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比较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客观分析目前山区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山区乡村旅游优势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43-4644,4673
论述了融安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包括自然环境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经济环境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促进融安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包括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充分利用农副产品、打造品牌优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化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充分考虑人为因素、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并从旅游资源开发质量、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宣传及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旅游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抚州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文化旅游开发却明显滞后,文化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在对抚州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静  潘安定 《甘肃农业》2006,(11):145-146
本文利用广州市气象统计资料评价了广州市气候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广州气候宜人,适合旅游期长,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高,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气候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并提出利用广州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综合利用、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和气象服务,以及通过保护生态气候环境等措施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持续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南京仙林大学城的概况及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原则,分析了开发南京仙林大学城体育休闲旅游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长江三角洲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洁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53-355
阐述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涵,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长江三角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类型的构想及建议,以期促进长江三角洲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振兴乡村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各类乡村文化旅游层出不穷。因此,要重点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要意识到乡村文化旅游的优势,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本文主要对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并重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育倩  赵旭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70-2971,3017
分析了滹沱河湿地岗黄段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介绍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和策略,最后指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指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发挥河南省著名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探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路径及产品类型,推进卢氏县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卢氏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人文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其次,提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及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即“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基于此,进一步提炼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类型,即休闲观光游、养老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和红色革命游,并集中规划和设计四种模式的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最后,提出规范土地有序流转、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及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四点对策建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镇尺度厘清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撂荒耕地问题,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产GF-1号遥感影像,耦合撂荒耕地的影响因子及影像波谱信息,以撂荒耕地问题较为突出的四川省武胜县为案例区域,探索应用MaxEnt模型提取常年性、季节性撂荒耕地信息的潜力,揭示撂荒耕地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识别撂荒耕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混淆矩阵总精度大于80%,季节性撂荒耕地面积与统计年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受高程影响,常年性撂荒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超过300 m的丘陵山区,少数零星分散于嘉陵江两岸地势低缓的地区;季节性撂荒耕地各镇均普遍分布,局部呈片状分布特征。在2015—2018年研究时段内,常年性、季节性撂荒耕地面积和撂荒耕地总面积均保持平稳态势。研究认为,MaxEnt模型在提取撂荒耕地信息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常年性与季节性撂荒耕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前者归因于海拔、交通及灌溉条件,后者归因于海拔、耕作半径和灌溉条件。研究丰富了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撂荒耕地信息的方法,增强了撂荒耕地时空分异特征与归因的认知,为乡村耕地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9-8502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日益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重要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特点突出,极具开发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开发劣势、机遇及威胁。笔者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构思,以期通过探索融水县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融水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湘西凤凰县沱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流域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性,对湘西凤凰县沱江流域的治理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旅游形象与区域旅游吸引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青海黄河上游沿岸旅游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认为,青海黄河上游沿岸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面临很好的机遇,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系统(TDIS),对青海黄河上游水上游览带旅游形象进行了塑造。  相似文献   

16.
李敦祥  李志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8-3469,3511
利用SWOT分析法,对平乐县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旅游和经济均欠发达的平乐县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业指明方向,并进一步研究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晓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05-207
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和合肥市周边已有的乡村旅游品牌的研究,分析了包河区大圩镇、肥西三岗乡、肥西老母鸡家园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总结归纳了合肥市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类型,指出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并对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郑晓英  赵向豪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343-2352
【目的】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为红柳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莎车县为实证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莎车县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值为75.53,对应的潜力等级为Ⅳ级,表明开发潜力水平较高,适宜开发红柳生态旅游。红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贡献度较大,分别为32.72%、27.63%和21.52%,并成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而红柳旅游开发前景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结论】加强红柳的生态化、资源化与商品化利用;设置生态扶贫与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打造红柳文化游精品路线;分层次、多渠道加大红柳生态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19.
发展涟水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资源、交通、文化等优势,发展涟水休闲观光农业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休闲农业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