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病鉴定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2n=28,SSYY)对麦类赤霉病具有较高的抗病性。用离体/活体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 = 42,AABBDD)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67.74%,胚培成苗率为5.41%。F#-1杂种生活力强、雄性不育,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小麦亲本。F#-1杂种染色体数为预期的2n = 35(SYAB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平均为32.86个单价体、0.93个棒状二价体、0.13个环状二价体和0.006个三价体。对杂种的形态学、染色体行为,雄性不育机制以及潜在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为父本杂交,将获得的杂种再进行回交和自交,对其育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其可交配性表现不同,卵穗山羊草的结实率(14.10%和11.96%),比柱穗山羊草高(2.13%和8.47%).杂种胚产生愈伤组织率和幼胚直接成苗率不同.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杂种胚.卵穗山羊草/小麦的直接成苗率高于柱穗山羊草/小麦.卵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的结实率为3.71%;柱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未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自交也能结实,自交的结实率为0.044%,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自交没有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杂种的育性较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强,卵穗山羊草基因通过杂交向小麦转移比柱穗山羊草更容易.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新杂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所有回交后代植株均可育,在花粉母细胞中形成22个二价体。来自诸葛菜的6条染色体可被全部丢失或部分进入末期核,也可在后期Ⅰ运动至细胞一极。首次获得的新材料可用于培育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附加系,并为研究诸葛菜的染色体组结构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4.
共转化法获得蒙农杂种冰草转基因植株(征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中的一个优质种间杂种——“蒙农杂种”冰草(A. cristatum хA.desertorum cv.‘Hycrest-Mengnong’ )为材料,在以幼穗为外植体建立的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基础上,以调控脯氨酸生物合成最后一步的关键酶的突变体基因p5CS为目标基因,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采用共转化法利用基因枪轰击冰草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为冰草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种质。PCR和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基因p5CS已整合到冰草植物基因组DNA中;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在冰草转基因植株的转录水平表达;p5CS基因的遗传转化率为0.1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属间杂交,把控制大麦早熟性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断导入到栽培小麦,为选育超早熟小麦品种创造条件.通过试验明确,以大麦做母本,小麦做父本,较易获得杂种种子.授粉后10~14天,取胚乳退化的杂种种子,采用幼胚离体培养,得到二棱大麦Betzes×中国春小麦的属间杂种F_1,根尖染色体数为28条,幼苗形态上象父本小麦,剑叶叶片酯同功酶谱除具双亲谱带外,还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一个谱带.F_1穗部具短芒,小花的雄蕊部分或全部雌蕊化,花粉完全败育,自交不能结实.用中国春小麦与之回交后,已获回交一代(BC_1)种子.对大麦做母本易获杂种种子,从受精的遗传细胞学方面作了阐述.并提出利用组织培养的诱导手段,可望产生有较大变异幅度的再生植株,将可为大小麦属间杂种的性状转移开拓更为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粗山羊草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及抗病基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将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抗白粉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配制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BC1F2分离群体对目的基因进行了遗传作图。结果显示,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不能正常结实,进行幼胚拯救可获得组培苗,成胚率达到9.22%;矮败与Y215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进一步对矮败×Y215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粗山羊草Y215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细胞学稳定且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植株;应用SSR标记和分离群组分离法,分析与其连锁的引物位置,将其定位在3DS染色体上,暂时命名为PmY215。说明来自粗山羊草Y215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普通小麦中,分析PmY215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和抗病性特征,认为PmY215是一个新的显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发现的粗山羊草Y215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Y215是一个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及其亲缘属物种中进行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Agropyron ciliare Franchet,2n=28,SSYY]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Agropyron tsukushiense(Honda)Ohwi var. Transiens (Hack.)Ohwi,2n=42,SSHHYY]是迄今为止筛选出的对赤霉病抗性最高的物种。为将这一抗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去,进行了它们与普通小麦的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国春(♀)×鹅观草(♂)以及鹅观草(♀)×中国春(♂)3个组合的属间杂种,其中后两个组合为迄今首次成功的报道。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前两个组合F#-1均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35和2n=42),而在鹅观草(♀)×中国春(♂)F#-1中,除2n=42的预期类型外,还发现有2n=63的异常类型。预期类型F#-1形态均呈中间型,2n=63异常类型偏向于中国春。所有 F#-1均完全雄性不育。离体鉴定表明它们对赤霉病仍然表现高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纤毛鹅观草×中国春)F#-1,30.47Ⅰ+2.22Ⅱ+0.01Ⅲ;(中国春×鹅观草)F#-1,39.82Ⅰ+1.09Ⅱ;(鹅观草×中国春)F#-1预期类型(2n=42),39.76Ⅰ+1.09Ⅱ+0.10Ⅲ;异常类型(2n=63),27.11Ⅰ+17.63Ⅱ+0.09Ⅲ+0.08Ⅳ。用中国春回交,所有F#-1均获得了回交后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个小麦-冰草附加系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F2的减数分裂进行观察,分析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冰草附加系背景下诱导染色体变异的有效性,为获得小麦-冰草染色体易位奠定基础。【方法】杂交F2植株幼穗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采用常规细胞学方法,冰草P染色质的检测采用GISH方法。【结果】杂交F2PMC减数分裂中期普遍观察到多个单价体、多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和断片,多数组合观察到染色体桥,个别组合出现单价环状染色体。杂交F2减数分裂染色体存在异常现象:平均36.5%的细胞中有多个单价体,15.8%的细胞含有多价体,31.6%和11.7%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断片和桥,四分体时期存在微核、多裂和四分孢子退化现象。F2植株的自交结实率平均为31.47%。对部分F2植株的减数分裂细胞GISH检测表明,P染色体多为单体附加,有2.7%的植株可能产生染色体易位。【结论】较高频率的染色体断裂和部分配子致死是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变异的典型特征,柱穗山羊草2C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冰草附加系背景下能够有效诱导染色体产生结构变异,这种诱变作用和频率在不同附加系背景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影响小麦族远缘杂种幼胚培养成苗率的几个因素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培养小麦族13个属间和种间杂种幼胚,对小麦族野生近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12个远缘杂种F_1植株。培养结果表明,C—17基本培养基添加CH50mg/L、CM200mL/L、肌醇100mg/L及蔗糖90g/L较利于杂种幼胚生长成苗。不同远缘杂交组交组合之间,以及杂交亲本不同来源地之间,杂种幼胚成苗率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印楝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印楝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其繁殖系数30d可达5~7倍,生根率30d可达100%。诱导培养基以MS BA1.0mg/L NAA0.01mg/L 3%蔗糖最佳,继代增殖以MS BA0.5mg/L NAA0.1mg/L 3%蔗糖为宜。生根培养以1/2MS NAA0.1mg/L 1.5%蔗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竹节参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竹节参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竹节参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共检测出27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41%。竹节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1-十八碳烯(18.06%)、3-甲基-2-丁酮(12.88%)、3-甲基丁酸(8.40%)、正己酸(6.60%)、辛酸(6.41%)、异丙基乙醚(6.08%)、2-乙氧基戊烷(5.08%)、十二烷(4.93%)、可巴烯(4.17%)。[结论]该试验检测出了竹节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竹节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苹果属新组——山荆子组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苹果属新组--山荆子组的已发表学名的10个种分为山荆子系,湖北海棠系和锡金海棠系3个系。  相似文献   

1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洲栽培稻形态生理及与亚洲栽培稻种间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洲栽培稻 ( O.glaberrima steud.)的形态、生理和亚、非栽培稻种间育性的研究表明 ,非洲栽培稻叶舌短而圆 ,株高多为 80~ 1 0 0 cm,稻穗极少 2次分枝 ,柱头外露率高 ,地稻瘟病、纹枯病有较强抗性 ,感光性较强 ,在思茅夏季大部分不抽穗。亚洲栽培稻 ( O.sativa L .)与非洲栽培稻的杂交 1代育性较低 ,在 3 0 9个组合中 ,仅 1个组合结实率为 1 5% ,其余在 5%以下 ,育性主要由两亲染色体同源性的高低所决定 ,少数存在核质互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尤溪县楠木林分叶面积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楠木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和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生物量、材积、林分密度与叶面积指数间的关系,得出在现有林分条件下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材积与叶面积指数均成线性回归关系,而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倒数成二次回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本文确定出了最佳林分密度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7.
18.
长刺对两种单细胞藻类牧食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a测定法评估了长刺氵蚤对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舟形硅藻及其混合藻液的牧食力。结果表明 :当小球藻密度在 5 .2 0 0mg/L~ 12 .688mg/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 ,摄食速度(细胞 /氵蚤·h)则逐渐降低 ,小球藻密度为 3 .4 3 2ml/L~ 5 .2 0 0ml/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及摄食速度都明显降低。当舟形硅藻密度为 7.885mg/L~ 63 .3 65mg/L(湿重 )时 ,随藻液密度降低 ,长刺氵蚤的滤水速度逐渐升高 ,摄食速度逐渐降低。长刺氵蚤的摄食使浮游植物产氧量降低。在混合藻液中 ,长刺氵蚤选择性摄食舟形硅藻 ,选择指数S =0 .0 86。长刺氵蚤对舟形硅藻、小球藻为代表的中小型藻类具有较强的牧食力 ,证实了用长刺氵蚤等大型枝角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防御素基因的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防御素基因分成4个寡聚核苷酸片段,采用固相亚磷酰胺法在DNA合成仪上化学合成。片段2和4分别用T_4多聚核苷酸激酶将5′端磷酸化,4个片段等量混合,用T_4DNA连接酶连成一个109bp的双股DNA片段,其两侧为BamHI和SalⅠ粘性末端。把它与经上述双酶切的质粒pUC19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Sα。转化株经含Xgal青霉素平板初筛,质粒酶切分析以及PCR专一性扩增,证实已获得完整的防御素基因克隆。为进一步表达防御素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0.
高山红景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山红景天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芽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叶片切块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mg/L NAA0.5mg/L,诱导率达88.33%;高山红景天叶片切块经诱导可产生3种色泽的愈伤组织,其中只有绿色愈伤组织诱芽容易,绿色愈伤组织在附加1mg/L6-BA 0.1mg/LNAA的MS培养基中有利于芽的分化和增殖,培养7周左右,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形成的再生小植株数达到21.33个;增殖苗转入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