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为解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固定样地复位较难、固定样木测定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手持GPS对固定样地定位、全站仪对固定样木测高、罗盘仪对固定样木复位的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手持GPS进行固定样地的复位调查,可以使固定样地的复位率达到100%;利用全站仪可以使树高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利用罗盘仪可以使固定样木的复位率达到95%以上.同时采用手持GPS与PDA相结合,可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实时显示,使样木位置坐标化,改变了传统的森林资源复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清查样地复位是清查成败的关键,其直接关系到整个清查的质量与精度。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样地复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样地复位率和样木复位率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安康市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总结调查经验,阐述和探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和样木复位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广大林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木定位较难的问题,提出交叉定位法,可减轻工作强度、节省时间,避免造成特殊对待样地。本文就样木交叉定位法作为罗盘仪定位辅助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工作效率,确保调查成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舒城县一类清查样地样木复位的实用技术,对实现一类清查样地样木的准确复位,提高清查数据的可靠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中样地与样木复位这一关键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河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河南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理论和简单系统抽样的方法,将河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Ⅰ,Ⅱ副总体合并为一个总体,优化完善了清查体系.新体系样点按4 km×4 km间距布设,总样地数10 355个.2003年复查,抽样调查精度普遍提高.当可靠性为95%时,有林地面积精度达95.617%,活立木蓄积量精度达95.115%,其它抽样精度指标也达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清查成果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关键要素。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抽样方案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抽样方案设计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防止系统抽样周期性变动和人为特殊对待等问题对清查成果质量的影响,从1994年开始,浙江省采用固定样地加部分替换样地(临时样地)的抽样设计方案进行防偏技术试验和研究。采用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自1989年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3期调查数据的3组样本两两之间均通过了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总体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9.
固定样地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吉林省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固定样地调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点对点匹配法,分析了固定样地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时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总体精度较高,森林覆盖率误差仅为-1.04%,而点对点匹配检验时森林类型误差达到52.99%.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陆地卫星TM影象,判读各地类面积成数,配合少量地面固定样地,建立和完善县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编制森林分布图,从而快速准确地查清以县为总体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摸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的技术和方法,解决了我国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成图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县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中指出林价属经济范畴,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作者认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实行林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林价是狭义的林价概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全国林业改革试验区苇河林业局,在先行实施林价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实行林价制度的管理系统模式。该局林价管理系统由局实施林价领导小组、管理局驻局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森林资源管理科、森调队、诸林场、财务科组成。林价管理系统工作程序是:伐区调查设计、伐区批复、伐区拨交验收、征收林价、资源变档。  相似文献   

12.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林冠截留率为16 34%~27 43%, 平均为22 15%,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 凋落物储量为10 52~21 90t·hm-2, 平均为17 61t·hm-2,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 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 66~4 19mm, 平均为3 48mm, 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34 68~ 44 16 mm, 平均为40 35mm,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377 6~494 6t·hm-2, 平均为446 56t·hm-2, 柏木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次之, 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和监测,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其资源主要特点是:林种以防护林为主,构成林分以针叶林为主,龄组以中幼龄为主,郁闭度不高,蓄积水平低下,区域分布差别明显。存在着森林类型构成不合理,中幼龄林、防护林面积偏大以及林分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本方向是:加强有林地的经营管理,改造低效公益林,提高防护林的防护质量,实施公益林多效益利用,完善公益林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公益林的潜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了天山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问题,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系统的降水、冰川、森林植被等流域因素在不同空间集水区内的不同组合,是决定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的关键所在;天山北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表现出在林率低于10%的流域,森林具有增加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而在林率高于10%的流域,森林具有减少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森林的调蓄功能是以森林分布的规模和森林质量为基础,在具有一定森林规模的河流集水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和人工红松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原始林经采伐后天然更新为次生林或营造为红松人工林,其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整体肥力水平最高,次生林居中,人工林最低;3种林型下,土壤酶活性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天然同龄林森林资源可持续特征方程的基础上,研究森林可持续的极限过程,即天然林同龄林的林龄向量转移极限过程。对任意一个现实的林龄向量,只要在满足遍历性经营矩阵的固定作用下(使其满足齐次马尔柯夫链的条件),最终可达到均衡的可持续生产,并找出最终可持续的林龄向量。要求该林区是良好的生态区,这样才能为满足遍历性经营矩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在森林分布的核心地带(如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只要森林经营活动渐进有序,森林的总面积不下降,该区的森林结构和木材生产是不会遭到毁灭性破坏的。  相似文献   

17.
以影响森林燃烧的各因子火险性的大小作为依据,综合控制林火发生的内因,可以从根本上剔除火灾隐患,通过对柞木林,柞桦林,山杨林,杨桦林,桦木林和水曲柳林等林型的燃烧性比较,及几种森林特征与燃烧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柞木林燃烧性较大,杨桦,椴树林次之,水曲柳林安全可靠,同时也表明次生林在林分密度较大,林龄30a左右,一天中13-15时燃烧性最高,从而为林火系统控制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8.
抚顺地区森林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以及53和39年牛的人r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草地为对照试验区,分析了不同林型枯落物的小存鹫及持水特性、土壤水分物卿性质以瞍土壤蓄水量。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楠落物的现存量存28.96~56.42t/hm^2之闸,原始林梢落物跳仔量最人,为5642、/hm^...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联系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文中在分析了中国森林、林业的现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困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的要求、任务和途径分别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并不断扩大新的森林资源和实验森林的分类经营。为了促进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当前紧要的任务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这些体系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的参与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