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继成  余方平 《中国麻作》1987,(2):24-24,F003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据调查,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麻区均有发生。大田苎麻多在6~10月受害。温室苎麻冬春被害猖獗。白粉虱的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多种蔬菜、药材、果树、杂草等。据不完全统计,被它为害的植物有200多种。由于白粉虱体型微小,习性隐蔽及难以辨认等特点,它在苎麻上的为害,过去未被认识。  相似文献   

2.
苎麻是我县近年新发展的经济作物。为争取高产优质,自1986年起对我县苎麻病虫害作了调查,发现为害苎麻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角斑病、白绢病、苎麻夜蛾、苎麻赤蛱蝶、黄蛱蝶、银纹夜蛾、红蜘蛛、金龟子类、大麻花蚤、大麻跳(虫甲)、蝗虫、地老虎,白粉虱等。在  相似文献   

3.
陈洪福  张怀芳 《中国麻作》1988,(1):12-12,18
苎麻茎腐病在我国各麻区均有零星发生,局部麻区的个别年份能导致成片麻株倒伏枯死。1982年江西宜春地区及1987年湖南汉寿周文庙乡有一些丘块因该病为害而失收。国外苏联(Varlamova 1934)和美国(Summers 1960)都报道过有该病的为害。本病只为害苎麻。  相似文献   

4.
苎麻卜馍夜蛾Bomolocha in dicafa-is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目前尚缺研究的一种苎麻害虫。我们从1981年起,对苎麻卜馍夜蛾进行了调查和防治研究,现简报如下。一、发生及为害据近几年的调查,苎麻卜馍夜蛾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麻区均有发生。在湘北麻区的各季麻均有幼  相似文献   

5.
黄蛱蝶(PavebaVesta Fdbrins)属鳞翅目蛱蝶科。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有发生,为害苎麻。此虫近几年来在我县发生严重,年年都有一部分苎麻造成很大损失和品质变劣,是我国苎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笔者从1982年  相似文献   

6.
苎麻窃蠹又名大理窃蠹(Ptilineurus marmotus Reitt)属鞘翅目窃蠹科。国内外未见危害苎麻的报道。此虫是近年来蛀食苎麻的重要仓库害虫,1985—1986年在苎麻生产考察中,笔者曾在湖南、四川发现少数仓贮苎麻遭受此虫为害,近年来为害更加猖獗。为此我们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惠民县棉田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县常年植棉面积在 1 .67万公顷左右 ,1 996年白粉虱为害面积达 1 0 0 0公顷。随着气候变暖、温室大棚作物种植、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 ,白粉虱的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虫体数量逐年增多 ,形成以温室大棚带为中心 ,并逐年向四周扩散、蔓延 ,2 0 0 0年白粉虱为害面积达2 80 0公顷。白粉虱为害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形态为害。白粉虱是一种食性杂、为害广、为害期长的害虫 ,体长 1~ 1 .4mm,体白色 ,表面覆有白色腊粉 ,翅雪白色。若虫椭圆形 ,淡黄色或淡绿色。白粉虱为害棉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 ,…  相似文献   

8.
我场位于洞庭湖地区,气候温暖多湿。苎麻地杂草以马唐(Digitaria sang-ualis)为主,其次是狗牙根(Cynodondactylon)早熟禾,(poa ann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狗尾草(Setariaviridis)等。由于这些杂草的为害,严  相似文献   

9.
据1986年4~8月在本省余姚、浦江、龙游及余杭等苎麻区调查,苎麻苗期害虫主要有下列几种。一、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Motschulskv。成虫为害麻苗叶片,使之成缺刻和洞孔,幼虫咬食麻苗幼根,轻者造成麻根生长不良,重者使麻苗在子叶期或真叶期即行死苗;  相似文献   

10.
苎麻夜蛾是一种暴食性的害虫,以幼虫取食苎麻叶片为害,严重影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用两种苎麻种质的叶片喂养苎麻夜蛾幼虫,研究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用栽培种苎麻(圆叶青)喂养时,相同时期内幼虫排泄物重量多,幼虫体重和体长增长快;用野生种苎麻(黔桂)喂养时,幼虫排泄物重量小,幼虫体重和体长增长慢.说明苎麻夜蛾更喜爱在苎麻栽培种上取食.研究表明这两种苎麻种质对苎麻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该研究内容可为苎麻抗虫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蛱蝶(Pavcba Vesta Fdbrtns)属鳞翅目蛱蝶科。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有发生,为害苎麻。此虫近几年来在我县发生严重,年年都有一部分苎麻造成很大损失和品质变劣,是我国苎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笔者从1982年开始对该虫进行发生规律的观察及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苎麻茎腐病在我国各麻区均有零星发生,局部麻区的个别年份能导致成片麻株倒伏枯死。1982年江西宜春地区及1987年湖南汉寿周文庙乡有一些丘块因该病为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棉田白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中国棉花》2003,30(9):36
近几年 ,白粉虱对山东省农作物的为害较严重 ,尤其对棉田的侵害更为严重 ,造成了棉花大面积死亡 ,产量下降 ,品质降低。因此专家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白粉虱的防治力度 ,彻底消除白粉虱生存、繁殖的环境 ,以免来年再度严重为害。1发生原因。一是近几年山东大面积推广蔬菜大棚 ,为白粉虱提供了越冬的场所 ;二是大量农药的使用 ,杀死了白粉虱的天敌 ,打破了生态平衡 ,从而导致了白粉虱的暴发。2危害形态及方式。白粉虱是一种食性杂、为害广、为害期长的害虫 ,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体集中于棉花叶背上刺吸汁液 ,同时分泌大量的排泄物 ,污染叶片 ,…  相似文献   

14.
苎麻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的幼虫通称蛴螬,是苎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南沅江、汉寿等主产麻区为害苎麻的金龟子主要是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和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les,其次是黑绒金龟子Serica orientalis Motsch、四丽纹金龟子Popillia quadriguttataFab、粪蜉金龟子Aphodius sp等。1979年8—9月,我们调查了不同类型的麻土35  相似文献   

15.
《中国麻业》1980,(3):49-49
六月一日至五日,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了6BZ-400型苎麻剥麻机和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的技术鉴定会议,参加的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广西、福建等省(区)苎麻主产区的农业、商业、麻纺、农机和苎麻科学研究与科委等42个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和代表共56人。  相似文献   

16.
(一)1989年,我省麻类作物生产在各级麻区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围绕着苎麻生产的稳定增收,黄、红麻生产的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和效益,狠抓科学种麻,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推广技术措施等一系列重要办法。获得了苎麻单产水平略有增长,苎麻冬闲期利用和开发研究技术深入到部分麻区,苎麻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有了一定发展;黄红麻面积略有增加,单产和总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农民获得了增产增收的好形势。苎麻生产:据各主产麻区汇报统计,  相似文献   

17.
苎麻蝙蛾(Phassus jianglingensis Zenget Zhao)是近几年来严重为害苎麻蔸部的一种新害虫.它以幼虫蛀食苎麻地下茎,形成隧道,严重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研究表明该虫在湖南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地下茎的隧道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上旬羽化,成虫寿命6-10天,无趋光性,白天停歇,晚间也很少活动,无需补充营养.6月上中旬出现新一代幼虫,幼虫期可长达320天,有相互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麻作》1980,(3):49-49,9
六月一日至五日,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在湖南桃源县召开了6BZ-400型苎麻剥麻机和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的技术鉴定会议,参加的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广西、福建等省(区)苎麻主产区的农业、商业、麻纺、农机和苎麻科学研究与科委等42个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和代表共56人。  相似文献   

19.
苎麻夜蛾是我区苎麻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麻叶,严重时麻叶蚕食一空。造成麻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影响产量和品质。其幼虫发生时期是:第一代于4月下旬初发,5月上中旬盛发,5月下旬为末期(为害头麻);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发,7月上中旬盛发,7月下旬为末期(为害二麻)。主要是防治幼虫,把幼虫杀死在初发阶段。其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白粉虱对美国棉花生产的为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巧鱼 《中国棉花》2000,27(10):8-10
近年来,白粉虱对美国的农作物为害严重,已成为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特别是甘薯白粉虱和银叶白粉虱这两个种更为突出。为此,美国的研究者研究和总结出了较合理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