均能影响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15周龄244只育成期迪卡布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迪卡布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只鸡占笼面积为416.7、357.1、312.5、263.2cm~2时,育成期体重相应分别为1333.02、1269.29、1249.38、1145.59g;胫骨长度分别为95.2、94.8、94.3、94.0mm。由此说明,笼养密度显著影响育成期迪卡布蛋鸡的体重(P<0.01)。每只鸡占笼面积愈小,体重愈低。最大密度体重与最小密度体重相差187.43g,而胫骨长度组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用300只35日龄幼兔,研究"6,6,6四个不间断"饲养管理模式对兔生长性能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6,6四个不间断"模式饲养后,兔的生长性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死亡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鹌鹑生产性能、羽毛评分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 380只36周龄健康的朝鲜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笼)。A、B、C、D组每个重复(笼)鹌鹑的饲养量分别为65、60、55和50只/笼,每个重复(笼)的面积为0.734 5 m~2,每笼饲养量折算成饲养密度分别为89、82、75和68只/m2。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B、C、D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产蛋率最高。各组间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初期和试验末期各组间羽毛评分和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B、C、D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B、C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D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各组间血清补体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B、C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B组血清钙含量最高。各组间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饲养密度会对鹌鹑的产蛋率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产蛋期鹌鹑适宜的饲养量为60只/笼,即饲养密度为82只/m2。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放养与笼养对文昌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60只120日龄放养和笼养的文昌母鸡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笼养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放养鸡(P<0.01),腹脂率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笼养鸡的腿肌率和胸肌率极显著低于放养鸡(P<0.01);2种饲养方式下文昌鸡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间脂肪和肌肉蛋白质含量笼养鸡略高于放养鸡(P>0.05);肌肉水分含量笼养鸡显著低于放养鸡(P<0.05).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评价电热断趾对本交笼饲养模式蛋鸡父母代种公雏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影响。600只1日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雏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未断趾,试验组分别断第三趾(试验1组)、第一趾和第三趾(试验2组)、第二趾和第四趾(试验3组)。每隔2周测定鸡体重、胫长和胫围至18周龄,并于42日龄测定各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3个试验组14日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1组14~56日龄种公雏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趾对42~70日龄种公雏胫长或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断趾对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电热断趾对育雏育成期末种公雏体重、胫长和胫围无显著影响,对42日龄特定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断趾数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俸伯鸡场投产至今已十余年,是一座老的大型蛋鸡场.蛋鸡笼位32万只,年平均存栏26—28万只,包括雏鸡在内共40余万只,是一座高密度的蛋鸡场.近年来养中型鸡种,密度按每平方米饲养面积计:雏鸡网上平养1—10周为20—24.7只,育成鸡11—20周四层笼养为21.8只,蛋鸡三层与四层笼  相似文献   

11.
观察并研究了水貂育成期不同饲养方式,即断奶后一直双层单笼单养和单层单笼多养(3~4只)对水貂配种行为变化和配种进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期单笼多养的水貂的初配率和复配率均显著高于单笼单养的水貂(P<0.05)。说明水貂饲养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水貂的繁殖情况,单笼多养饲养方式代替传统的单笼单养饲养方式,显著提高水貂的配种进度及水貂的配种率,水貂育成期单笼多养饲养方式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隐性白羽肉鸡及其配套地方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我校最新育成的隐性白羽肉鸡快慢羽系父系、母系及其配套地方鸡广西黄鸡和文昌鸡主要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四个品系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Ca含量接近,血清P、K、Na含量A系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各品系内公母之间母鸡的血Ca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血清淀粉酶(AMY)活力和肌酸磷酸激酶(CK)活力B系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三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欧美养鸡最新技术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进育成鸡笼,提高饲养密度   高密度饲养育成鸡是近年美国商品鸡场普遍采用的方式。宾西伐尼亚洲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用 61× 61厘米的标准育成鸡笼,分别饲养 38、 32、 26和 20只雏鸡,进行了比较试验。到 6周龄,平均每只鸡所占笼位面积分别为 98、 116、 143和 186平方厘米。另一组笼容鸡量是前者的一倍,平均每只鸡笼位面积分别为 196、 232、 286和 372平方厘米。试验使用了白羽鸡 A、 B两个品种。从收容密度看, B群鸡到 12周龄、 A群鸡到 6周龄,体重大;而高密度笼育的 A群鸡,体重略轻,到 18周龄,与标准比, A、 B鸡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重庆秀山鸡放牧饲养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及其与肉用型青脚麻鸡的差异,试验选择1日龄秀山鸡和青脚麻鸡各200只(公母各半),60日龄采用林下放牧方式进行饲养。15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其生长、屠宰、肉质等指标,并通过各组总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死亡率等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且60,90,120日龄各阶段体重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15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青脚麻鸡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但死亡数和死亡率青脚麻鸡高于秀山鸡;秀山鸡公鸡活重极显著低于青脚麻鸡公鸡(P0.01),母鸡活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在群体间和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脚麻鸡略高于秀山鸡;秀山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1);青脚麻鸡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母鸡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说明通过2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秀山鸡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肌肽对肉仔鸡鸡纤维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肉仔鸡的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20、40、60mg/L)的肌肽,研究了各组鸡不同日龄(7d、14d、21d、28d、35d和42d)时肌纤维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胸肌肌纤维的直径在第2、3和6周时,大剂量组(60mg/L)和中剂量组(40mg/L)与小剂量组(20mg/L)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肌纤维直径在第五周时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小组剂量差异显著(P<0.05);胸肌肌纤维的密度在第1周时三个试验组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第3和5周时大、中剂量组高于或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第6周时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试验期大、中剂量组腿肌肌纤维的密度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肌肽对肉鸡肌纤维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19.
3 饲养方式、密度 建议全程使用笼养,育雏期间采用4层育雏笼,育成期间使用育成鸡笼,也可以使用育雏育成一段式笼具。产蛋期父母代种鸡使用普通蛋鸡笼,商品代小型鸡使用小型鸡专用笼。小型鸡专用笼和普通鸡笼的主要区别是底网丝间距稍小,笼的高度低约10厘米。如果无小型鸡专用笼,也可以使用已有的普通蛋鸡笼,但不建议增加每个小笼中的鸡只数。饲养规模比较小的饲养户如果无育雏育成设备,也可以采用平养。平养需要注意鸡舍环境,要彻底消毒和预防寄生虫,定期投放驱虫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海兰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1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2组均自由采食,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4只鸡屠宰、测定繁殖系统的相关指标,同时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散养鸡期末体重、产蛋率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料蛋比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平均蛋重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鸡蛋的蛋白高度、蛋壳厚度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蛋黄颜色与笼养鸡鸡蛋相比有提高的趋势,蛋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于笼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由此可知,与笼养相比,产蛋期间散养降低了鸡体重,降低了繁殖性能,改善了蛋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