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这对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病源和虫源,为实现玉米高产、高质奠定良好基础。1玉米种植技术优化1.1整地首先,要对玉米种植区域土地进行深翻,严格控制翻耕深度,一般保持在20 cm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在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具有较高的产量,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为人们提供有效的粮食保证,促进粮食安全。本文根据玉米不同的生长期对玉米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的相应措施。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1播前准备1.1.1土地准备。(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  相似文献   

3.
<正>节水群体构建技术一是科学选用良种,包括选用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从正规种子企业购买高质量的种子。二是科学整地,为小麦全苗、匀苗、壮苗奠定良好土壤基础。前茬收获青贮的地块,建议采用重耙+旋耕、翻耕+轻耙(旋耕)的整地方式;前茬收获籽粒玉米的地块,建议采用重耙+翻耕+轻耙(旋耕)的整地方式。三是适期适量适深播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一是冬前科学浇灌越冬水。二是冬季镇压抗旱保苗。三是春季因苗因墒节水灌溉。冬前总茎数达到或超过90万/  相似文献   

4.
<正>套种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形式。玉米套种红干椒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玉米栽培技术1.整地做畦冬前秋翻,耕深20厘米左右,翻后细耙要施足底肥。未经秋翻的地块,要顶凌耙地,顶浆起垄。玉米套种红干椒种植方式采用1米两行一带玉米2米四行一带红干椒。玉米带直播两行玉米进行覆膜形成一带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60厘米,玉米株距29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生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条件下,粮食增产主要依靠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凌源市作为一个一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粮食单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从凌源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用以指导农民生产。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要求耕深一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在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具有较高的产量,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为人们提供有效的粮食保证,促进粮食安全。本文根据玉米不同的生长期对玉米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的相应措施。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1播前准备1.1.1土地准备(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耕翻深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也是我国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的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它具有可利用能量高亚油酸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矿物质约80%,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是我国北方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  相似文献   

8.
<正>一、选茬与耕翻整地1、选地、整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生产是我省豆农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大豆若要获得高产,掌握正确的综合栽培技术最为关键。一、整地要选择有施肥基础的玉米、马铃薯茬口。并且要对整地严格的把关,对秋翻、春翻地块做到整平耙细,顶浆起垅压实;原垅玉米茬如果有深翻基础,那么就需要早春拿净茬子,将茬坑耢平达到播种状态;对于那些没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原垅地块,采取机械原垅深松或播后苗前垅沟深松,深松深度都在25厘米左右,坚持标准,保证整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深翻、旋耕和深松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土壤耕层物理性状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以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秋季旋耕为对照,设置免耕、苗期隔行深松30 cm、秋季翻耕30 cm等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单株玉米根系、干物质及玉米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为深松翻耕常规旋耕免耕;在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冠比、籽粒产量方面表现为翻耕深松常规旋耕免耕,翻耕和深松显著大于常规旋耕,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表明翻耕和深松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是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15.01%、21.14%、3.21%、15.00%和16.44%、24.92%、4.49%、12.60%,即冬小麦播前翻耕提高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分配比例和籽粒最大灌浆速率,进而提高穗粒数与粒重,有利于产量提高。与RN相比,MN和MR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24.03%和30.61%。夏玉米播前旋耕对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比例,籽粒灌浆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出苗率,进而增加群体数量,提高产量;与MN相比,MR处理的出苗率提高6.29%,这是其产量较MN提高5.23%的主要原因。【结论】与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相比,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均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尽管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的产量较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MN)高5.23%,但结合生产实际,冬小麦播前翻耕和夏玉米免耕播种(MN)更有利于该区域夏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现笔者综合多年的实践,现将玉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棉花种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种植棉花时,掌握合理的密度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获得棉花高质高产的关键。现将棉花高质高产栽培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1棉花栽培1.1选地在种植棉花时,要选择肥力充足的黏土,在冬季,每亩(667平方米/亩,下同)地应浇灌超过100m~3的水,在深秋季节要翻耕土地,翻深29cm左右。在翻耕时每亩撒施硫酸钾5kg、油渣100kg、磷酸二铵20kg。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选茬与耕翻整地1、选地、整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  相似文献   

15.
<正>1玉米种植中的土壤管理技术1.1种植前管理在玉米种植前,种植者要对种植田间的土壤进行高效整理,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基础保证。通过前期的土地管理,可及时造墒保墒。还可以通过翻耕晾晒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害虫或虫卵的数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以提升玉米的生长质量。种植前的土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土壤深耕深松作业。一方面,玉米是根系发达的植物,依靠根系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以供自身生长。深耕深松利于  相似文献   

16.
烤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连载三)——移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烤烟移栽前,必须先做好翻耕整地、深施底肥、化学除草、覆盖地膜等工作,然后才能移栽。1.翻耕整地烟地应在冬前翻耕。冬翻后经过冻坯晒坯,可以提高土壤疏松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有利烟苗早生快发和旺盛生长,草害。移栽前15天~30天进行单行分厢起垄。单行起垄好处多,有利通  相似文献   

17.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选用经审定且生育期适宜,抗病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作推广品种. 二、水稻的栽插技术 1、整田技术冬水田在上季稻收后及时翻耕,翻埋残茬,栽秧前再进行犁、耙.烂泥田宜耕少耙,进行半旱式栽培;小春田应抓紧时间,边收边灌水边耕耙,最好犁耙两次以上.精细整田,厢面平整,做到"有水棵棵到,排水时无积水".  相似文献   

18.
在陇东旱塬区进行了小麦、玉米田机械化深松整地与当地传统耕作整地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机械深松对陇东旱塬区耕层土壤蓄水保墒性能及小麦、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夏季深松整地后,较常规翻耕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2.32百分点,蓄水量平均增加140.1 m3/hm2;土壤容重下降0.037 g/cm3,降低3.19%;折合产量5675.70 kg/hm2,较常规翻耕增产596.10 kg/hm2,增产率11.73%.玉米深松整地后,较常规翻耕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2.01百分点,土壤蓄水量增加80.85 m3/hm2;土壤容重降低0.065 g/cm3,降低5.40%;折合产量10971.9 kg/hm2,较常规翻耕增产1265.7 kg/hm2,增产率13.04%.说明小麦收获后夏季深松蓄水保墒和增产效果较好,玉米田深松整地适期为秋季玉米收获后覆膜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玉米收购价格下降,导致塔城盆地部分玉米种植户亏损,面对这样的局面,玉米种植户应该转变思想,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打瓜作为塔城盆地传统特色作物,农户种植经验丰富。现将打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播前准备1.整地籽用瓜膜下滴灌栽培对整地要求严格,提倡秋翻,耕深达28厘米以上,冬前平整土地。冬季积雪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陕西渭北旱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干旱对旱地农作物生产威胁严重,降水短缺及其季节分布不均制约着旱地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是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论文旨在探索渭北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区在不同轮耕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作物增产增收效应。【方法】于2007-2013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连续翻耕等不同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休闲期和作物生育期土壤水分及作物收获期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各耕作处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1)3种耕作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机质,且以免耕/深松轮耕处理效果最佳,与连续翻耕相比,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平均土壤容重较连续翻耕处理降低3.6%,平均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加4.4%、11.6%和6.9%。(2)在6个试验年度的3个休闲期间,平均土壤蓄墒率:免耕/深松>翻耕/免耕>深松/翻耕>连续翻耕,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平均土壤蓄墒率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加22.4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增墒效果显著;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高18.2、1.3和11.8 mm。(3)在冬小麦生长期,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加13.2、1.7和14.6 mm;在春玉米生长期,免耕/深松和深松/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加17.8和15.1 mm,深松/翻耕处理低于连续翻耕处理5.0 mm。(4)在冬小麦生产年度,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平均产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产8.1%、8.9%和4.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4.3%、13.8%和10.2%;在春玉米生产年度,免耕/深松和深松/翻耕处理平均产量较连续翻耕处理分别增产10.2%和6.4%,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6%和8.2%,翻耕/免耕与连续翻耕处理平均产量接近,水分利用效率接近。【结论】综合可知,3种轮耕模式中,与连续翻耕处理相比,深松/翻耕轮耕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较差,但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翻耕/免耕轮耕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较好,但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差;而免耕/深松轮耕模式对于改善土壤耕层物理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作物增产效应最佳,为渭北旱塬区麦玉轮作田较适宜的休闲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