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东北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剖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7.2%、4.9%和47.9%;基于Shapley值法按照贡献度对现有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3个经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44.3%、18.4%和37.3%;利用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对各环节风险系数进行求证,3者之间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9.4%、16.2%和34.4%;最后针对链条环节关系松散、风险防控能力弱、链条增值空间低等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加大产品的创新投入、强化产业品牌增值等。  相似文献   

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对改革推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本研究基于贡献分配理论,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综合考虑各主体的贡献度以及入市土地用途,测算各类用地能带来的增值收益以及调整入市过程中各主体应享有的收益分配比例。从土地增值收益来看,基于收益分配比例,相比当前入市收益分配比例,各主体基于贡献分配理论所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均发生变化;以贡献分配理论测算出的收益分配比例能够因地和因模式制宜,集体在收益分配中获益较多,政府收益有所提高,符合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方向。基于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未来改革推行过程,可根据贡献分配理论来设计分配比例,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原则和国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典型做法进行总结。目前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分配结构不合理、土地价格扭曲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体系不完整、政府垄断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管理存在缺陷等方面。应当着重在完善产权制度、发展农地转用市场、建立合理增值收益分配结构等方面构建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自利益驱动,只有当产业能够带来稳定和可观的收益时,产业主体才有从事产业链中各项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比较后可知,现阶段我国马铃薯产业链中的生产、流通和加工3个基本环节的收益并不平衡,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因此,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角度考虑,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各环节的收益,而且要均衡不同环节的收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会宁县小米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调查,全面分析了小米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构成和收益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在会宁小米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利润在各个环节市场主体之间的分配不均衡,农户获得的利润最低,使得农户的收益受限,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小米质量和品质不稳定,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不大,从而严重制约小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一个瓶颈。最后,基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农户收益的原因,并就改变农户市场弱势地位,增加其收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会宁县小米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调查,全面分析了小米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构成和收益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在会宁小米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利润在各个环节市场芒体之间的分配不均衡,农户获得的利润最低,使得农户的收益受限,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小米质量和品质小稳定,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不大,从而严重制约小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一个瓶颈.最后.基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农户收益的原因,并就改变农户市场弱势地位,增加其收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东港市为研究区,采用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等方法 ,测算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土地收益增值和各分配主体收益分配比例。研究结果:东港市"挂钩"项目中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三者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应为57:33:10。东港市已开展的"挂钩"项目中,当建新用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合理;当建新用地用途为商业用地时,存在明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现象,为此提出了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等几方面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产业提质增效,而农业标准化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出发,重点梳理了国内猕猴桃标准建设现状,论述了目前我国猕猴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猕猴桃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猕猴桃标准发展建议,以期为猕猴桃产业标准建设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疆肉牛产业链中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现状,构建三级链的利益分配模型,利用数理推导的方法,分析其分配和改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肉牛产业链利益分配存在改进空间,其改进空间取决于利润分配调节因子的取值区间。  相似文献   

10.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政策、法律双层面的指引下进入市场,基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产生土地增值收益。在我国试点地区改革中,由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的不确定性、《暂行办法》对确定调节金征收比例来源的不周延以及不完善的分配监督机制,导致各试点地区收益分配制度的构建各异。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明确分配权利来源,理清各分配主体、客体界限及范围,制定科学、协调的调节金征收及分配比例,以期建立合理长效的增值收益分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鲜食葡萄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对解决当前各利益主体间利润分配不合理问题,改善主产区农户收益状况,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昌黎县至北京鲜食葡萄的流通为例,分析产业链中农户、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成本收益情况及利润分配格局,并运用Shapley值法,探讨产业链中不同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与选择。结果表明,当前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中,农户获得产业链利润的21%,批发商获得52%,零售商获得27%,而农户资金投入与时间投入远高于批发商与零售商,且其收益状况受气候条件、市场价格与需求及批发商和零售商市场与价格风险转移的多重影响,承担了巨大风险,表明当前产业链利润向流通环节过度倾斜,利润分配不合理。综合考虑产业链中各主体贡献、成本投入及参与合作动力等因素后,修正的Shapley值分配结果表明,农户获得产业链利润的29%,批发商获得48%,零售商获得23%,农户收益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保障了产业链稳定运行。因此,要改善当前鲜食葡萄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应完善产业链各主体间利益连接机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充分激发电子商务引入农业产业链后的效率和效果,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分配问题,构建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实例论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得到各利益主体满意的收益合理分配方案,避免了农户、加工商、销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利益平均分配现象,促进了"互联网+农业"中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突出表现在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领域。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典型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土地和房屋征收中获取了过高的土地增值收益是比较普遍的,但也存在土地增值回收途径欠缺、土地增值收益流失严重的情况。导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法律制度、产权界定不合理、缺乏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原则和有效的政策管理工具。基于从土地产权配置角度对土地增值形成及其分配机制的解释,建议应消除关于公有制土地所有权的认识误区,建立土地自由交易市场来调节土地供需关系和完成土地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政府应退出市场参与主体的角色,回归管理者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如何在政府、集体与农户个体间实现均衡分配是土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实践中各地对入市土地范围边界认知模糊,对土地增值本质内涵理解不足,流转收益分配缺乏理论支持、具有随意性,致使问题与矛盾频发,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晰入市流转收益的本质来源,以各主体参与流转的贡献值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博弈论Shapley值法得出三者应得收益比例大致为23.05%~31.31%、54.40%~64.25%与12.70%~18.28%。结合实证研究,解析实际与理论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成本测算复杂和各主体利益诉求不一致,收益分配比例受到土地级别、土地用途、流转方式、单位面积流转价格、政府国土空间规划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可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收益分配标准,实现收益的科学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来源、农民财产权益损失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江苏省南京市和南通市的调查情况发现,土地增值收益主要来源于社会公共物品投入、土地稀缺性和土地价格扭曲,但由于土地征收强制性及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农民财产权益受到损失。为了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应当从提高农民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完善农地转用市场、实行实物性补偿等方面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是当前农村区域特色产业结构重构的路径之一,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离不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对2009-2019年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从市场覆盖面、猕猴桃价格及产业链分析电子商务对眉县猕猴桃产业的影响,指出电子商务对区域特色产业结构的牵引和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界定农用地整理经济收益及其分配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收益分配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在现实中出现的收益分配之前收益不明晰、分配中利益不均衡和分配后效果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土地整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权利保障与制约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蛋鸡产业链利益分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蛋鸡养殖模式的调查,对不同蛋鸡养殖收益、产业链利益分配进行分析,得出江西省整个蛋鸡产业链仍然存在着金融支持不稳定、保险体系不健全、龙头带动不明显、品牌建设不重视等问题,提出了促进蛋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一种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是我国现阶段征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在分析前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观点的基础上,阐明我国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增值原因,并得出征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调查数据,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聚焦农业供给端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组织、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形式等热点问题,以重庆市现代柑橘产业为例,深入分析了柑橘产业化实践中的不同产业经营模式以及柑橘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现状,通过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及产业链利益机制、分配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