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柳杉等种子活力射线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射线衬比造影法对柳杉等4个树种种子进行活力测定,研究出衬比造影的配套技术.根据衬比剂的渗透量.渗透部位,胚与胚乳的成像特征与玻板定位发芽对照,制定出各树种的X光片判读等级:杉木8级、马尾松6级、建柏和柳杉为7级,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判定活力等级,结果表明各树种种子活力指数用Ⅰ、Ⅱ级累加,并用回归模型来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用HY—35型软X射线仪对杉木、马尾松、柳杉种子进行摄影,确定各树种种子X光片的判读等级,对照各树种等级标准,判读出各级的粒数百分率,从而估算出杉木、马尾松和柳杉等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堆腐阶段杉木及马尾松轻型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对萝卜种子的发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堆腐历时不同的杉木及马尾松轻型基质水浸液对萝卜种子具有不同的影响历时短,堆腐阶段初期,杉木轻型基质水浸液对萝卜种子平均发芽率及芽长起促进作用,堆腐中期,水浸液对萝卜种子发芽起抑制作用,而在后期(历时长)水浸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又起促进作用;马尾松水浸液对萝卜种子平均发芽率在则随着堆腐阶段的延长而增强.杉木轻型基质分别堆腐第1个月和5个月时,对萝卜种子化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马尾松种子发芽试验检测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毛竹叶和鞭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就生化物质间的发芽效应差异而言,毛竹叶和鞭弱极性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强于极性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侧柏、油松、马尾松、红松、核桃、川楝、油桐、杉木,合欢、皂荚、元宝枫等十一个树木种子软 X 射线最佳摄影条件。对其中七个树种X 射线照片提出了判读的技术标准。依据 X 射线照片预先估测油松等三个树种的优良度、病虫害感染程度和发芽能力,并和常规的检验方法比较,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软 X 射线摄影检验种子具有快速、可靠而又无损种子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及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杉木半穿刺线虫新发现三种寄主植物杉木、柳杉、野柿,原国内外报道寄主植物有柑桔、甜橙、橄榄、葡萄、紫丁香、核桃、杏树、海棠、苹果、梨、柿树、构桔、黄杨、桂花、兰棕等.杉木与非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马尾松、酸枣、泡桐、火力楠、湿地松、楠木、檫树、油桐、枣柏、木荷等混交,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促进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线虫密度的营林措施;杉木与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柳杉混交,其虫口密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延续物种、扩大种群生态位空间的生命载体。为探讨不同家系杉木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差异,对杉木种子园10个杉木半同胞家系种子的种子大小、萌发特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半同胞家系的种子大小及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家系杉木种子发芽率随时间的变化呈“S”型增长,各杉木家系这种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不同家系种子发芽的均匀性及同步程度有明显差异。23号的杉木家系种子发芽率高于50%,36号小于20%,20号小于30%,大部分杉木家系种子发芽率在30%-40%之间。不同家系杉木种子的萌发特性与种子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以种子发芽特性为依据,10个家系杉木种子可分为速萌型、稳定型、正态型、延迟速萌型4种。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林地的地表糙率系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2003年期间,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1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介于0.018 2~0.257 5之间,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石栎纯林>柳杉纯林>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荒草地>楠竹林>杉木纯林>板栗林.   相似文献   

9.
静电场处理对杉木等树种种子活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各种静电场强和不同时间处理杉木、木麻黄、木荷和建柏种子,研究其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TTC含量,试验表明各树种种子经静电场处理能激活种子内脱氢酶活性、增加膜修复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具有显著增强种子活力作用.杉木和木荷种子最佳处理为种子经浸种后静电场强-500kV/m,处理时间分别为1min和2min;木麻黄和建柏种子最佳处理为种子未经浸种静电场强-100kV/m,处理时间分别为5min和10min.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NaN_3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收集的种子为供试材料,并设置6个NaN_3浓度梯度(0、2、4、6、8、10 mmol·L~(-1))、3个处理时间(4、8、12 h),研究了NaN_3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诱变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mmol·L~(-1)的NaN_3溶液浸泡处理4~12 h会显著延迟杉木种子发芽,浓度越高所需发芽时间越长,10 mmol·L~(-1)诱变处理的种子完成发芽平均需要25.33 d,是对照12.56 d的2.02倍,4~12 h处理中,8 h处理的种子所需发芽时间最长,平均为23.78 d;NaN_3诱变处理显著降低了杉木种子发芽率,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NaN_3溶液浓度由0增加到10 mmol·L~(-1)时,平均发芽率由40.89%降低到12.11%,其中处理时间为12 h时发芽率仅为3%;NaN_3诱变处理显著抑制了诱变苗生长,导致诱变苗群体株高矮化、茎粗变细、侧枝数量及各指标变异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根据种子发芽及诱变苗生长情况,本研究确定NaN_3诱变处理杉木种子的适宜条件为10 mmol·L~(-1)处理4 h或8 mmol·L~(-1)处理12 h。  相似文献   

11.
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在对6年生杉木和马尾松标准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杉木和马尾松幼林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的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一定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和马尾松幼林的生物产量估测。  相似文献   

12.
杉木及其伴生树种化感物质的分离与生物测定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对杉木、丝栗栲以及木荷叶片的化感作用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的分离 ,并用杉木种子进行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 ,丝栗栲、木荷叶片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产生影响的化感活性物质是为极性物质 ,杉木叶片对自身种子发芽过程产生影响的化感活性物质为弱极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对腐解6个月后杉木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应用种子发芽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桩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桩中的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轴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强。桩中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干物质量的抑制活性高于极性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4.
林分立木材积估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对树高曲线法建立杉木,马尾松的分树种和不分树种的模型,结合二元材积表估测林分和样地的立木蓄积,接近用二元材积表法估测立木蓄积的精度,比一元材积表法估测的精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种子园的高产、稳产及其种子品质对南方用材林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波动较大,对林业生产经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园产量和种子品质,但该类研究在第3代杉木种子园鲜有报道。为此,设置了18种平衡施肥处理,并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分析平衡施肥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平衡施肥处理后,杉木种子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 P<0.01),其它指标如种子发芽率、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由此可见,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种子的发芽率,也提升了种子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杉木根分解3个月后分解土化感物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丙酮、乙酸乙酯、蒸馏水(2∶2∶1)浸提杉木根分解3个月后分解土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素水平条件下,随着质量浓度降低,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抑制效应逐渐减弱;同一化感物质浓度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相比,氨态氮及硝态氮处理,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基本强于不加氮素处理;杉木根分解3个月后分解土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弱极性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分处理对巴西陆稻IAPAR9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陆稻IAPAR9种子在不同水分处理土壤中进行的萌发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IAPAR9的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苗体素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含水量80%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说明IAPAR9种子萌发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柳杉种子败育率数量化预测模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集181个标准地的柳杉种子,测定种子败育率,用7个对败育种子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种子败育率的预测模型。经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表明模型呈极显著相关,可用于种子败育率的预测,并进行得分范围和偏相关t检验,结果林龄、郁闭度、坡向、坡位和土壤肥沃度是影响种子败育最重要的因子,而林分组成对种子败育有一定影响。为建立种子园和选择采种林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