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生态经济发展观、品种审定法制化和规范化、产业发展研究多功能创新平台、完善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并具体从食用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地位作用、内需拉动的产业发展动向、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内部分工和产业链拓展等方面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而从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的角度,论述了从现代产业体系出发,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及优化理念为指导,进行产业科学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构想,提出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向,建议加强宣传、营造产业文化氛围,扩大社会对食用菌产业认知度以促进产业再发展,并通过专家呼吁获取政策支持以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绵阳市沼气产业发展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第一,沼气产业发展涉及到诸如农业、能源业、环保业、农产品加工利用业、沼气开发利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生产业等多个产业;第二,沼气产业所涉及产业之间的跨度大,产业整合与协调难度大;第三,按照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原则、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原则以及产业动态性原则构建沼气产业体系,并明确沼气产业及其与关联产业之间的结构与层次关系;第四,提出从注重沼气产业与其关联产业协调发展、产业规划、制定沼气产业补贴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4个方面对沼气产业体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剖析当前存在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种植业社会化组织不健全、企业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欠缺等弊端,理清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以可行性和发展短板分析为基础,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甘薯产业作为河南省禹州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薯产业种植的条件、面积、产量、品种、加工及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甘薯产业上游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科技含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中游生产加工不够规范、加工产品相对单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下游市场监管不到位、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聚焦产业融合发展的痛点,从稳定产业发展根基、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和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禹州甘薯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鲜食蚕豆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主要历经了产业起步、产业雏形、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鲜食蚕豆产业已到达提升阶段.本研究综述了鲜食蚕豆产业的发展阶段、影响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将来鲜食蚕豆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和不断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12,(6):6-7
四、农业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目前国内外较出名的农业产业集群有: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山东寿山蔬菜产业集群、新疆葡萄产业集群、宁夏枸杞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总结分析连云港市设施蔬菜、食用菌菇产业、特色林果产业、花卉产业、生猪产业、泥鳅产业、紫菜产业和茶叶产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连云港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规模不够大、产业链条短、品牌效应不强、宣传不够、国际市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根据连云港市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精准扶贫视角研究冀西北地区产业扶贫问题,立足于冀西北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发 展、产业创新、产业融合等实际情况,探索产业扶贫机制,建设有地域特色的以产业带动扶贫、以 产业巩固扶贫的精准扶贫道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麻城市蚕桑产业发展概况,剖析了该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产业意识,实行集约化经营、拓展产业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实力、夯实产业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安徽靠近江、浙、沪等国内最发达的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理优势。江、浙、沪、皖四省市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的差距是基础,产业竞争力、区域产业相似度、相对产业转移等指标是条件,安徽对接江、浙、沪产业转移应该选择优势产业是方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安徽要抓住国外产业引进和国内产业转移加快的历史机遇,用好用足国家首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促进承接江、浙、沪三省市产业转移有序进行,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51-25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具有资源条件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困难,可以从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做强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实现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应强化宏观管理和组织引导、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产业的精准管理、加强研发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花卉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规模、技术、消费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面对机遇和挑战,北京市花卉产业急需进行产业升级,以更快更优的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在促进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并在分析北京市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花卉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市大鲵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认为大鲵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产业融合有待增强;应用产业链理论,通过纵向和横向产业链条一体化、与旅游及文化共生链融合模式来构建张家界大鲵生态产业链;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发展前后向产业、互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以及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四方面提出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六安瓜片品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产业基础、产业组织、产业价值链升级、产业标准化建设及产业集群品牌营销等方面给出了六安瓜片品牌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绿色食品产业是新兴产业,对生态优势区食品产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守护有很好的助推作用。生态优势区绿色食品产业在产品开发、产业延伸、区域拓展、品牌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尚不尽人意,应发挥生态优势,扩大生产领域,健全产业体系,重视产业链管理,着力产品研发,提高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该文首先通过产业集聚的博弈分析,指出了产业集聚所具备的内在形成机制;然后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产业集聚对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木材产业区域布局现状的测度,得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只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结论;最后,从企业、产业、政府三个层面探讨了推动中国木材产业集聚的策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枳壳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中药材产业。通过对江津区枳壳产业规模、产业基地、产业管理等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区枳壳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枳壳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本区枳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36-139
海洋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的海洋旅游产业总产值已占海洋经济的30%以上。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以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为例,对海南海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旅游产业规模程度、旅游产业关联程度、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化程度四个方面研究分析海南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枳壳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中药材产业。通过对重庆市江津区枳壳产业规模、产业基地、产业管理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区枳壳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枳壳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江津区枳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广东油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2014年广东油茶产量、区域分布、油茶产品出口等产业发展现状,油茶产业科技现状以及油茶产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稳定和优化广东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政策保障、加大产业投入、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快机械化应用、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强产品质量监控等,多种模式发展破解油茶产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