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波  王熹 《中国水稻科学》2000,14(2):122-124
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Ⅱ优2070、Ⅱ优419及其恢复系2070、中419始穗后伤流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突出表现在始穗期至乳熟期,其后伤流液量明显下降且幅度较大,这种变化趋势与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绿叶面积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沈波  王熹 《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46-150
以亚种间杂交组合Ⅱ优2070及恢复系2070、Ⅱ优419及恢复系中419为材料,分析测定了在不同生育期水稻的根系生长、伤流液量及根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具有根系生长优势和较强的伤流强度,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高于恢复系,杂交组合根系活力强,与玉米素及细胞分裂素总量下降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印杂交稻新组合易地种植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龙兴  KiniAV 《杂交水稻》1999,14(1):22-25
对中国选育的杂交稻Ⅱ优2070和印度选育的杂交稻Ⅰ优005在中国杭州及印度Bangalore两地种植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作了比较研究,Ⅱ优2070引种到Bangalore,生育期缩短12d,却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10~12t/hm2),表现为穗多粒重、结实率高。Ⅰ优005引种到杭州,生育期缩短15d,属中熟组合,产量中等(7.5t/hm2),但米质、食味较好。与Ⅱ优2070相比,Ⅰ优005在分蘖期新根出生多,新蘖出生快,死苗败苗轻;抽穗整齐,转色好,剑叶光合速度及蒸腾强度在齐穗后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4.
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62ⅡYou162,anewheavy-panicleandsuper-high-yieldingintersubspecifichybridricecombination汪旭东周开达(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611...  相似文献   

5.
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 ,从1984年开始从四川农大水稻所引进D型胞质D汕A和D297A不育系 ,先后选育出D优63、D297优67、D297优63三个新组合 ,选育奇宝A和D宝A两个新不育系 ,并积累了超高产育种制种经验与选育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材料 ,为选育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 ,借鉴四川农大水稻所周开达教授、黎汉云研究员等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育种”的经验和技术路线 ,在他们指导和支持下 ,我们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协作攻关 ,背靠四川农大水稻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6.
协优9308的分蘖成穗与灌浆结实特性及其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配了诸如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超级杂交稻 ,显示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优势 ,单季产量高达10~12t/hm2。在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协优9308(跨越计划中供试超级杂交稻组合)为靶标组合 ,研究“超级杂交稻的生理模型”。本文阐述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少蘖成穗率高与营养生长期“茎蘖顶端优势”关系 ,穗大结实率高与灌浆成熟期“粒间顶端优势”的关系 ,以及提高成穗率与结实率的主要措施。一、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茎蘖顶端优势与分蘖成穗1.秧田…  相似文献   

7.
亚种间杂交稻大穗形成机理研究:颖花的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赣化7号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交优63的枝梗和颖花扮化及发育特性,分析了颖花的分析,发育及一、二次枝梗对大穗形成的作用,提出了增加颖花数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抑制型高产栽培法的初步研究Retardingcultureoftwo-linesystemintersubspecifichybridrice马国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营养生长旺盛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蘖功能叶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成穗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为材料,采用挂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出生的分蘖最上一片完全展开叶激素水平随水稻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以及激素水平与分蘖成穗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蘖功能叶中IAA、GA1、ABA含量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分蘖成穗率与功能叶中IA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功能叶中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功能叶中(IAA GA1)/ABA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饱攻饱”与选用一般配合力好的广亲和恢复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配组是解决两系亚种间籼粳杂种一代籽粒充实不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杂交稻协优9312、Ⅱ优162及其相应恢复系为材料,对灌浆初期籽粒中内源IAA、糖分的变化,以及IAA抑制剂对IAA以及3H 标记葡萄糖吸收分配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势粒的IAA含量以及增重的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在开花受精7 d以前,强势粒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高于弱势粒,之后相反。强、弱势粒间存在的这种灌浆势差异,杂交组合大于其相应的恢复系。IAA合成及运输抑制剂明显降低3H 葡萄糖在籽粒中的分配。外源IAA对幼穗的处理,缩小了强、弱势粒间结实率的差异,使整穗的结实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赣化7号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枝梗和颖花的分化及发育特性,分析了颖花的分化、发育及一、二次枝梗对大穗形成的作用,提出了增加颖花数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名称类型简介 D702优多系1号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中迟熟基本营养型杂交稻,中晚稻兼用.作中稻全生育期139天,作双晚全生育期127天.一般亩产550~650 kg.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优于汕优63,口感好,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四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抗稻瘟病.适宜汕优63、特优和D297优系列组合种植的地方栽培. D702优527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三明市杂优双晚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83.33 kg,米质和外观优,口感好,有7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4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拟作为汕优63、特优和D297优系列组合接班组合. D优68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作单晚全生育期142天,作双晚全生育期127天.米质优,口感好,精米率72.3%,整精米率56.8%.适宜作中稻和单季晚稻和闽南双晚栽培. D优527 优质高产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142天,适宜作中稻和单季晚稻及闽南双晚栽培.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综合性状突出.一般亩产600~650 kg. Ⅱ优6号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 (中迟熟) 中晚稻兼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3天,优质、高产、抗病.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后期转色好.1999年在尤溪西城镇麻洋村和洋中镇后楼村作再生稻栽培示范,头季稻和后季稻两季单产分别达1112 kg、1016.6 kg. D宝优6号亚种间超级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中晚稻兼用,作单季稻栽培,增产尤为显著.一般亩产550~650 kg.米质好,中抗稻瘟病. D奇宝优1号亚种间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要比汕优63短4~5天,故适宜作烟后作和望天田栽培.1998年参加三明市双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亩产478.2 kg. 以上品种种子价格面议. 联系电话:(0598)6483073,6483444,13806967730 联系地址:福建省尤溪县管前新街168号,邮编 365116.  相似文献   

14.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绝大多数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自第1个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以来,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已选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籼粳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的产量潜力,在生产上广受欢迎。本文对我国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历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分蘖数低、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库容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高等特点;在成都平原生态区,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前期积累合理的总生物量,提高生育后期群体质量,增强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提高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效率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国审超级杂交稻Ⅱ优602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栽培能提升Ⅱ优602的产量水平,主要原因是该栽培方式使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水稻功能叶片激素水平变化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亚种间杂交稻协优93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分蘖最上一片完全展开叶激素水平随水稻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并跟踪不同时期出生分蘖的成穗率。结果表明,分蘖功能叶中IAA、GA1、ABA等水平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分蘖成穗率与功能叶中IAA水平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功能叶中ABA水平成极显著负相关,与(IAA iPA ZRs GA1 3)/ABA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选用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5个杂交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Ⅱ优明86作对照,分析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与各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及各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5个供试杂交稻品种的平均产量达11 t/hm2左右,均比对照增产,除谷优3301外,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5.58%。因此,栽培过程中,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应注意培育大穗,发挥超高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籼粳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Ⅱ优6078和对照汕优63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硝酸还原酶(NR)活性、内源激素(ZT、GA3、IZZ)含量。结果表明,Ⅱ优6078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光合能力强,且叶片衰老缓慢,内源激素含量高,是Ⅱ优6078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Y两优900和Y两优6号2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Ⅱ期之前施用穗肥,可获得较好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