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植物苦树的作用方式及对菜青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苦树根皮粉对8种农业害虫进行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苦树对不同的昆虫具有不同的效应:对蝗虫(成虫和若虫)、芜菁叶蜂(幼虫)具有强烈的拒食作用,对菜青虫和粘虫、稻苞虫、棉小造桥虫幼虫具有可逆的麻醉作用,但在试验中未观察到对小地老虎幼虫有麻醉作用;苦树对玉米象则表现抑制繁殖的作用。在夏甘蓝和冬甘蓝上进行的防治试验说明,适时施苦树根皮粉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菜青虫危害。其原因一方面是因麻醉作用,导致菜青虫饥饿死亡,减少了菜青虫数量,尤其是4~5龄幼虫数量,另一方面则因菜青虫未死前常处于麻醉状态而失去了取食为害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抗性棉红叶蜗对内吸磷抗性水平的监测小麦根腐病的为害性与粉锈宁防病效果”·“·”一”…“·“·”一“·”二”魏岑等(3一21) ····“”····“·“·”··”····“···”·……!巫困(1一“)苦树根皮粉防治玉米象试验“一吴文君等(3一23)韭  相似文献   

3.
苦皮藤种油防治菜青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皮藤Celastrus anglatus(Max.)又称苦树藤、菜药藤等,据资料报道,均用其根皮粉防治农业害虫。为改变挖根治虫,作者自1982年开始研究天然产物苦皮藤种油对黄守瓜的拒食作用,继后又对菜青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为了寻找对黄守瓜 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Weise)成虫的拒食、内吸活性的物质,以野生植物苦皮藤(即苦皮树、落霜红、菜药皮)Celastros angulatusMoxim 种油为主,进行了初步试验,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药剂:①苦皮藤根皮粉:将苦皮藤根皮放入烘箱60℃干燥,粉碎后,通过40目筛。②苦皮藤根皮粉石油醚提取物:取上述皮粉,放入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石油醚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麦用药、小麦和玉米均用药、玉米用药 3种不同用药方式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的试验 (各用药方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明 ,在小麦玉米轮作区 ,小麦和玉米田均用药是最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植保无人机防治玉米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螟是仙桃市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发生最重(主要为害夏玉米),由于玉米后期植株高大,常规药械操作不便,防治难度较大,常年可造成玉米减产10%~30%。为了探索植保无人机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和效果,为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低空智能农用植保无人机P20型(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电动喷雾器3WBD-16(浙江春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一代区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治指标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有效防治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为害,通过人工接虫方法研究了其幼虫虫口密度(x)与玉米缺苗率(y)的关系,采用人工去苗模拟为害方法研究了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的关系,并提出了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虫口密度为1、3头/株时,无缺苗现象,虫口密度为5、10、20和30头/株时,缺苗率分别为19.4%、22.8%、44.4%和49.6%。玉米缺苗率随着虫口密度增大而升高,二者呈显著二次线性相关:y=-0.0609x2+3.636x-4.5306,R2为9564;玉米缺苗率对单株穗重、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等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缺苗率(y)与产量损失(z)也呈二次线性相关:z=0.0036y2+0.3077y-0.3553,R2为0.9691。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和成本,提出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株,此时玉米缺苗率为6%~7%。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目前已扩散至我国25个省、市(区)。目前在我国发现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本研究在收集了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及防治情况,玉米的产量、面积、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了其在防治与不防治场景下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在不防治场景下,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375.68亿~3 283.45亿元,投入防治后可挽回的潜在经济损失90%置信区间为254.78亿~2 918.93亿元。因此,为保护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安全生产,应加强田间防治来降低其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道真常年种植玉米1万hm2左右,种植模式为99 cm等距单(双)株和198 cm开厢双行单株栽培,每667 m2株数为2 000~2 500株,玉米常发生的病虫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大螟和粘虫等,年产量损失2 110t左右.为了探索旱地玉米宽厢宽带栽培病虫的发生与防治,筛选有针对性的药剂防治玉米病虫害,2003-2004年,县植保站、县农推站在上坝乡民顺村田坝组和旧城镇旧城村石笋坪组实施了玉米宽厢宽带栽培8 hm2,对玉米病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汉东 《广西植保》2002,15(1):28-30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是植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 ,具有区域性、扩散性和灾害性的特点 ,严重影响该虫发生区玉米的高产稳产。现将 2 0 0 1年广西玉米铁甲虫 (指第 1代即主害代 )监测及联合防治的情况总结如下。1 监测情况1 .1  2 0 0 1年广西玉米铁甲虫联合防治技术网络的运作概况   2 0 0 1年是广西继 1 970~ 1 974年和 1 987~ 1 989年两度开展玉米铁甲虫联合防治 (下文简称“联防”)后第 3次全区联防的第 3年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0年玉米铁甲虫发生、防治及各地冬后虫源调查情况 ,广西区植保总站于 2 0 0 1年 3…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了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和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的两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浓度的药剂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吡虫啉70%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00、600、700g/100kg种子处理)下,防治玉米蚜虫的平均效果分别为57.87%、77.22%和79.68%;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700g/100g种子处理)两年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5.24%。此试验更值得一提的是防治方法——利用化学农药的内吸作用和种子处理的方法相结合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取代以往田间常规喷雾的防治方法,可避免伤害玉米田中的天敌,保护了田间的生态平衡,同时可兼防玉米田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期受到害虫为害后,往往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因此,作好玉米苗期害虫的防治是玉米生产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应该加以重视.我区玉米苗期害虫的种类主要是玉米黑毛虫、小地老虎、玉米拟瓢跳(虫甲)、蓟马、玉米铁甲虫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组培产物中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同一提取物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过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用45%甲醇溶解,测定雷公藤的根皮、叶、雷公藤组培产物及培养液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的检测范围为1~100 μg/mL(R2= 0.999 9);雷公藤总生物碱在5~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在同一提取液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0.5%(RSD=0.63%)和99.8%(RSD=1.22%)。研究结果表明,根愈伤组织中雷公藤甲素含量为根皮粉中的1.25倍,培养液中雷公藤甲素产量占56%,总生物碱产量占65%。每生产1 g不定根培养物,雷公藤甲素产量为根皮粉中的10倍,雷公藤总生物碱产量为根皮粉中的2倍。  相似文献   

15.
棉鈴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在塔里木河上游地区一年主要发生3代,少数2代或4代。从第2代起开始出現部分滞育蛹,第3代蛹绝大多数滞育,仅少数可在当年羽化。早春有效活蛹数与当年第一代的卵量成正相关。凡5—7月的降水量在3.7—20.5毫米,温湿度系数在1.52—2.14之間者,发生就重。发育速度、繁殖力与幼虫期食料有密切关系。受害作物玉米重于棉花,陆地棉重于海島棉,晚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各代均为害玉米,而为害棉花从第二代起开始。六六六烟剂防治玉米上的棉鈴虫效果良好,未防治区玉米籽粒損失为防治区的2.6倍。飞机噴药粉防治玉米上的棉鈴虫比防治棉花上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铁甲虫 ( Dactylispa setifera( Chapuis) ) ,属鞘翅目龟叶甲总科铁甲科昆虫 ,是广西地域性、扩散性、灾害性发生、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 2 0世纪(下文同 ) 70年代以来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地区各级植保部门及科技人员十分重视玉米铁甲虫生态学的调查、研究 ,积极组织联合防治实践 ,对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获得了众多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 发生分布、演变及消长动态   1 960年代初 ( 1 960年 )广西农作物病虫普查 ,曾在南宁、百色、柳州、玉林 4地区的 35个县采到玉米铁甲虫 [1]。至 70年代有平南、容县、玉林、融安…  相似文献   

17.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由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所致,在玉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病菌随病残组织在田间、地边越冬。夏季暴雨多、空气湿度大、虫害发生重等对病害发生有利。提出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治虫害、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既是重要的饲、粮兼用作物,也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害虫对玉米的为害日益严重,而玉米螟就是为害比较严重的一种,如果中后期防治不当,将会造成玉米减产10%~30%。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农民朋友不重视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或者防治方法不恰当,笔者多年从事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介绍夏玉米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 ,又名玉米钻心虫、旋心虫、蛀秆虫 ,是危害玉米最主要的害虫 ,是玉米生产的大敌。它不仅繁殖快 ,每年 2~ 3代。而且危害时间长 ,无论是春播玉米还是夏播玉米均会遭到危害。因此 ,防治玉米螟是提高玉米单产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那么 ,怎样防治玉米螟呢 ?1 确定防治适期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适期为心叶末期 ,也就是大喇叭口期 ,这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因为玉米到了心叶末期 ,玉米螟全部集中在叶丛中进行危害 ,为用药提供了有利条件 ,既能提高防治效果 ,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怎样确定玉米的心叶末期呢 ?方法是 :用手捏玉米喇叭…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读者服务部向广大读者推荐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农业实用技术影碟片。课程名称 片数 定价(元 ) 课程名称 片数 定价(元 )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基础小麦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防治十字花科病虫害防治梨树病虫害防治桃树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