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石河子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连续Morlet小波变换对石河子市近10年逐日空气污染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以275 d左右的变化为主周期,520 d左右的变化为次周期;受特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呈现"冬重夏轻"的格局,且受天山山脉以及沙尘天气的影响,往往伴随春季污染次高峰的发生,每年8月份左右和2月份左右是10年中大气污染轻重状况转换的极值点;石河子市年大气污染状况总体趋是夏季空气质量好转,冬季大气质量恶化,有时会发生局部空气质量恶化。小波变换分析对于研究空气污染指数以及大气污染物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的影响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中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评价方法不能处理带有模糊信息的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建立了带有模糊信息的支持向量分类模型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根据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综合污染指数4个指标,对我国50个主要城市2003年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择10个城市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根据2003年数据采用本方法得到的邢台、张家口和沧州的空气污染指数与河北省环保专家提供的数据误差小于0.1;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汕头、南京、大连、武汉的综合空气污染指数与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误差均小于0.5。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固原市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原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呈现减少趋势,从年际变化看,2017年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PM10是固原市最主要的污染物,O3作为首要污染物天数年际变化呈明显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固原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10,夏季固原市首要污染物主要是O3,冬季12月至次年3月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较大,NO2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主要集中在12月;不同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因子并不完全相同,各地面气象要素与空气污染指数(AQI)的关系,与风速最密切,其次是相对湿度;不同季节气温对空气污染指数(AQI)的影响作用不同;固原市易发生严重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500hPa高空受脊前强西北气流影响,同时地面处于高气压场前部,多伴有大风、沙尘天气等灾害性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4.
2001—2010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分析了济南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0年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良或优的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空气质量比夏、秋季差,污染最轻的是8月,污染最重的是12月或1月;近10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呈多样性,近年来,汽车尾气污染和建筑尘逐渐成为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较重时一般伴随冷空气影响,近低层存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QI)及地面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AQI指数和空气污染级别日数的月、季、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变化特征及年际变化趋势,并进一步讨论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城区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苏省宿迁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宿迁市大气污染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空气质量为良的频次最高(78.3%),优次之(10.6%),首要污染物为PM2.5(66.6%),其次为PM10(25.3%);宿迁市夏季空气质量最优,明显好于其他季节,秋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中6月、10—11月的空气质量明显偏差,大概与农田的秸秆焚烧有一定的关系;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对空气质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作用,而气温日较差则表现出较强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依据福州市2009-2013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分析了福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探讨SO2、NO2和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空气质量以优、良和轻微污染天气状况为主,空气污染状况呈现冬季加重夏季减轻的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预测今天或明天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多分为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合肥市区连日来被浓烈的油菜秸秆烟雾所笼罩,全市十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数据全线超标,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合肥市监测中心站5月25日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显示,空气污染指数从前一天的135猛升至454,呈现重度污染。全城十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也大大超过了300这一重污染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石家庄市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所统计的PM2.5和PM10浓度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了PM2.5和PM10浓度与风速、降水量、气温、气压等气象因子以及社会经济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石家庄市PM2.5、PM10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演变规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影响PM2.5、PM10时空分布规律的因素包括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气象要素是雾霾集聚、转移与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频发的根本性原因。因此,治理雾霾的根本在于能源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空气质量指数,运用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大气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PM_(2.5)对空气质量的贡献率最大,为武汉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其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最后针对武汉市大气污染特征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南京市空气质量现状,认为南京空气质量呈稳中趋好态势,但达标形势不容乐观。在对南京空气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机构、能源利用、污染治理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衡水市空气污染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6年衡水3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监测资料对衡水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基本在300 d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为40~88 d。在观测时段内未出现二氧化氮(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衡水空气质量多为良,二级以上天数在300 d以上。污染物浓度白天段要高于夜间段。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到夏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从夏半年到冬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大雾及冬季燃煤取暖对空气污染具有正贡献;降水对降低空气中PM10的浓度有积极的作用,大的降水后空气质量维持优的时间较长,反之,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持续时间较短。空气温度以及低层的空气湿度对污染物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金娟  龚地萍  刘兴荣  李玲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0-16101,16113
以2003-2010年甘肃省武威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数据为基础,利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武威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趋势,从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周锦阳  王恒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28-130,133
利用石家庄市1955—2016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2年来石家庄市气温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环流因子。结果表明,自1955年以来石家庄市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但近年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大多数月份平均气温的变化存在持续性,同期的气温与降水间呈反相关关系,并且与同期环流指数、极涡和副热带高压类环流指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河北南部平原石家庄市、衡水市与沧州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影响与对策,建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粮食总产、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水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饮水型氟中毒)等,建立了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降水比率、地下水累积开采量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在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朋  王启帆  孙敬敏  刘文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83-15184,15199
在分析比较GM(1,1)模型与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后,利用准确度较高的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西安市2010~2014年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年均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SO2、PM10浓度逐渐减小,NO2浓度逐渐增加。利用大气污染单项指数和污染物负担率分析,发现西安市空气污染类型由煤烟型污染转为混合型污染。  相似文献   

18.
李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67-9368,9397
以2013年3月8 ~15日兰州市发生的系统性沙尘天气为例,分析了兰州市PM10、TSP以及能见度等污染物及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甘肃始发地在河西走廊酒泉地区,主要受强冷空气影响,沙尘在风力影响下远距离输送,8日17:00在酒泉市发生时,大气最低能见度3.4 km,可吸入颗粒物最大浓度14.74 mg/m3,23:00影响到兰州等地,对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影响较大,尤其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受沙尘天气的影响,8 ~15日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7d为重污染,1d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能见度和可吸入颗粒物有明显的的负相关关系,湿度对能见度和颗粒物浓度的拟合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环境监测站收集成都市各个区的空气质量数据,初步了解成都市空气质量现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深入剖析成都市各个区的空气质量分布趋势,并对各个区的污染天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外围行政区空气污染较轻,城内行政区污染较重;不同季节,空气质量较差的行政区基本相同,且AQI值波动性不明显,一年四季中AQI值按冬春夏秋的顺序排列。对成都市近两年来AQI进行小波分析,发现空气质量缓慢改善,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区域污染天数结果显示,郫县、温江、青白江区等区污染天数最多。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量利用煤炭为能源,使得牡丹江市的大气质量问题一直不容乐观。通过介绍牡丹江市传统的大气污染控制情况及治理策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以期为寻找更好的治理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