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养殖场净面积80亩,平均分成九只池塘,每只长150米、宽40米、池深1.5米,用外河水进排水,南面进水,北面排水。两池之间筑一条小埂,小埂坡度1:3,池塘底无漏洞,在塘边加50厘米高的防逃板,防止河蟹外逃和青蛙等敌害进入池中。  相似文献   

2.
2008年部分塘口的河蟹成活率仅20%左右,为什么养蟹技术,特别是病害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河蟹成活率不升反降?有相当多的蟹塘既没有河蟹敌害,也没有河蟹外逃,而且疾病也轻微,为什么河蟹成活率却相当低?经三年来大量的连续调查,我们认为这是河蟹春季死产率太高的缘故。由于春季水温低,河蟹个体小,养殖户并不能及时发现死亡的河蟹。此后,养殖户的投喂等生产管理便不可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这样饲料浪费量大,环境维护等生产成本会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加强河蟹的秋季饲养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防止河蟹秋季死亡,主要应注意防止以下3点:  相似文献   

4.
陈军 《科学养鱼》2001,(8):21-21
一、选择适宜塘口龙虾一般与鱼种培育同塘混养,选用水深1.5米以上、塘埂宽度2米以上、经过彻底消毒杀菌、无敌害生物的池塘、河沟。塘内适当栽种水草,一般占塘口面积1/5左右,供龙虾脱壳时隐蔽和栖息。塘口配备进排水渠道,并安装网罩,以防龙虾随水外逃和敌害生物的侵入。虾苗下塘前要施基肥培肥水质,保证虾苗肥水下塘,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用。在塘的四周用河蟹防逃设施围栏,防止龙虾外逃。二、种苗来源1.从自然界中人工捕捞,要求苗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网具捕捉,禁止使用药物捕杀的苗种。2.通过人工繁殖培育苗种放养…  相似文献   

5.
<正> 河蟹人工育苗在我省已大面积开展,由于亲蟹来源不足,给育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一套在室外土池利用自然海水进行亲蟹人工越冬的技术。1986、1987、1993年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80%、85%、95%;抱印率分别为85%、85%、100%,且卵量均在30~40万粒以上 1 越冬池的建设越冬池需靠近海水源.进排水方便,海水盐度10~30.水质无污染。越冬池四周加防逃设施,材料可用石棉瓦或砖墙,高度应高出地面50cm以上,且内表面光滑,拐弯处应建成钝角,防止河蟹攀缘外逃。越冬池水深要求1.5m以上,冬季冻层下至少应保持0.6m以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6.
<正>苏北地区淡水养殖主养品种之一是河蟹,为了提高河蟹养殖池塘利用率,增加收入,也为了提供饲料利用率,以及有效防止河蟹精养池塘前期青苔的生长,笔者对河蟹精养池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该地区河蟹667 m~2放养数量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泗洪县拥有河蟹养殖面积1.73万公顷,年产量3700万千克,是名副其实的河蟹养殖大县。每年细菌性病害对我县河蟹的养殖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为此,2017年对江苏省泗洪县主养区的患病河蟹的肝胰腺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13株,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等研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养殖技术的能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能学的角度探讨温度,饵料与河蟹生长,蜕壳,性成熟的关系;阐明了河蟹养殖中温度效应;指出应注意温度控制,防止有效积温引发的早熟;详细讨论了饵料的种类配比以及蛋白质含量对河蟹生长,蜕壳,性成熟的影响;为推广和提高福建河蟹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蟹捕获早了,蟹未性成熟,蟹黄和肢螯肌肉不丰满,影响销售价格;迟了,蟹有降河回游习性要外逃。现将多年实践总结的“七看”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看蟹种所产水系。不同水系所产蟹种性成熟时间有差异,辽河水系所产蟹种在长江流域湖泊养殖,性成熟时间要比长江水系蟹种提前 20~30天。 二看所放蟹种规格和数量。大规格蟹种和低密度养殖的性成熟时间相对要早。 三看当年积温。如当年日照和积温高于往年,则蟹性成熟时间可能会提前。四看天然饵料丰歉。如当年湖泊天然饵料丰富,满足河蟹生长需求,河蟹就会快速生长发育。 五看湖泊出水…  相似文献   

10.
一、池塘单养 1、蟹池条件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利于水草、螺、蚌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cm。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相似文献   

11.
河蟹的胚胎培育和大眼幼体培育是目前河蟹繁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无公害水产养殖,苗种是关键。在河蟹繁育过程中,对挂笼的抱卵蟹严格消毒,就是为了切断污染源,防止繁育过程中,蟹苗幼体受病害侵袭,最终影响蟹苗的质量和产量。在河蟹的胚胎培育过程中,卵的表面常常孳生丝状菌、  相似文献   

12.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期间病害的防治工厂化河蟹育苗期间,因种种原因,幼体时常会感染病害,影响幼体成活率。防止幼体感染病害,幼体患病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河蟹人工育苗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在河蟹育苗中有效防治病害的措施,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养蟹先养草、蟹大小看水草",可见管护好水草在河蟹养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河蟹生态养殖还是以种植伊乐藻为主,尽管伊乐藻具有耐低温、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生长周期长、产量高等特点,但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季节会停止生长甚至会浮根死亡,败坏水质,所以高温季节的伊乐藻管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绝大多数河蟹养殖户采用药物控制伊乐藻生长,防止其高温季节死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河北渔业》1995,(6):18-19
<正> 1 目的和意义历史上,丰南市沿海地区一直盛产河蟹,市志上曾有“金鳞紫蟹,垂手可得”的记载。到60年代中期,自然生长的河蟹产量仍然十分可观;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为防止海水倒灌和淡水资源的浪费,在各河渠排干入海口都修建了防潮节制闸,这对保护农田,促进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海诸省的河蟹生产,1958年前实际上是捕捞湖泊、江河中的天然河蟹资源。那时江湖敞通,故河蟹资源极为丰富。1958年大办水利后,江河湖泊间和在沿海兴建了大量水闸和防潮闸(防止海水倒灌),切断了河蟹洄游通道,致使河蟹产量大幅度下降,如洪泽湖在1952年三河闸未建成前,一户渔民一天能捕蟹二、三百斤。有江南人到洪泽湖捕蟹,一百只裤裆篮,一早上能捕上千斤河蟹。但1953年三河闸建成后,洪泽湖河蟹渐次减少,乃至绝迹。又如江苏全省1966年河蟹产量仅为1956年的十二分之一。为了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我乡几年来蟹虾混养和单养河蟹相比,蟹池中混养青虾好处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饵料利用方面。因为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所以青虾只能吃食河蟹的剩余饵料,起到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作用,同时增加虾产量。二是在河蟹未吃饱的情况下。因为河蟹比青虾凶猛,所以河蟹又将青虾作为部分饵料,因此减少河蟹之间的互相残食现象。三是因为蟹虾都是甲壳类水生动物,若遇过敏药物,青虾抵抗能力弱,则先浮头,这时发现情况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河蟹死亡,保证河蟹正常生长。四是蟹虾混养比单养河蟹一般每亩多产青虾15千克…  相似文献   

17.
江锦坡  金春华 《水产养殖》2002,(1):40-40,16
1 流水法 利用河蟹的逆水性,用木板或竹栏栅搭成一个与水平面成30~40度的斜台,底端置于池底,在斜台的顶端贴上40~50厘米尼龙薄膜使之垂直下垂,在薄膜的正下方固定一只3m × 3m的 20目聚乙烯网箱。网箱的上缘内侧四周敷上一层宽度为40厘米的塑料薄膜为内衬,防止跌入网箱内的扣蟹外逃,同时斜台的顶端用水泵沿斜面向下缓缓冲水。这样扣蟹沿斜台上爬到顶端后跌入网箱进而捕获。具体要求:用于制作斜台的木板或栏栅尺寸以 2m ×1.5m为宜,在斜台敷上一层40目聚乙烯网或麻袋布、彩条布,以便扣蟹沿斜台上爬。水…  相似文献   

18.
张是  永太 《齐鲁渔业》2005,22(12):21-21
在投食正常、水质良好、生态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蜕壳不遂”。一些养蟹能手使用蜕壳箱可有效地防止河蟹蜕壳期死亡,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利用蟹池套养青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养模式。一、套养模式1.蟹池套养青虾一方面,利用青虾摄食河蟹的残饵,增加青虾产量,防止败坏水质;另一方面,青虾可作为河蟹的饵料,减少河蟹自相残杀,提高河蟹成活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套养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在2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3cm的幼虾0.4kg/亩~0.5kg/亩;二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放养抱籽虾0.3kg/亩;三是在7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1.5cm~2.0cm的虾苗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蟹池套放青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亩水面可增加效益200~500元,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养模式。一、蟹池套养青虾一方面利用青虾摄食河蟹残饵,防止败坏水质;另一方面青虾可作为河蟹饵料,减少河蟹自相残杀,提高河蟹成活率,同时又增加青虾产量,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主要有3种套养方式:一是2月份每亩放养规格为3厘米的幼虾0郾4~0郾5千克;二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亩放养抱籽虾0郾3千克;三是在7月份每亩放养规格为1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