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篦子三尖杉产高三尖杉酯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筛选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采用枝叶外植体表面消毒后接种在PDA平板基上培养的方法分离筛选内生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HPLC分析和ITS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0个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有明显差异,其中,gyzy-7、gyzy-8、gyzy-9和gyzy-11具产孢结构;gyzy-6、gyzy-8和gyzy-9可产生高三尖杉酯碱;gyzy-6为裂褶菌属,gyzy-8为叶点霉属,gyzy-9为平革菌属真菌。从篦子三尖杉中初步分离出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高三尖杉酯碱内生真菌gyzy-6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尖杉酯碱(HHT)是重要的抗自血病药物,主要从珍稀濒危三尖杉属植物中提取.从贵州蓖子三尖杉中分离培养出20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经HPLC分析各菌株的发酵提取物,初步证明菌株gyzy-6能够生产高三尖杉酯碱.gyzy-6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gyzy-6为裂褶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3.
篦子三尖杉内生真菌gyzy-9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赵杰宏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9-2452
为研究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内生真菌gyzy-9的发酵产物及其抑菌活性,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HPLC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纸片法检测,同时还对菌株gyzy-9的ITS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HPLC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yzy-9能够产生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其发酵液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效果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 mm。对gyzy-9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yzy-9为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 sp.)真菌。对此菌株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发生产三尖杉药用活性成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韩洁  赵杰宏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0):112-115
为了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筛选产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的内生真菌,通过分离培养,获得20株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皆未发现产孢结构。PDA液体发酵后提取和浓缩各菌株的总生物碱成分,HPLC分析发现,菌株12号和20号在HHT保留时间(2.532 min)上有显著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93和2.563 min。初步表明,该菌株具有HHT生产能力,可为深入研究微生物源药用活性成分HHT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细极链格孢CH1307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葡萄糖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复合维生素B质量浓度及摇床转速对该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CH1307液态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关键因子值分别为葡萄糖32.0226g·L-1,硫酸镁0.0966g·L-1,复合维生素B0.1239g·L-1,转速146.4742r·min-1时CH1307发酵最好,代入方程的HHRT产量为190.6370μg·L-1。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是临床白血病药物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重要来源,因此,篦子三尖杉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通过从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纯化,筛选出16株外观差异较大的菌株,其中4株无产孢结构.经显微结构和ITS分子鉴定,发现其中11株属于链格孢属.抑菌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平榛内生真菌zs-14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并筛选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活化斜面试管保藏的内生真菌菌株zs-14,液体发酵培养3~5d,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菌株zs-14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对内生真菌zs-14的ITS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同时结合菌落形态及乳酸-棉兰染色法的显微观察,最终鉴定内生真菌zs-14的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zs-14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zs-14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呈球形状,其菌落为毡毛状,菌落薄,皱缩,菌丝较致密,菌落中心呈浅绿色,最外层为白色。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Phoma sp聚为一类,因此鉴定内生真菌zs-14为茎点霉菌;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zs-14菌株发酵后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结论]平榛内生真菌zs-14具有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抑菌代谢产物的种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端  郭利伟  殷红  丰慧根  李延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40-10341
[目的]探索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黄檗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及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可能产生小檗碱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培养后提取物采用KBr涂片法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并以氘代甲醇为溶剂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后进行初步形态学分类。[结果]从黄檗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BBH6可能产生小檗碱:通过扩大培养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终确定内生真菌BBH6能够产小檗碱;该菌株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暗色,多细胞,由横纵隔膜分成砖格状,依据真菌形态分类法,该菌株应归属于真菌门的交链孢霉属。[结论]该研究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蛇足石杉体内分离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取野外采集的蛇足石杉的叶、茎和根进行表面消毒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分离出内生真菌后进行摇瓶发酵,超声提取其发酵产物,以DTNB法检测其发酵产物在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从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9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液进行体外AChE抑制活性检测;共有31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体外AChE抑制活性,抑制活性较强的有13株,抑制率在50.2%~80.5%。其中从蛇足石杉茎部位分离得到9株,叶部位分离得到4株。[结论]从蛇足石杉体内可分离出内生真菌,该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这可能是寻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1.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2.
乳酸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宽  于海光  许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17-6518,6556
[目的]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用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在探讨各单因素(发酵酸与滤液体积比、沉淀时间、发酵酸循环次数)对甘薯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用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63.28%,提取率可达52.57%。最优提取参数为发酵酸/汁液(V/V)=3∶1,沉淀时间20min,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为1次。[结论]该研究为甘薯叶蛋白的工业化提取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的橡实制备燃料乙醇的菌种,并优化该发酵工艺。[方法]以橡实粉为原料,筛选适宜的燃料乙醇发酵菌株,并对该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酿酒酵母FE-B是一株高效的耐受单宁中温菌株。以橡实粉制备燃料乙醇,当液化温度为95℃,乳液浓度为32%,液化pH为5.8,液化酶用量0.06%,糖化酶用量0.05%,发酵温度为36℃时,可获得较高产率的燃料乙醇。[结论]在纤维乙醇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的前提条件下,为了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利用野生淀粉资源橡实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的适宜菌种及条件。[方法]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霉菌单菌种、酵母菌单菌种及二者混菌种为供试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并以混合菌为菌种进行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混菌种发酵所得蛋白含量高于单菌种;在混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无机氮源,产物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生产菌体蛋白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时间5 d,培养基含水量60%,酵母菌和霉菌接种比2∶1,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5.68%,较原料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木薯渣混菌固态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包珍  江军山  王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60-13562
[目的]为海藻糖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海藻糖的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海藻糖合成酶产生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使用最佳培养基来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装液量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以食尼古丁节杆菌为生产菌,得到海藻糖合成酶的产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4%、蛋白胨0.5%、牛肉膏0.6%、K2HPO40.08%、NaH2PO40.12%。确定了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海藻糖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最适发酵温度38℃,最适pH 7.0,最适装液量200ml/500 ml。[结论]确定了红薯淀粉发酵生产海藻糖的小试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红薯淀粉发酵生产海藻糖后期的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效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的诱变及筛选(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原有保藏菌株经诱变并筛选出高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方法]涂布平板法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较大者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进行菌种诱变,选择致死率在70%~80%范围内的诱变后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经透明圈检测和摇瓶发酵酶活检测确定其最高酶活和培养时间。[结果]D1-4菌种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96h酶活性最高,达141.13U/ml,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1倍。[结论]诱变菌株D1-4有较强分泌果胶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700-16701
[目的]探讨用玉米清液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工艺。[方法]以玉米清液为原料,以黑曲霉为菌种,用50L发酵罐进行柠檬酸发酵试验,研究接种量、起始pH值和不同玉米浆添加量对玉米清液发酵柠檬酸产酸的影响,以探讨生产柠檬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以及优化条件下玉米清液发酵柠檬酸的产酸曲线和柠檬酸中黑曲霉的菌丝球形态。[结果]用玉米清液发酵生产柠檬酸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接种量为12%,发酵起始pH值控制为5.6,玉米浆添加量为1.1%,在此条件下发酵72h,产酸可达15.5%,残总糖≤1.1%(W/V),糖酸转化率为97.1%。优化条件下用玉米清液发酵柠檬酸时,黑曲霉菌丝球伸展均匀,松紧适中,菌丝饱满且分枝多。[结论]该研究为充分利用玉米资源提高柠檬酸的发酵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松涛  翟树林  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07-16108,16418
[目的]优化酸枣根鞣质的提取工艺,建立稳定的酸枣根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干酪素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并以提取物中鞣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丙酮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酸枣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的丙酮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W/V,g/ml,下同),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酸枣根中鞣质的含量为6.82%。[结论]所优选的鞣质提取工艺合理,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开发利用川牛膝多糖提供依据。[方法]以川牛膝为材料,采用传统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多糖得率和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川牛膝多糖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多糖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川牛膝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0,乙醇浓度95%。[结论]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液中川牛膝多糖的含量高达68.8 μg/μ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