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建连江县东南部海域养殖贝类质量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4月、6月和8月进行的连江县东南部贝类生产区域类别划分调查资料,着重对黑鲍、紫贻贝、僧帽牡蛎、太平洋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等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 Cu、Pb、Cd、总汞、无机砷、石油烃、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杆菌、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  相似文献   

2.
祝立 《福建水产》2004,(3):60-63
2003年5至10月对平潭县海坛海峡贝类监控区的养殖环境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该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菲律宾蛤仔的汞、砷、铅、镉、铜、锌6个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分析,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是由于特殊的底质状况与水文条件,海水中较高含量的汞并未过量富集在该海域底质中,沉积物中的6项重金属指标全部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在良好的底质环境条件下,菲律宾蛤仔体内Hg、As、Cu、Zn的含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但Pb、Cd有部分样品超标。尽管该海域海水中汞的含量较高,但贝体并未受到汞的污染。据此认为影响贝类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因素除了养殖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外,还与养殖环境的地理、水文条件以及贝类的养殖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对48份实际样品检测,验证了此多重PCR体系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汉沽养殖菲律宾蛤仔突发性死亡原因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10月,汉沽浅海底播菲律宾蛤仔发生大规模死亡,死亡率最高达86.2%,同时生长缓慢。调查结果显示,蛤仔死亡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升高;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石油烃等化学因子均未超标;6—8月叶绿素含量及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6月中旬出现寻氏肌蛤,9—10月减少、消失,同时蛤仔出现大规模死亡。推测蛤仔死亡原因为底质表层的寻氏肌蛤与蛤仔争夺近底海水中的饵料和溶氧,并通过足丝网络影响蛤仔的摄食及呼吸。较低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也进一步加剧了蛤仔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王林 《科学养鱼》2003,(2):56-56
国家或地区微生物项目欧盟各种致病微生物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胞增生李氏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等)美国各种致病微生物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胞增生李氏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等)日本各种致病微生物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胞增生李氏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等)韩国各种致病微生物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胞增生李氏特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等)药物项目及限量其他要求、氯霉素(0.1×10-9…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菲律宾蛤仔在15℃、4℃、-18℃三种不同保存条件下,其存活率、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数和弧菌总数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发现,4℃保存条件下菲律宾蛤仔的存活率最高,至96 h其存活率仍为100%.细菌学检测方面,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18℃条件下菲律宾蛤仔的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数、弧菌总数基本维持恒定,均低于初始检测值;而15℃和4℃条件下菲律宾蛤仔的菌落总数和弧菌总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927,而大肠埃希氏菌数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大肠菌群含量的养殖水体中,通过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量随着大肠菌群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推导出的富集量公式为y=0.9254x2+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及与国内标准对比,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fu/100ml,生食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14cfu/100ml。  相似文献   

8.
在受控实验条件下,模拟了重金属铜、铅、镉在海水-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中的累积和传递,测定了小球藻、菲律宾蛤仔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以及铜、铅、镉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的传递系数。结果显示,随着海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小球藻、菲律宾蛤仔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小球藻对铜、铅、镉离子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26~3161、3295~7799、5438~9313;蛤仔对Cu、Pb、Cd的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64~821、1089~1936、245~736;生物传递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26、0.25~0.46、0.03~0.14。在本实验条件下,小球藻对Cu、Pb、Cd的富集系数远大于菲律宾蛤仔,Cu、Pb、Cd在小球藻-菲律宾蛤仔食物链上没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2003年 4~10月间,对山东省胶州湾内 6个采样点分 4次采集的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进行了 Pb、As、Cu、Cd、Hg及大肠菌群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基本符合标准,但大肠菌群普遍超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对超标的菲律宾蛤仔采取先净化后上市的措施,以提高菲律宾蛤仔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年夏、秋、冬三季对乐清市海水及淡水养殖虾塘的质量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其渔业水质及沉积物质量状况,并提出养殖环境改善建议。结果表明:海水及淡水虾塘的水质整体能满足渔业水质功能需求,三季综合水质达到中。海水虾塘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pH、溶解氧和石油类少量超标;海水虾塘沉积物主要超标指标为粪大肠菌群、铜、汞、铅,其中粪大肠菌群、重金属汞超标率较高;淡水虾塘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总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总体水质质量优于海水养殖虾塘。  相似文献   

11.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嵊泗赤潮监控区2007年~2009年每年的8月表层沉积物及2007年和2008年的8月紫贻贝重金属的监测结果,对沉积物和紫贻贝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嵊泗赤潮监控区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Cu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重金属元素,其次是As〉Cd〉Hg;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Cu〉As,Pb〉Cd〉Hg,沉积物将有可能受到Cu的污染,应引起重视。紫贻贝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Cu〉Cd〉As〉Pb〉Hg,而Pb和Cd的污染指数较高,紫贻贝已受到Pb和Cd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火荣 《福建水产》2011,33(1):45-49
于2009年8月对罗源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罗源湾沉积物Cu,Pb,Cd,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1.2×10-6、29.5×10-6、0.075×10-6、0.041×10-6和9.28×10-6.沉积物重金属和其他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Cd,Hg与硫化物相关性较好,Cu,Pb地球化学来源相近.单因子...  相似文献   

14.
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划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3、5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底质质量评价指数(Ssj)和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划型。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底质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6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4级和2级,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2~6级,平均值为3级。总体上,贝类产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底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大肠杆菌、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无1类区,属自然本底区;2类区共1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88%,其中2a类区6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5%,属清洁区,2b类区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0%,属较清洁区,2c类区4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24%,属轻度污染区;3类区共2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12%,其中3a类区和3b类区各1个,均占贝类产区总数的6%,分别属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划型的结果与诏安湾贝类产区污染现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浙江海洋贝类微生物调查及其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3年 8月在浙江沿岸地区抽取了 4 0份贝类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在总共 4 0份样品中 ,有 2 7份不同程度地受到微生物污染 ,占总数的 6 7.5 % ,合格率仅为 32 .5 %。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大肠菌群 ,占超标总数的 6 7.5 % ,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占总数的 2 2 .5 % ,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 ,在此次抽检的样品中未见 ,检出率为 0 % ;也有少部分贝类产品是因细菌总数超标 ,占总数的 5 %。可见 ,微生物性污染对浙江海洋贝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杀菌剂因其成分复杂、无污染、属性天然等特点,为水产养殖防治病原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虎杖、千里光、黄柏、黄岑、苦参等为原材料,研制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其对12种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3μL/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MIC为25μL/L,对肠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MIC为50μL/L,对拟态弧菌的MIC为100μL/L,对溶藻弧菌的MIC为250μL/L,对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为500μL/L,对创伤弧菌的MIC为1000μL/L。  相似文献   

17.
对闽江口11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4.8~34.3mg/kg(平均20.4mg/kg)、Pb12.4~28.9mg/kg(平均20.0mg/kg)、Cd0.064~0.393mg/kg(平均0.13mg/kg)、Hg0.01~0.2mg/kg(平均0.08mg/kg)、As3.8~12.5mg/kg(平均9.3mg/kg)。全部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Cu、As和Hg。Cu、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Cd、Hg、As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各元素含量均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有递减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水域总体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系数较小,该水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HgAsCdPbCu。  相似文献   

18.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渤海湾天津海域采集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脉红螺(Rapana venos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牡蛎(Ostrea cucull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等常见贝类样品生物类、石油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化学污染因子石油烃、Cu、Zn、Pb、Cd、Hg、无机As均有残存,生物污染因子粪大肠菌群、腹泻性贝类毒素也均有检出,但含量值较低。总体来看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贝体没有受到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