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2.
栽培密度与施肥对尾巨桉中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13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中大径材密度与施肥试验进行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对尾巨桉生长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早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后期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以883株/hm2和667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是比较适合尾巨桉中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王添山 《林业勘察设计》2019,39(1):32-34,38
为提高尾巨桉林分的经营效果,开展制造胶合板材用尾巨桉培育,研究以8 a为主伐年龄的3种造林初植密度即1 950株·hm~(-2)、1 650株·hm~(-2)和1 335株·hm~(-2)的生长与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尾巨桉3种不同初植密度造林成活率均达96. 4%以上,林分主伐时保存率平均80. 2%,主伐时立木株数能达到1 545株·hm~(-2)左右为宜;尾巨桉胶合板材造林8周年主伐时,以初植密度1 950株·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产材量、产值及净利润均为最大。说明以生产胶合板材为目标的尾巨桉造林初植密度1 950株·hm~(-2)较合理,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GLGU9’)6种阔叶速生树种为研究对象,设计相同密度进行造林,对6种阔叶树种进行12个月的生长比较分析,旨在为优良速生阔叶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造林密度下,各树种株高、胸径、材积增长迅速,且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其中年株高增量最大为黑木相思(3.8 m),年胸径增量最大为大花序桉(4 cm),年均单株材积增量最大为巨尾桉广林9号(0.058 8 m~3/株),红锥各生长指标均为最小。造林密度对不同树种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短周期速生成材造林阔叶树种可优先选择巨尾桉广林9号、大花序桉和黑木相思。  相似文献   

7.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漳州市巨尾按人工林的标准地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的相关性好,能够准确地反映巨尾桉在不同立地条件、生长发育阶段的单株材积与密度和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对模型进行的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巨尾按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和边际产量,可以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滤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良好的5a生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56株·hm~(-2)和1667株·hm~(-2)两种不同的林分密度,对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配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林分密度巨桉单株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树叶树干大枝或小枝果实树皮;2从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树干的分配来看,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P、K、Mg和Ca变化趋势相同,基本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增加,有机C在556株·hm~(-2)样地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1667株·hm~(-2)样地则是逐渐减小,N在556株·hm~(-2)样地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1667株·hm~(-2)样地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3从两种密度巨桉生物量的分配看,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皮或大枝小枝叶果实;4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均表现一致规律,均为Ca最多,分别为601.78 kg·hm~(-2)和1204.43kg·hm~(-2),其次为N、K、Mg和P积累最低。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等。根据桉树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多年来桉树栽培情况,将四川桉树栽培地区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等三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树种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不同遮阴度对几种牧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川西低山丘陵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中发展林草、粮草复合种植模式的需要,对扁穗牛鞭草、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菊苣和鸭茅在不同遮阳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由于各草种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其生长指标变化各异。(2)在光饱和点内扁穗牛鞭草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3)牧草的生物量随遮阴度的增加而表现了不同的规律性,扁穗牛鞭草在全光照条件下生物量最高,夏季一定的遮阴程度有利于提高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的生物量。黑麦草在第一次刈割时,在遮阴度为46%时生物量最高,在第二次刈割时遮阴度24%时生物量最高。表明黑麦草在遮阴条件下,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产量相应有所下降。鸭茅在遮阴度15%时生物量处于最高水平。(4)遮阴状态下,杂草对牧草的生长有较大的侵扰作用,空心莲子草对牧草的侵入能力最强。在扁穗牛鞭草试验小区内,空心莲子草的数量随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抑制了扁穗牛鞭草的正常生长;在紫花苜蓿试验小区,一定遮阴度下空心莲子草的生长明显优于牧草;而在鸭茅小区,空心莲子草对其生长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巨桉皆伐迹地进行萌芽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巨桉第一代伐桩萌芽率达98.7%,1年生萌芽林树高、胸径分别比同龄实生林提高273.3%、390.0%;4年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分别比同龄实生林提高18.9%、24.3%、74.7%和54.0%,单位面积、单位蓄积造林更新费用分别仅为同龄实生林的67.6%、43.9%,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退耕还巨桉和麻竹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这两种退耕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用巨桉和麻竹作退耕还林树种明显降低了退耕地土壤容重,增加了退耕地土壤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巨桉和麻竹之间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差异不显著。因此,就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效果而言,巨桉和麻竹均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树(竹)种,明显改善了退耕地的渗透性和透气性,提高了土壤保持水分与涵养水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通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重灾区的16个县104个乡镇4489.3公顷林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受干旱影响较大的是新造林地的林木和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则表现出很大的耐早能力,对林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可提高林木抗御干旱能力。调研还表明受旱较量的树种主要有:桤木、巨桉、杉木和葡萄等,受旱稍重的树种主要有:杨树、绵竹、麻竹、慈竹、茶树和花椒等,受旱较轻的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柏木、大枣、油桐和枇杷等。  相似文献   

17.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材用竹,已在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作者从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方面分析了绥江县撑绿杂交竹纸浆林的生长现状,并对撑绿杂交竹纸浆林丰产中的施肥、管理、采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紫金山矿区裸地引种耐寒桉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福才  吴丽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47-150,177
紫金山矿区生态恢复的重点是选金废渣堆积场植被的快速恢复。在废矿石(渣)堆边坡引种速生、耐寒的桉树品系试验,结果表明:桉树品系在耐寒性和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桉树受冻后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可恢复生长、成林。邓恩桉、赤桉可在紫金山矿区大面积推广,尾赤桉、巨桉、尾叶桉不宜大面积种植,只能在低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丽水开展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耐寒性强弱表现为邓恩桉>赤桉>柳桉>巨桉>尾巨桉;邓恩桉的幼树高生长和径生长各参数均高于其他几个参试桉树品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不同品系间的树高、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邓恩桉的生长量最高,4年生时胸径和树高分别达15.14cm、11.14 m。邓恩桉适合作为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丽水发展。  相似文献   

20.
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N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原状土芯法对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NC)、柳杉人工林(LS)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影响分解的质量指标及N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分解1年后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在1年研究期内,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N与细根分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含量无关,其中光皮桦细根分解速率还与C含量有关.分解90天后,各模式细根(草根)木质素含量与分解速率关系分别为,H,LS呈显著负相关(P≤0.05),HN呈较弱负相关(P=0.087),NC不相关(P=0.279).分解1年后N初始含量最高的HN具有最高的N释放率,N初始含量最低的LS具最低的N释放速率,4种模式N释放速率大小顺序为HN(70.12%)>H(56.49%)>NC(46.67%)>LS(21.76%),N初始含量高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