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生存条件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从增加农业土地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同时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就业、创业来强化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城乡差距大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改善,城乡一人体化进程才能加快,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时下的广大贫困山区农村,因人才厦其缺乏,还是“等、靠、要”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因而,多渠道向农村输送急需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3.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新农村建设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农民来实现。结合全南实际,笔者就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新农村建设实力谈几点看法。一、新农村建设呼唤农村实用人才2005年,全南县农业局等几个单位对该县三个村24个村小组3693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如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民增收放缓,农民和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群体中的收入差距拉大,加上其他方面的消极的不和谐因素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带来障碍。因此,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把中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仅需要一套运转协调的市场机制。更迫切需要一套完整、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来保障。这就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类型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村科技实用人才、规划人才、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需要通过选拔当地人才、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人才、大力引进大学生村官、充分吸纳城市富余人才等多种途径来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6.
迅速提高的生活生产水平和日益增长的社会生活需要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建设都在持续深化之中.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现状进行了探究,探索优化农村经济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础设施是满足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努力探索当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对策,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内涵可以理解为: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广开致富渠道,解决农民的生计,使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宽裕的生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纯朴、互助合作、社区安宁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丽  章家恩  刘兴春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97-198,200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城镇化已处于较高水平,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也面临着几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包括:资源匮乏、规划滞后、产业弱质、环境污染严重、产权不明晰、体制不完善、农村劳动者素质低、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急需通过土地整理、统筹规划、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综合体制改革、加强环保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突出抓好生态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快推动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