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当前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旅游发展战略策划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结合东黄山度假区旅游发展战略策划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旅游发展战略策划在地方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即查找"病因",理清旅游发展思路;定位主题,确定地方旅游核心吸引力;整合资源与市场,促进旅游发展理念升级;战略引领,搭建旅游发展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旅游真实性理论和旅游产品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及当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研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和旅行方式等人口学特征出发,对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者的客观、建构、存在和后现代真实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提升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及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夏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泉  刘玉兰  闫鸣  王谦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63-164,180
从介绍宁夏气候概况及天气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入手,深入分析了宁夏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未来宁夏旅游气象服务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让服务人员更加了解宁夏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提高服务意识,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服务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支撑,结合农业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旅游者参加农业节庆的体验需求。基于旅游体验需求,探讨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路径,即以旅游需求为核心,坚持贴近游客、贴近"三农"的宗旨,对村镇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利用,设计出地方感强烈的农业节庆主题和活动内容,同时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中,也要突显地方特征。此外,还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包括策划突显地域特征与文化的节庆主题和内容、保证节庆中文化体验的真实、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利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采取适宜的举办模式。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景区开发的成败往往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尤其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依托旅游景区不断推出新旅游产品,往往会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一、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体验理论为支撑,结合农业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旅游者参加农业节庆的体验需求。基于旅游体验需求,探讨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路径,即以旅游需求为核心,坚持贴近游客、贴近"三农"的宗旨,对村镇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利用,设计出地方感强烈的农业节庆主题和活动内容,同时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中,也要突显地方特征。此外,还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措施,包括策划突显地域特征与文化的节庆主题和内容、保证节庆中文化体验的真实、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利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采取适宜的举办模式。  相似文献   

8.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古为商鞅封邑,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发展迅速。“秦岭最美是商洛”和“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商洛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还存旅游文化产品支撑不够、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旅游文化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和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依托商洛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从旅游文化产品支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品牌宣传渠道和旅游产业要素构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商洛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并提出了三亚市景区开发提升中全域旅游实践的必要性,介绍了三亚市景区开发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指出三亚景区数量较多,等级分布较为均匀,类型较为丰富,市场定位互为补充,市场吸引力较大,但同时景区与社区共同发展模式仍需完善,景区等级提升仍有空间,非传统优势景区市场吸引力仍待提升。从创新景区经营模式,提高景区旅游体验网络口碑好评程度,提升景区旅游产品创新水平,提高景区旅游营销体系丰富程度以及提升景区信息化水平等五方面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三亚景区开发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即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发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同时对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即发展乡村旅游地方组织,搭建政府与乡村旅游商户间沟通的平台;控制游客容量,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处理好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围绕“土”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高亚芳  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73-8575,8608
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实现盈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数量的不断增多,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就需要目的地旅游企业采取更为有效的产品提升策略。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者需从旅游者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以旅游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管理系统,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祥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02-8204
基于以重点开发乡村体验旅游产品来吸引客源的观点,提出了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从旅游资源和周边客源市场状况分析出发,设计了娱乐、逃避、教育和审美四类体验型旅游产品,以期对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产品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齐冬香  刘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40-7241,7475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周边景点的游客进行"大西柏坡旅游格局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大西柏坡红色旅游格局的形成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变大,大西柏坡整体的市场地位也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游客在传统乡村旅游过程中情绪体验与旅游情境、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以自然景观情境、历史文化情境、乡土生活情境为主要考察情境以及观赏类、信息指索类、体验类等旅游吸引物为主要空间要素的旅游情境感知分析框架,并依据情绪唤醒与空间感知之间的关系,利用皮肤电信号表征情绪唤醒程度,设计基于生理信号的旅游情境情绪唤醒测量实验。通过招募28名被试人员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屏山村内的实验路径上进行实地漫游,获得被试情绪唤醒程度分布结果,再利用问卷调查统计情绪唤醒区域的吸引物空间要素分布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中的历史文化情境与乡土生活情境对游客更易产生情绪唤醒作用;不同旅游吸引物要素对游客的情绪唤醒具有不同影响;旅游体验与空间审美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建议林芝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以开辟1~2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16.
创意农业是改善农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通过其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具有必然性,创意农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核心吸引物,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了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存在四种模式,分别是创意农业景观、创意农业产品、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活动。打造吸人眼球的农业景观、独具特色的农业产品、传统质朴的农村文化、深度体验的农业活动,对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北京的低碳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为进一步推动北京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认真分析并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各旅游企业联动,创建低碳旅游模式;旅游者响应,践行低碳旅游消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现有观光旅游产品档次、加快观光旅游产品更新等产品策略,开发既充分体现旅游区地方性和民族性、又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特色旅游精品体系等旅游精品带动战略,以及多元化、多渠道的促销策略,以实现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伍新蕾  张颖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48-249,264
以发挥乡村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摆脱传统观念与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制约为出发点,对广东省河源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挥旅游扶贫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推动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