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福建省9地市的栽培及野生豆科树木根际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2属8种。其中,球囊霉属有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隐球囊霉(G.occultum)、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地球囊霉(G.geosporum)、何氏球囊霉(G.hoi)等7种,无梗内囊属有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1种;幼套球囊霉较其他种类出现频率高,孢子数量多,初步认为是福建省豆科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农药污染土壤中AM真菌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2008年从山东寿光、诸城和莱阳等农药施用不同年限的保护地采集土壤,以分离鉴定丛枝菌根(AM)真菌,评价农药污染土壤中AM真菌多样性状况。本调查共分离出AM真菌5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分离频度最高,其次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Glomusetunicatum)为优势种。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影响AM真菌孢子密度和种丰度。随着农药施用年限的增加,AM真菌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3.
方杰  范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72-11674
[目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叶片氮素及含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透光球囊霉4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结果]黄檗幼苗形成丛枝菌根后,黄檗叶片氮素含量增加,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苗木叶片氮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8~1.60倍,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结论]丛枝菌根能够增强黄檗氮素代谢能力,促进氮素吸收及含氮物质合成代谢,有利于黄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的耐旱适应性,我们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了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处理.香樟苗接种80d后再进行60d的强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35%~45%)、中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60%)、轻度(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正常浇水(维持田间持水量的80%~90%)的水分胁迫处理.用WinRhizo分析系统测定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和菌根真菌的交互作用使香樟幼苗根系形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土壤环境.中度水分胁迫能提高根系总长和根尖数量,但是水分胁迫降低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和根体积.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表现为接种处理高于非接种处理.非接种处理的根平均直径在重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显著增强.菌根真菌接种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随水分胁迫增加而有所降低.相同胁迫下的不同菌种处理之间,幼套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较摩西球囊霉和层状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在同一接种处理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的香樟幼苗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重度水分胁迫却降低了菌根依赖性.同一水分条件下混合接种和幼套球囊霉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接种丛枝菌根和盆栽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研究其对任豆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对任豆的侵染率最高,达96. 7%;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株高、地径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变化显著。接种摩西、根内及幼套球囊霉的菌根苗较CK在株高方面增长19. 0%、4. 3%和2. 3%,地径增长了18. 6%、4. 3%和6. 1%,叶绿素含量提高了37. 5%、11. 2%和10. 8%。干旱条件下,菌根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K。可见,菌根苗叶片脱水相对较少,细胞膜受损程度较轻,同时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类物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物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光合反应中心的伤害程度,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苗的抗旱性,其中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抗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石漠化生境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对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选取优势菌种提供参考。  方法  设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农林生物肥(MN)、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农林生物肥(YN)、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农林生物肥(GN)、农林生物肥(ck)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枪杆生长(树高、胸径、根和叶生物量、叶面积、叶片色素及叶绿素)及光合特征(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  结果  ①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白枪杆的生长与叶、根生物量积累(P<0.05)。②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显著提高了白枪杆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的相对含量(P<0.05),提升率达6%~67%。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白枪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P<0.05)。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气孔导度、树高、叶黄素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主控因子,平均贡献率达45.81%,叶绿素b、生物量和总叶绿素的影响次之。  结论  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主要通过促进植株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提高白枪杆净光合速率,其中摩西斗管囊霉为最优菌种。图5表2参33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AMF对两种湿地植物菌根侵染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翠芦莉和蓝花鸢尾的生长量、生物量和光合效率,以摩西球囊霉-翠芦莉组合、幼套球囊霉-蓝花鸢尾组合的植株生长效应最佳;翠芦莉对摩西球囊霉具有中等强度的依赖性,蓝花鸢尾对幼套球囊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AMF-植物共生体技术在人工湿地去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AMF对两种湿地植物菌根侵染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翠芦莉和蓝花鸢尾的生长量、生物量和光合效率,以摩西球囊霉-翠芦莉组合、幼套球囊霉-蓝花鸢尾组合的植株生长效应最佳;翠芦莉对摩西球囊霉具有中等强度的依赖性,蓝花鸢尾对幼套球囊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AMF-植物共生体技术在人工湿地去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ukurentamu)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或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10d后定期采样,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处理番茄植株根和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接种20d G.mosseae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高达68.5%,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供试AM真菌显著增加了番茄植株鲜重、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其根或叶内IAA、GA、ZR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以G.mosseae处理的根或叶中IAA、GA、ZR和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南高丛蓝莓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4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接种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薄雾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但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较小;在干旱胁迫下,4种AM真菌尤其是摩西球囊霉接种株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而接种株叶片MDA含量相对低于未接种株;另外,AM真菌接种处理能够提高蓝莓植株根、茎、叶的磷和钾含量以及根围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尤以摩西球囊霉处理最为明显.总之,4种AM真菌接种处理提高了蓝莓品种薄雾植株的抗旱性,以摩西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种多样性,探明其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系,野外采集栌菊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AMF孢子优势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传统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出栌菊木土壤中存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2种AM真菌;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18SrRNA中的NS31-AM1区,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A-1真菌与Glomus mosseae(DQ273793)亲缘性为97%,A-2真菌与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AJ510231)亲缘性为99%。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双重鉴定,确定侵染栌菊木根系的AM真菌是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  相似文献   

12.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对3年生茶(Camellia sinensis)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均能侵染茶树根系,增加叶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其中,接种摩西球囊霉的效应最大,单株叶片数比对照增加23.9%,叶绿素含量增加22.4%,净光合速率增加48.7%,胞间CO2浓度下降7.2%。表明AM真菌能促进茶树叶片光合性能,这为AM真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可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共生细菌或真菌及其共生效应,为华南石灰岩地区乡土树种壮苗培育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菌为对照组(CK),比较研究光合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RG)2个稀释浓度(RG50,RG100)和2种AM菌根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AT),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及其混合菌剂(Mix)对圆叶乌桕幼苗菌根侵染率、生长及根系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光合菌可显著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以RG50对幼苗的促进效果最佳;接种菌根菌也可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光合菌比菌根菌能更大比例地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综上分析可知,不同菌剂促进圆叶乌桕幼苗生长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RG50RG100ATMixGMCK;2种菌根菌AT和GM均能促进宿主植物生长,但对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方式,对金佛山方竹苗接种蜜色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等4种AM真菌及其混合菌种,测定接种与未接种金佛山方竹生物量及酶活性差异,比较不同菌种的接种效应。结果显示:接种蜜色无梗囊霉的金佛山方竹根系侵染率及生物量最高;接种蜜色无梗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的菌根相对依赖度分别为28.64%、26.7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接种处理的各项酶活性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其中接种根内球囊霉处理的叶绿素、SOD、POD、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接种蜜色无梗囊霉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处理。这表明接种蜜色无梗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金佛山方竹的促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接种VA菌根对黄檗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VA菌根对黄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黄檗幼苗的生长。感染VA菌根的黄檗幼苗,成活率、生长量、植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抗旱能力等均显著提高,尤以摩西球囊霉和透光球囊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u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tl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I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nu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片S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3倍和2.18倍.MDA含量比对照低12.83%和17.51%.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7.07%和20.33%.接种菌剂后,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G.V处理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较多,并且含有特异性成分橙花叔醇.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丛枝菌根技术在果树菌根化组培苗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摩西球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等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葡萄组培苗移栽技术中的应用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AMF可显著增强葡萄组培苗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强幼苗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蛋白质及糖分等同化产物的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的侵染优于珠状巨孢囊霉,其侵染率高于后者,达到稳定侵染的时间也早于后者,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生长效应的促进作用也优于珠状巨孢囊霉,该菌可能是葡萄的优势侵染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用有代表性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2种真菌进行玉米盆栽试验,比较了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灌浆前期子粒氮同化酶活性、根系特性以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GV后玉米子粒产量、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其氮素累积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灌浆期子粒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玉米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根系直径显著降低,子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其中接种GV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M。本研究证实,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改善玉米根系性状,提高灌浆期氮代谢酶活性,进而增加玉米子粒产量,改善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菌丝密度、泡囊数、孢子数等为指标,系统地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供试AMF为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Gla),供试PAHs为菲和芘。土壤中菲和芘含量分别为41.87、42.80 mg·kg-1时,接种AMF后35~65 d,AMF各项生物学指标随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大的趋势;65~75 d,由于部分丛枝衰老和消解导致AMF侵染率、丛枝率和菌根长度下降。接种AMF后65 d,与无污染对照相比,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侵染率、丛枝率、菌根长度变小,且随PAHs污染强度增大这3项AMF指标趋小;AMF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变化与PAHs污染强度密切相关,供试高浓度PAHs污染下AMF菌丝延伸和孢子形成受到抑制,导致菌丝密度和孢子数减小,低浓度PAHs污染下该2项指标增大;供试PAHs污染胁迫下AMF泡囊数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AM真菌对红地球葡萄促生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葡萄生长和磷素吸收的能力,通过比较筛选出优势的AM真菌菌株,为丛枝菌根真菌应用于葡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人工控制温度(25℃)和湿度(50%)的条件下,向红地球葡萄幼苗的根部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 forme)3种AM真菌,定期测定幼苗的株高、干质量、含磷量、叶绿素含量、根际侵染率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研究这3种AM真菌对葡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葡萄苗叶绿素含量和全磷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生长明显加快。接种AM真菌的葡萄植株样品干质量较对照提高26%以上,而叶绿素含量在葡萄植株生长第28天和第56天时高于对照10%以上。接种AM真菌后,葡萄幼苗根部生长发育优于对照,根部干质量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葡萄植株在不同生长周期的总含磷量均有所增加,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在葡萄定植及种植过程中,接种AM真菌是一种有效的促生方法。3种AM真菌中,在促进葡萄光合作用和磷素吸收方面的表现以地表球囊霉最优,摩西球囊霉次之,根内球囊霉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