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源于人尿的黄脊竹蝗取食刺激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脊竹蝗在夏季常取食人尿浸过的物质。本研究设计了一个生测方法,分析了几类源于人尿的化学成分对黄脊竹蝗取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机盐混合物的取食刺激活性最强,约为仿人尿的3倍;铵离子、亮氨酸和缬氨酸也刺激取食;而尿素、蛋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不激发黄脊竹蝗的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室内外试验与大面积防治结果证明:应用苏云金杆菌生物药剂防治黄脊竹蝗最适期,应掌握刚孵化后1-2龄跳蝻未上竹林之前,经观察,三明市约在5月上旬跳蝻出土,防治药剂的最佳浓度,经方差分析,筛选结果以粉剂0.3:0.7.水剂2:10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庐江县近30年来未发生过竹蝗为害.2004年7月份,笔者协同庐江县森保站调查发现,该县毛竹主产区局部暴发黄脊竹蝗成灾,发生面积有2000亩,严重成灾约500亩,古塘等村的部分毛竹叶已被吃光.蝗灾发生后,县森保站和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了防治. 相似文献
8.
9.
不同农药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对黄脊竹蝗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农药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诱杀黄脊竹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生物药剂类等6种农药与碳酸氢铵及酒精混合,测定其对黄脊竹蝗的室外诱杀效果。[结果]测试的6种药剂12种配方对黄脊竹蝗均有诱杀效果,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是黄脊竹蝗最佳的诱杀时期;诱杀效果的时序变化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季节性的温度、雨水密切相关;配方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碳酸氢铵+水+白酒和配方18%杀虫双+碳酸氢铵+水+白酒对黄脊竹蝗有较好的诱杀效果。[结论]试验结果为黄脊竹蝗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技术,以期在南京地区示范与推广。[方法]运用林间观察和人工饲养的方法对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相同的化学防治方法下对比未樵园与樵园竹林中跳蝻期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的防治方法下对比未垦复与垦复、施肥过的竹林上竹跳蝻和成虫期的防治效果;对比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前后黄脊竹蝗的为害情况。[结果]竹蝗3龄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在跳蝻孵化前樵园,结合化学防治,可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竹蝗3龄后以垦复、施肥为辅助,通过跳蝻有下竹息凉、喝水习性,于06:00—09:00防治可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等综合措施均能有效降低竹蝗的种群密度。[结论]综合运用樵园、垦复、施肥、伐老竹、营造混交竹林、樵园养鸡养羊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种群分化的作用,剖析寄主转换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于温度(20±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16h∶8h(L∶D)的条件下,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寄主植物(小麦、大麦、燕麦)及转换寄主后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原始寄主和替代寄主相同时,与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相比,小麦和燕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较短,存活率、繁殖力、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高。小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到燕麦上后,其成虫寿命和繁殖期缩短。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接到小麦和燕麦上后,其若虫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净增殖率明显增加。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换寄主后,其存活率和繁殖力会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转换寄主后,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翅竹蝗在云南主要危害热性丛生竹。用调查、饲养和野外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翅竹蝗在云南思茅1年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次年5月中旬蝗卵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在竹冠下杂草中取食和活动,蝗蝻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8月下旬产卵,雌雄性比为0.9:1。查明了该虫主要危害的寄主竹种有版纳甜龙竹、云南甜龙竹、油勒竹、黄竹和棉竹。防治应采取清理竹林杂草和翻土除卵,用生物杀虫剂适时防治,营造混交林等措施。发现并证实了黑翅竹蝗蝗蝻与其成虫共有的形态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26±1)℃、相对湿度(70±5)%和光照L:D=14:10条件下,探讨了B型烟粉虱对甘蓝、番茄、甜椒的选择性,研究了3种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寄主植物中,B型烟粉虱成虫最喜好番茄,其次为甘蓝。B型烟粉虱在3种蔬菜上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且种群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B型烟粉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均随寄主植物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番茄上,若虫的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雌成虫的寿命最长,单雌产卵量最高,种群内禀增长率最大,说明番茄比较适合B型烟粉虱的种群发育。 相似文献
15.
3种寄主植物对条沙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和狗尾草3种食料植物对条沙叶蝉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25℃恒温条件下,以小麦、玉米和狗尾草为食料,分别观测记录了条沙叶蝉的卵孵化率和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并组建了条沙叶蝉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条沙叶蝉在3种寄主植物上都能完成世代发育;从卵到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在小麦上最短(23.33 d),玉米上次之(26.39 d),狗尾草上最长(27.50 d);取食狗尾草时,若虫的存活率(17.22%)最低,其存活曲线属Ⅲ型;取食小麦时,净增值率(6.106 7)、内禀增长力(0.052 3)和周限增长率(1.053 7)均最大,平均世代周期(34.58 d)和种群加倍时间(13.25 d)最短,存活曲线基本符合Ⅱ型;在玉米上平均每雌产卵量(17.63粒)最少,且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结论】用生命表参数和存活曲线等综合评价表明,在3种寄主植物中,小麦最适合条沙叶蝉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其次分别为玉米和狗尾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27±1.0)℃,12D:12L],以杨树、柳树和桑树叶片饲养柳蓝叶甲,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柳蓝叶甲幼虫的发育历期和雌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影响。取食柳树叶的柳蓝叶甲幼虫发育历期长于取食杨树叶的处理,卵孵化率和羽化率也较高;雌成虫在杨树叶上的产卵时间长于柳树叶,但相同条件下雌成虫产卵优先选择柳树叶;试验条件下柳蓝叶甲成虫、幼虫均不取食桑叶;无论取食何种寄主植物,雌成虫大都将卵成块产于幼嫩叶片背面。 相似文献
19.
以3种豆科植物(菜豆、豇豆和蚕豆)为植物材料,研究端大蓟马成虫和若虫取食胁迫3种豆科植物后,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若虫和成虫取食胁迫可引起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上升,其中若虫取食胁迫下的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最高。端大蓟马的取食胁迫可引起3种豆科植物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表明豆科植物SOD、POD、CAT和MDA变化与植物种类、端大蓟马虫态和取食时间有关,豆科植物的抗性与体内的POD、CAT和MDA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脱除菊花体内3种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尖长度为0.4~0.5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mg/L、处理时间为42d组合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3.3%,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8.2%,86.7%,81.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试管苗热处理60d后,剥取长度为0.4~0.5mm的茎尖进行培养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100.0%,100.0%,94.1%。【结论】3种脱除菊花体内病毒的方法中,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的脱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