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产业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从调查来看,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要,必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道素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充分保障其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00-202
由于农村和城市双重因素的作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以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制度因素、农民工自身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造成一定阻碍。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其身份认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其自身素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内部和外部条件,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心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政治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心理,需要拓展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途径,提高其政治认知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国史教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政治情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为端正其政治动机奠定经济基础;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实践的渠道,明确其政治态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民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在南京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工作状况与其心中的期望相对比,分析其差距。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融入城市获得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实的就业平台很难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培训,同时低收入使得其工作生活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这给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和困惑。笔者认为政府要实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社会就业环境"两手抓",方可解决当下"技工荒"和劳动力剩余这一矛盾,并促进劳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权益保障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特点,决定了对其应当在“发展权益”问题上给予更多的研究和关注,解读新生代农民工在发展权益保障上的深层诉求,使我国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上进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完善和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上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一些负面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作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城市中的多种因素影响着其返乡意愿,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消除返乡意愿、融入城市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发展。使用统计描述方法与Logit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与居住空间状况对其返乡意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用城市社会学相关理论解读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返乡意愿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73-27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之中的骨干力量与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但是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还是城市化建设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状况以及职业能力之高下必然会对其发展产生极其重要之影响,进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以及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具体教育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农村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父辈不同的价值观。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是其城市化内驱力,知识结构是其城市化基础,国家的政策导向逐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化与市民化趋势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愈渐突出。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表现为人口流动性大、城市心理倾向性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等方面。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出发,结合其群体特征表现,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企业教育组织、政府教育机构等三类主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作为新时代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提升却陷入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发展及新生代农民工能力等困境。为此必须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制度层面、社会组织层面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入手,加快各项制度改革,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等方面表现了独特的"新"特征。但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却在改革中成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发展深入探讨,结合政府、组织化主体、群体个人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找到个人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教育、生活、就业现状,分析了教育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技能及社会地位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观念,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就业培训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非农就业的关键。在回顾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特征,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实施要点,以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其非农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13-216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农民工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培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问题研究显得不够。为了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培育问题,有必要进行比较研究,将全国分三类地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研究,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拟对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研究,并以陕西省兴平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和思想状况为实证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归纳出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观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高职业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基础。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培训非常重要,事关城市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养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上述问题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知识层次有所提高,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对知识、能力、发展期望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希望融入城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立足于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培训,从成功市民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实施影子培训,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培训体系设计,督促企业实施城镇化主人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金锋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79-182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成长环境得天独厚、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专业技能较欠缺、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等诸多新特征,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满足其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面临着政府及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充足和培训内容不切实际等障碍,要通过采取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相关群体作用等对策来切实搞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央已经把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列为战略性发展问题,明确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是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遏制城乡差距扩大,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离不开教育培训。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的现状,并从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本身3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低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迫切性。对此提出了加快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的对策,以期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城镇化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背景和价值观念,独有的特征使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新的困境。该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诸城市郭家屯镇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及特征,探讨其在身份认同、就业和婚恋三个方面的发展困境,然后主要从外部环境障碍和自身条件限制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最后从主体、政府、社会和社区四个层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